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对新收罪犯改造的实效研究*
——以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为例

2022-08-29 11:10上海市新收犯监狱课题组
中国监狱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曼陀罗涂色罪犯

上海市新收犯监狱课题组

(上海市新收犯监狱 上海市 201700)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同时具有评估与矫正的功能,是众多心理矫正方法中,少有兼具两种功能的方法〔1〕。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结合中国佛教与道教传统文化思想创造出的心理矫正方法,具有强大的成长和疗愈功能,其原理就是通过曼陀罗矫正不断激发自性,整合内在原型,这一原理与新收罪犯的改造需求实现了基本契合。

一、引入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符合新收罪犯改造需求

罪犯入监初期由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原有社会地位的丧失,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其心理落差较大,一时难以适应监狱的生活。他们入监后普遍会将自己封闭起来,这一阶段也成了罪犯心理问题的突发期和高发期。从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课题组每年对上海市新收犯监狱新收罪犯进行心理测试,数据显示:心理明显异常的人数占新收罪犯总数比例分别为47.77%、45.25%、39.72%、39.64%,可见,新收罪犯群体中具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该群体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新收罪犯在集训期间处于被强化管控的改造环境中,时间紧、改造任务重,导致新收罪犯前期积累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矫正,新收集训期可能成为新收罪犯心理问题的恶化期。

因此,做好引导新收罪犯心理健康发展工作至关重要。引导新收罪犯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以新收罪犯自身的心理问题为导向,并结合新收监区的心理健康工作需求来开展。这就对新收罪犯心理矫正技术的引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监狱需要引入一套简单、快速、有效的心理矫正方法,而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符合新收罪犯的改造需求。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作为一项相对隐蔽的投射测试技术,能够克服新收罪犯有意识戒备和无意识防御心理,捕捉其难以言表的内心冲突〔2〕。同时,可以开展重复性测评,多次绘画测试不影响测试效果。该疗法通过让罪犯有规律地重复几何图形的绘画、涂色、沙画,短时间培养新收罪犯的秩序感,使其逐步获得规范整合、稳定有序的心理情绪反馈,从而使新收罪犯适应“学规矩、明纪律”的改造要求。秩序感的培养体现在从完成杂乱无序的曼陀罗作品到逐步完成结构搭配有序的曼陀罗作品,这是一个从情绪混乱逐步到稳定平静的过程。而心理的最佳状态是平衡稳定,心理活动是以各种对立面的平衡为基础的〔3〕,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正是通过转移罪犯注意力和负面情绪化造成的压力,来引导罪犯实现心理的稳定、平衡、统一,达到荣格心理学矫正个性的成熟发展目标——自我实现或者个性化〔4〕。另外,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还可以促使个体自我认知水平逐步提升,“成就感”与“成就动力”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使罪犯潜意识的价值观追求得到极大的激发。

二、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运用于新收罪犯改造的模式探索

从曼陀罗的制作形式角度出发,依据新收罪犯改造的实际情况,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创新探索出一套“四步两维”的基本模式。“四步”是指形成从曼陀罗绘画测评、曼陀罗涂色减压、曼陀罗沙画制作以及曼陀罗的实践拓展的纵向次第发展模式;“两维”是从焦虑与抑郁两方面横向发展的心理情绪化的角度出发,形成焦虑与抑郁两个维度的心理矫正测评模式。“四步两维”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是一套评估与矫正一体化的模式。

