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22-07-15 22:46欧阳桂华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欧阳桂华

【摘要】深度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种形式,旨在真正关注教学主体——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教与学有机互动活动。同时,深度学习还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挂钩,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深入学生群体,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才能贯彻落实。基于此,本文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对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在深度学习导向下,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科学遵循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开展教学,要把学生的状态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在主体自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实现深度学习。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按照文字、文意、文学、文化这一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深度学习,使学生从文本结构入手,通过理解文本、感知情感、知会背景等活动形成一定的思维与感知能力,进而不断深化学习层次,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提供保障。

一、关注文字解析,发掘语用能力

字词文段是学生学习语文接触的首要内容,也是教师基于语文学科带领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基础。深度学习导向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对新授课文中的字词文段应用技巧进行分析与理解。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含义、类型出发,自由向情感、审美、文化等角度发散,以此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的成果生成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前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即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的重难点,以及具有相同含义或特色的字词、句子、段落,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意、文学做好准备。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有的学生找到了悲凉、深沉、幽怨等几个抽象词语;有的学生找到了灰、白、蓝等让人感到寒冷的形容词。以此类推,在之后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从这些学习成果中着手,就学生发掘字词的段落展开分析。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含义完成文字类的基础教学,如,“悲凉”是什么意思?“悲”为伤心,“凉”为失意,应用对象为人。为什么不用“凄凉”?以此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完成文字解析,使学生达到对文字的深度学习。

二、關注文意感知,培养分析能力

文意是对课文中意境、情感、主旨等文字背后内容的泛指,是学生学习语文接触的第二内容,一般而言,文意会以串联的方式遍布在课文的各个段落。深度学习导向下,教师可以通过选用思维,依据课内文章选用类似的课外文章,进而开展对比教学活动。由于类似的文章在文意、内涵上多有共同或衔接之处,通过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的内涵与意蕴。

例如,在教授《祝福》这一课时,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对旧社会的批判情感,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理解课文中“我”的情感。由于课文中有关“我”的描写有限,学生对其感知较少,对此,教师可以在完成整体教学后提供相似的文章——《在酒楼上》,并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即通过对比阅读思考“我”、“祥林嫂”、“吕纬浦”之间的关联,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此问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慢慢发现《祝福》中的“我”与《在酒楼上》中的“吕纬浦”之间的相似之处,两者同为“新的知识分子”,却同样坐视悲剧发生,不同的是,《在酒楼上》的文意更加明显,那就是对“知识分子”消极行为的控诉、劝喻和呼唤。实践证明,对比阅读中的文意参照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意,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更加全面的理解。

三、关注文学审美,提升鉴赏能力

基于课文展开的文学思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方向,对这一方向展开深度学习同样可以应用对比阅读,与文意感知不同的是,文学审美对对比阅读中的对比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文章时,教师需要确定两者具有相同的育人价值与不同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冲突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达到深度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文体建设能力。

例如,在教授《劝学》这一课时,考虑到其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师说》组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鉴赏学习。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审美对比问题,要求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文章情感意境之间的差异、文章语言美感之间的差异,以此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审美鉴赏。在得出结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结论绘制成表格,将文言文内容与对应的审美体验联系起来,以此条理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关注文化内化,发展核心素养

鉴于高中语文课文的复杂程度,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态度学习课文、内化文化,并将文化当做一面镜子,透过其了解其背后的创作背景、人类行为、发展规律,这也是深度学习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理解,尝试以客观理性的角度审视课文及课文创作背景,通过当下与课文创作时代的对比深度解析课文文化内涵,进而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这一教学方式还有助于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此外, 除了本文中提到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应主动拓展深度学习下的口语表达、写作练习等实践活动,通过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实践等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才会不断丰富、完善、提效。

参考文献:

[1]余永聪,陈剑泉.从生成走向深度:深度学习视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2022(7):71-75.

[2]方仕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J].高考,2022(3):48-50.

[3]管仲霞.高中语文课堂中推进深度学习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4):37-39.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