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2022-07-04 13:15项维薇
科学与财富 2022年8期
关键词:减税降费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给人们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影响,其中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乡居民消费的作用也不言而喻,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文章主要通过研究税收政策与我国居民消费的关系,税收政策对消费的四个效应,分析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城乡居民消费方面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减税降费;居民消费;税收政策

一、税收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

1、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的内在联系

一般不考慮其他外在因素情况下,居民决定是否消费主要是受到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两个方面的影响。从消费者个人角度来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居民的当期实际收入增加,支付能力也随之增加。与消费者平时的消费习惯、倾向或爱好以及心理等影响因素相比较而言,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因素来分析,在居民收入水平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人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综上所述,决定居民是否进行消费,以及消费倾向或意愿等方面,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居民的当期收入对他们的消费决策有着重要,消费随着收入变动而变动,那么政府就可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来提高居民当期收入,居民消费也会随之相对提升。减税降费的实施也可以达到的对物价水平进行调节,从而对居民的消费决策产生影响。

2、税收政策影响消费的效应分析

(1)消费收入效应

这里的“收入效应”是指居民因为需要交纳税款,所以其可支配收入就相对有所减少,因此居民消费的能力和水平降低,对于商品的实际购买也将减少。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向社会大众广泛地征收一种不直接偿还的收入,按照市场机制原则,初次分配是凭借财产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那么税收就是国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分配,改变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形成了个人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形成个人可支配收入。

(2)消费替代效应

这里的“替代效应”指的是通过征税影响商品价格,使不同商品(主要指替代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主要通过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消费品的价格会有相对变动,从而促进或抑制对某些商品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无论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最终税收负担都会落到消费者身上。

(3)消费预期效应

消费预期效应指的是消费者当期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当消费者觉得未来的收益有很大不确定的时候,对消费往往变得谨慎,适当减少当期消费,更多地通过储蓄来降低未来风险。相反,当居民拥有足够的消费信心时,会增加即期消费。然而,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减少居民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比如可以征收社会保障税,建立健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另外,征收对高档住房和投机性住房的特殊税收,也可以稳定房价,遏制恶性炒房的行为,因此降低居民对于买房的压力,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减少对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

(4)消费环境效应

消费环境效应是指消费环境和市场秩序会对消费者消费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要刺激居民消费肯定是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而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了规范有秩序的市场,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安全与和谐是当今居民最看重的消费环境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如今在消费时还要做到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今网络消费大力发展,微信支付宝消费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消费环境也正不断优化,通过具有导向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刺激消费品供给结构升级,优化市场环境。

3、减税降费政策刺激消费的作用机理

(1)减税降费政策直接促进居民消费

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刺激城乡居民消费,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收入效应来说。首先,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是会有所提升。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居民的税收负担,最直接的方式是降低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或者政策的变动可以使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减少,甚至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使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直接提升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居民的消费。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上调至5000元,月收入在各种费用扣除后低于5000元以下的居民就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直接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纳税负担。另一项改革措施中,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都给纳税人带来的税收优惠,个税的税收负担也更加合理化。这些政策不仅缩小了各个阶段的税收负担差距,并且能够客观明显地使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导致居民整体消费支出的增加。

(2)减税降费政策间接接促进居民消费

除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之外,还有间接其他影响到个人消费领域,这些税收政策虽然并不是直接针对于个人,但是他针对企业本身可以间接影响个人消费。

在这些减税降费各项措施中,增值税从原来的16%下调至13%,企业能够直接从纳税环节减少税收负担,从而减低成本支出,相关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或其他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给企业带来更大红利,进而增加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另外,对于一部分需要缴纳关税和消费税的商品来说,如果商品的消费税或者关税由于政策有所下降,商品的价格在原有程度上有一定优惠。从消费者心理来说,消费者会因为于这部分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得对其购买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刺激消费。

二、目前减税降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1)税收政策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潜力的作用较弱

根据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得知,前者对后者主要通过影响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从而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潜力。以当前我国的状况来说,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受到可支配收入的限制,很难实现由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的转变。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低收入群里占比较大,贫富差距较明显,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优化个人所得税,加大改革力度,达到可能缩小贫富差距,刺激消费的目的。

(2)税收政策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力度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即使属于农村地区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也只相当于城镇群体的中等水平,并且对于农村地区,很多保障制度相较于城镇还不够完善,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税收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适当向着农村地区倾斜,给农村地区带来更大税收优惠。

(3)税收政策难以适应新型消费的供给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偏好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消费方式应运而生。疫情爆发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远程办公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消费方式也变得逐渐流行,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方式受到欢迎,然而目前税收政策还难以适应居民对于更高层次的消费的供给,这方面还存在空白。

三、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建议

1、加大个税改革力度,改善居民消费能力

个人所得税改革力度还可进一步加大,比如新个税改革保持了30%、35%、45%三档高税率,这与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转让费所得的20%比例税率相比还是相对较高,这也影响到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两者之间的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可能会隐匿真实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高税率形同虚设的现象。因此建议可以將现有的七级税率进行调整,减少两档高税率,将最高税率设在30%。

2、给予农村居民更大优惠,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宏观税收的收入调节分配应该更加侧重于税收政策对农村居民的再分配作用,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更大力度的优惠,减轻农村居民税收负担及生活负担,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建议在民生财政支出方面应多给予农村居民包括医疗,教育及住房在内的各种优惠,切实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完善相应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降低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同时,加快促进低等收入群体向着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从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社会收入分配形态逐步向“橄榄型”过渡。

3、制定有关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满足居民消费多样化

税收政策未能发挥对于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作用,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差异化。如今相关的税收政策在引导居民采用新型消费方式还存在些许不足。然而,多形式的线上消费不仅可以满足的新冠疫情时期居民日常的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保障消费水平,也给消费者们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大力推动新型消费方式的发展,增加对特定人群的供给,满足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使得消费环境和方式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李香菊,赵兰兵,赵博.税收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5(9):16-23

[2]樊轶侠.助推居民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优化研究[J].税务研究,2018(12):16-1

作者简介:项维薇(1999-)女,汉族,重庆奉节,硕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

猜你喜欢
减税降费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及应对措施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居民消费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