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探究

2022-07-22 04:49林小玲
考试周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文章简要概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其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从学校、教师两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所面临的教学改革不深入、教学水平有缺陷等困难,并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水平的对策,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将培养该能力的行动进行到底。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4-0099-04

一、 引言

传统的英语课堂多为单纯的语言形式教学,注重语法、词汇和阅读,而忽略了词汇的内在文化背景含义,忽略了语言所使用的客观文化背景和交际语境,很可能会出现大量的语用错误以及文化负迁移现象。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分析,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挑战。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其对中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具有一定要求,经过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文化学者提出要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需要跳出自身的文化局限,只有进行文化的交流与比对,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因此跨文化教育需要摒棄传统以输入文化知识为主导的老旧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加入文化对比教育,开展跨文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堂上进行颜色意义的考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绿色”的含义一般代表“欣欣向荣、富有朝气、心态平和”,其词语表意为褒义,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之中却寓意着“谄诈和嫉妒”,贬义色彩丰富,又比如“眼红”单词的英语翻译,假如学生缺乏中外文化的差异意识和思辨能力,不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则会将其翻译成“red-eyed”,然而其正确表达是“green-eyed”。因此跨文化的体现在英语的学习中随处可见,需要对其留心留意,有意识地对其能力进行加强。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英语交际应对时,在中国的文化中,收到朋友赠送的礼物时不会当场拆开,而是当朋友离开之后再查看礼物,而在外国文化中,当着朋友的面拆开礼物才是礼貌的做法,如果学生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则会在相关的交际问题中选择错误的答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强跨文化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题目的出题意图,进而更好地学好英语。随着中国发展的势头越来越迅猛,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多,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在综合应用上的能力,加强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发展。

三、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困难

(一)学校教学改革不深入

如今大多数初中的英语课堂仍然以应试为主,难以做到应用。由于课程改革没有深入推进,英语课堂无法全面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获得有效的提升。大部分初中没有依据新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评价系统的更新,导致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项目时敷衍了事,以表面功夫应对教学检查,而没有真正地了解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之中。除此之外,当前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英语课堂的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需要有性能完备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文化传输,而缺乏此类基础设施导致教师只能通过口头转述进行课外文化知识的拓展,进而导致学生对其接受度不高,教学的效率也因此受到影响而下降。

(二)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缺陷

1. 教学方法落后

初中英语课堂的现状是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教师教学完全是照本宣科,属于灌输式的老旧教学方法,没有营造出积极向上、多元文化碰撞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文化的积极性下降,课堂思维僵化。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并未深入向学生讲解文化内涵,即便有教师关注到文化的传授,也只是让学生在课后精心阅读补充,难以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侧重点仍然是语言语法的传授,而不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来加强其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交际能力。虽然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但由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国家倡导英语课堂结合文化与语言教学。

2. 教学理解偏差

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是否能够落到实处。然而当前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存在文化教学理念缺失的情况,导致其教学呈现出与时代发展需求不同的价值目标。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时代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仍然把自身当作单纯的知识讲授人员,那么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将难以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而当教师彻底把握了教学要求,则会以文化碰撞与交际能力为中心构建出新的教学体系,在课堂中融入文化的批判与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3. 教师能力不高

当前初中英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高,导致其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缺乏过硬的文化储备,在传授知识时浅尝辄止,在开展文化教学的时候仍然注重本国文化而忽视了外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部分英语教师满足于现状,对国际形势并不关心,因此也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 加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1. 改革英语课程

为了加强对初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积极跟随教育改革步伐,对本校的英语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将英语的应用性纳入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中,保持英语课程的活力,只有校方加大改革英语课程的力度,才能够让教师意识到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必须要注重的教学内容。将文化教学彻底纳入英语教学体系能够从制度上要求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外来文化并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

2. 完善评价系统

英语课堂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虽然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觉配合,但适当的体系规范也是很有必要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评价体系既需要针对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需要将跨文化教学纳入评价体系,让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跨文化教学与其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对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随机抽查。还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文化教学是否满意做出评价,教师是否存在粗略介绍文化知识而着重进行语法教学的情况。

3. 建设基础设施

为了方便教师能够做好文化输出,学校需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的步伐。学校需要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教师能够通过校园信息网络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源。学校还应当完善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让教师能够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辅助。例如在进行节日文化的交流时,初中学生仅仅通过想象是很难对文化进行思考的,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影中获得思考,进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与思辨,逐渐培养其对文化交际的认知。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 革新教学理念

