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对策探究

2022-06-21 22:56杨伟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双减语文教学

杨伟平

摘要:“双减”背景之下,“应试”问题仍然存在,想要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直奔教学重点来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单元整合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满足学生“应试”需求、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双减”;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旨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主要源于应试压力,《意见》并没有避开“应试”这一敏感问题,还提出要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这说明,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方式,是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把“应试”纳入到了“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中,提出要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换言之,只要学校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教师就无须通过布置负担过重的作业来巩固知识,家长也不用寄希望于课外辅导来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

那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确保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真正实现“双减”呢?本文拟以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为探究点,探索如何在“双减”背景之下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满足学生“应试”需求、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一、直奔重点提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考试重点”和“核心素养”缺一不可。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仅仅为了“应试”,就会使得知识的学习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习成为一件功利性的事情,除了应付考试,别无用处,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助于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能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考试。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是考试的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结合,具体体现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重视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关注单元测试卷和期末考试卷的重要考点等。把这些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做到当堂落实,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在此过程中,注重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明确教学重点,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进行方法的有效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行语言的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关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单元学习重点,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小结,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巩固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围绕单元检测卷和期末试卷的重要考点设计练习,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作为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当侧重教会学生基础的预测方法,使学生学会依据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直奔重点,结合旁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猜测,明确预测是要有依据的,可以依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等进行预测。之后,结合课后习题的学习伙伴对话总结预测的方法,引入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确仔细阅读、关注细节有助于使预测更准确,并结合考试重点,设计阅读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对几种预测方法的掌握情況。这样的设计不仅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应试需求,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聚焦促思考

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好的问题,往往具有指向性,指向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的解决,触及学习内容的核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还充斥着很多零散细碎的问题在浪费着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些问题没有聚焦点,大多是学生通过通读课文就能明白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如果教师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认真研读文本,准确把握学情,设计出能提挈全篇、启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就能为学生打开自主、合作、探究的通道,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可以把课后习题第一题“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作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由于学生与课文所呈现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隔阂,以现在的消费水平而言,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一元五角钱意味着什么,阻碍了学生对文中母亲形象的理解。所以在讨论课后习题之前,还应该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跟母亲要一元五角钱对‘我’而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一问题,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进行讨论,再补充相应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文时代背景的了解,这样才能帮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围绕这两个主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走进了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且聚焦了课文的场景描写,训练了单元的语文要素,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单元整合减负担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进行编排,同一单元内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乃至语文园地,都体現同一人文主题,落实同一语文要素。这样的单元编排呈现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采用单元整合的理念,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对各个内容板块进行分析和整合,用精读课文进行方法的学习和总结,用略读课文进行方法的迁移和运用,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分散到课文的教学中,提高单元教学效率。另外,用精读课文学方法之后以略读课文用方法,比之单篇课文独立教学在进行方法指导之后拓展练习进行方法的实践运用,更有效率,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负担。采用单元整合教学,围绕同一主题和语文要素将看似分散的课文进行整理串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在比较、整合、分析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建构对童话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单元的习作要素是“试着编童话,写童话”,实现了从读童话到写童话的过渡,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采用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把习作要素分散到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童话的基本特点,建构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的认知: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那一定会很好》中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感知童话的反复结构;通过《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青头帮助红头脱险的故事感受童话情节的完整曲折;通过《一块奶酪》中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形象体会童话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通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逐步对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有了整体的认知和建构,教师无须在习作教学上再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已经被充分点燃。这样,节省出来的课内教学时间就可以花在课外知识的拓展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上所述,采用单元整合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单元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把握各个内容板块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长远来看,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国家的课程改革。

“双减”背景之下,想要帮助依然面临应试压力的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需要从课堂效率的提高着手,通过直奔教学重点、设计核心问题、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来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足学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真正实现减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R/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周序 付建霖.“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应教尽教[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5.

[3]王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A].成秀主编.追求语文教学本真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0:51-54.

[4]武素敏.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探究[A].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中国会议,2021:80-81.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三年级.上册[M].2018:57.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双减语文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