高校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6-08 00:34段立彬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管理建设现状师资队伍

段立彬

摘要:伴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持续提高,积极促进了资本积累与社会进步。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于国民的受教程度、知识水平与自身素养均提出高要求,这亦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将实现趋于大众化方向发展,并要求社会可为国民改善受教条件与环境。而知识传播需要以师资队伍为主力,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高等院校唯有科学管理与建设师资队伍,才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实现长远发展。高校师资队伍管理和建设与学生创新思维与知识结构的生成具有密切联系,且教师管理工作也关乎着高校的前途及命运。因此,高校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应明确开放包容与以人为本理念,充分遵循教师成长发展与教育客观规律,着重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水平,深化教师管理创新,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建设教师尽展其才且优秀教师持续涌现的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教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因为课程与教学都要靠教师来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了不同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从总体上把握了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正确方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阶段,国内高校逐渐建设了一支较为稳定,且符合自身办学特征的师资队伍。然而,在师资整体数量、专业结构与教师管理等层面还亟待完善。基于教师数量层面而言,专任教师人数占据师资队伍比例低于40%,与现行办学及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规模较不协调,这意味着专任教师整体数量较少。基于年龄结构而言,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亦缺乏合理性,小于30岁的青年教师人数占据专任教师整体总数约60%;大于30岁且小于45岁的中青年教师人数占据专任教师整体总数约25%;大于45且小于60岁的中老年教师人数占比约15%;大于60岁的老年教师人数占比约10%。身为教育工作骨干的中年师资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比例比协调,高校还未构建完善、科学的师资梯队。基于学位和学历结构层面而言,具有博士学位的授课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硕士研究生人数尽管在逐年增加,但高学历专职教师占比明显较少。基于教师管理层面而言,现如今部分高校于教师管理制度变革过程当中,已经认知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部分缺乏合理性的规定,并未明确高校主管机构。

二、高校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做好学校顶层设计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提到:所謂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以说教师发展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培养质量;教师水平的高度,决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高校要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匠之师。在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极力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双师型”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科学规划,做好学校顶层设计,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促进“双师型”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二)加大高校教师数字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自身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综观国内高校教师培训现状,存在培训过程重理论讲授忽视技术传授,培训方法上重集体学习轻个别指导等问题。对高校教师数字技能的培训,不仅包括对数字教学能力培训,还应包含对提升高校教师数据隐私和数字身份重要性认识的培训,高校教师需具备能够管理自身产生数据的能力、评估和判断信息来源的能力以及确保数据可靠性的能力。未来高校教师数字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构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共同体模式,推动各高校协同打造精品数字教学资源库、优秀数字教学案例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实现教师培训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三)强化教师管理,革新评价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与较强综合素养的师资队伍,与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息息相关。首先,构建灵活高效的激励制度。美国诸多高校均实施非升即走制度,其根本原则在于教师个体必须在既定周期内完成学校所布置的考评任务,若没完成,则会被剥夺留校任职的资格。现如今,国内诸多高校均借鉴、参考该制度,且通过灵活变革,将其发展为非升即转制,即如果高校所招聘的教师并未完成规定的科研与教育任务,则该部分教师可选择转到行政与教辅等岗位继续自身职业生涯。这些制度均呈现出了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对于调动师资队伍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具有积极影响。其次,构建合理与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校可以基于德行、精力、积极性与实践等维度面向教师展开评价。其中,德行重点考察师资队伍的师风师德、精力重点考察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积极性重点关注师资队伍工作态度、而实践则重点评价师资队伍教育表现与效能。高校要按照教育及科研规律,构建合理与科学的师资队伍评价机制。无论是在基础科研层面,还是在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层面,均需着重考虑教师个体发展。在评价标准制定中,要融合定量与定性评价,促进教师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

首先,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以德树人、以德化人,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工作。因此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发展的第一要义,通过培养和提升高校教师的精神气质、政治素养、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促进高校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是高校教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这一基本能力,通过创新和优化高校教学发展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进修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激励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育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资队伍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展的关键推动力量,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饰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现如今部分高等院校还未明确认知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加之高校自身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高校教师管理质量与效率直线降低。对此,高校应明确开放包容与以人为本理念,强化教师管理,革新评价机制,引进高级人才,完善双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管理质量与水平,从而为高校全面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炎军.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与逻辑理路[J].教师教育学报,2022,9(02):10-20.

[2] 王智超,尹昊.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困境根源、认识澄清与实践进路[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2):75-82.

[3]刘岩芳,齐春萌,陈凤.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构成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1):24-26.

[4]许晓阳,陈静.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及提升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42):50-52+80.

猜你喜欢
教师管理建设现状师资队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