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优先处理好语言知識的架构,并处理好跨文化间的实际关联,使二者的重要性保持一致,同时教师要积极改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对跨文化教学的干预度,加强语言知识与跨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以某教育学校为例,其一直将思悟课堂作为教学理念,并深入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比如:教师在讲解Warming up一课时,会优先对语言知识与章节作者进行分析与背景介绍,并利用PPT、音频图像、视频影像完成阅读形式的扩展,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西方经济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在进行课文理解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对中西方背景知识的自我思考,并找出二者存在的实际差异,进行分析比较。而在阅读之后,需要学生对Warming up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研究,根据自身罗列的事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文化输出。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相关教师不断创新思维理念,依照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2. 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作为跨文化知识的传播人员,需要切实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完成知识理论的不断更新,加强对外语国家的文化、经济形势、社会组成、风土人情、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的了解程度,明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点。所以,学校、教育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学习。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与英语语言国家的高中、大学合作,让英语教师能够走出去亲身体验中西文化存在的不同之处,才能保证在优化跨文化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高水平完成知识吸收,从而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以某中学为例,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前往北京外国语学校完成相关培训工作,大多担任培训工作的教师都是外籍人员或者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教授,在这样的培训氛围下,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不同点,了解教育模式的异同之处,也能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此外,该学校还会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前往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合作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和老师融入西方环境、体会西方风土人情并且走入教学课堂,与当地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学习,教师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常各个省份的教学内容并不一致,甚至同一省份的教材也存在一定出入,这就导致学校与教师失去了依照学生学习状况自主选择适合教材的权利,但即便如此教材的选择仍需遵从以下原则: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在保证严谨性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够满足其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二,科学制定学习方法,在教材选取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理念,在设计活动时需要注重文化水平的差异性与知识结构,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应用的作用;第三,可行性,是指教材选择必须从实际角度出发,确保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当,能够满足跨文化交流的应用需要并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

3. 丰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阶段式教学的方法展开英语跨文化交际教育,英语知识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依照从易到难的方式完成文化差异的深入学习,在初级阶段,可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文章,要求词汇的难易度与基本含义保持一致,之后逐渐教会学生掌握具有多种含义的词汇;例如:cover,该单词在不同语境下能够呈现不同的含义,cover a story语句中代表报道、cover miles语句中表示行路、cover pages语句中表示读了多少书。最后,教师要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布置阅读涉及西方背景故事的学习任务,比如:Flora,代表古希腊的花神,而在近代词汇中则拥有植物的意思,又或者panic一词拥有惊恐的含义,在西方故事中则代表森林之声在受到惊吓后发出大叫。通过借助引入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够简化学生的记忆流程,加深词汇印象。

教师也可以采取情境互动式教学方式,情境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构造真实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以往单方面知识灌输的教学弊端,进一步丰富语言词汇与语法的应用场景,要求学生采用互动式的练习方法,比如:话剧演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之后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高效完成师生互动,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以此达到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还需利用视频、多媒体播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关阅读文章以及英语词汇运用的真实片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参考对象,从而完成模仿与借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外国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地域文化。最后,若学校资金相对充足,可组织学生前往使用英语语言交流的国家,实现跨文化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深刻感受异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课文Friendship中,最后的读后讨论环节,老师创设一个在二战期间屠杀犹太人的情形,学生根据所设定的情形,根据自己的犹太人学生的角色,分小组创作短剧并上台表演。在这样的情形互动表演之后,学生深刻地理解了Anne's Diary的写作背景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二战给人类所造成的伤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进行对比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比式教学,将母语与英语对比,帮助学生强化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敏感程度,切实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点,学生才能排除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对比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①文化背景,比如红茶一词可译为black tea,春风则可翻译成west wind等,并且此类词汇本身具有自己的侧重点,无法完成通用。但狗这一词汇则在中西文化中表达同样的含义,只不过文化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英语国家中,狗是用来形容人具有忠诚、值得信任的品质,类似lucky dog表示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代表爱屋及乌。而在中文文化内涵中,狗则具有贬义的含义,例如偷鸡摸狗、鸡飞狗跳等。又或者龙这一词汇在西方神话中属于邪恶的象征,若英雄想要得到成长便必须接受龙的考验,斩断邪恶。但在我国文化中,龙属于权威、地位的象征,具有富贵、吉祥的含义。再比如“红”这一词汇,在西方认知中其代表愤怒、血腥,但在我国文化中则表示喜庆、热情;②内涵对比,一方面体现在话题选择,西方人本身对个人隐私十分看重,为了避免谈及个人重要信息,通常会选择将天气作为谈论内容。另一方面,中西文化的语言组织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叙述顺序、方法等。此外,在文章结构方面,外国在教学时通常会告诉学生在写作时要开门见山地表达中心思想,而中文文章则讲究迂回曲折,在故事最后再点明主旨;③非语言交际的背景知识比对,像是人们交流时的手势、动作、距离等,还有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不同之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词汇的大量灌输和死记硬背语言结构,严重与词匯的语境和文化脱节的教学方式。但其实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初中学生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够更快地融入英语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在当前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互相配合。

参考文献:

[1]徐振婷.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渗透浅析[J].读写算,2022(1):189-191.

[2]石军辉,李大艳.基于跨文化教育的高校英语思辨式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4):21-22.

[3]蔡基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27-31,4.

[4]陈欣.媒体融合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的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5):35-38.

[5]吴绯.跨文化交际与初中英语翻转课堂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教师,2021,21(22):143-145.

作者简介:林小玲(1981~),女,汉族,福建龙海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