(一)曼陀罗绘画测评完善罪犯入监评估

新收罪犯心理评估与心理问题倾诉往往存在回避、滞后现象,原有的心理评估仅仅停留在罪犯心理测试的静态评估上,而且在对罪犯进行评估测试中,罪犯开展自评量表存在心理防御、逃避回避评估的现象。2021年7月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课题组对297名新收罪犯样本个体开展危险度人格问卷测试,心理测试设置回避测谎测试研究发现,在297名新收罪犯样本中有18人存在回避现象,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的回避率占比为6.06%。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为罪犯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为新收罪犯营造了安全的空间感,安全的空间感可以保证受访者的思想、精力集中,使其能够在自我安全的意识下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实现投射心理问题的最大化。而曼陀罗绘画可以作为动态评估的有效补充,针对存在回避逃避情况的罪犯,可以开展绘画投射,有效避免罪犯个人回避情绪。因此“大圆”的理论既是对新收罪犯提供相对封闭安全的意识环境,又是个体自我与自性循环的认识,能够激发新收罪犯对自己的认识和表达。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初体验就是实现曼陀罗绘画,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评估环节。罪犯通过绘画实现心理的自我调适,使其难以理解和控制的混乱都能通过绘画得以具体化〔5〕,并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等一系列内在状态〔6〕。它不仅仅是一项投射测试,更是激发罪犯意识、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理论依据。综合曼陀罗“大圆”形成一套“1-2-2-1”曼陀罗绘画体验与心理测试的体验,即1个“添加画”、2个测压画、2个自我画与1个房树人画。1个添加画是提升新收罪犯曼陀罗心理矫正的初体验;以“雨中人”“爬山人”的主题绘画方式来开展罪犯的心理压力自评;以“一棵树”“一个人”的曼陀罗自我主题绘画的方式来开展新收罪犯对自我成长与自我意识的体验与认识;以“房树人”的主题绘画测试来测试新收罪犯对新环境的适应或家庭生活问题表达。6张曼陀罗主题绘画可以使罪犯快速对自我形成系统性认知。新收罪犯改造引入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能够实现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初体验和新收罪犯的心理测试评估。

(二)曼陀罗涂色减压缓解入监情绪过渡

涂色是最常见的减压方式之一。荣格和里克林认为被压抑的情绪性情结的存在导致反应障碍〔7〕。新收罪犯入监后会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特别容易被一系列压抑、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所困扰,需要快速有效减压,曼陀罗涂色可以有效实现注意力转移,达到心理症结的暂时性自我区分。应当说,曼陀罗涂色的开展与新收罪犯入监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吻合的,具体表现在曼陀罗的秩序性矫正原理上。曼陀罗有着简单易操作、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快速减压效果,利用笔触的摩擦能够实现压力的释放转移,通过颜色运用、涂色构图、几何元素的拼接等,实现制作者的思想、精力的转移。随着涂色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逐步引导制作者从杂乱无序的随意性涂鸦到自发实现有规则、有秩序的几何构图。在一步步提升新收罪犯涂色成就心态的同时,促使新收罪犯从曼陀罗对称、重复的几何图形中发现统一性和秩序美,进而使新收罪犯的自我秩序感不断增强,并能融入集体性的改造生活中。

(三)曼陀罗沙画制作培树改造正向认知

曼陀罗沙画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能够引导罪犯认识自身心理结构组成,对新收罪犯重塑人生和树立改造自我的思想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相比涂色的注意力转移,曼陀罗沙画的制作要求罪犯必须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强度极高的精力来完成,而难度性的提升会使罪犯反复体验失败与修复的重复过程。此阶段是运用特制的沙漏制作沙画,这与上一阶段的涂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罪犯在反复的失败与修复过程中逐步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曼陀罗沙画展现出超高的视觉震撼力。沙画总结阶段要引导罪犯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改造目标,帮助罪犯朝着不断完善的自性化目标努力改造。

(四)曼陀罗实践拓展巩固新收罪犯集训成果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拓展项目的目的是强化心理矫正的持续效果,主要是围绕艺术作品制作开展的。曼陀罗实践拓展多偏向于手工艺作品制作,比如彩豆谷物曼陀罗、编制曼陀罗等多种项目。结合新收罪犯改造特点,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将衍纸制作引入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艺术拓展环节,通过衍纸的制作,培养新收罪犯良好的兴趣爱好,提升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帮助其尽快适应服刑改造的集体生活环境。

三、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在实践运用中的效果

(一)抑郁与焦虑维度的实践效果

课题组在监狱新收监区选取7批共263名新收罪犯进行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试验。在抑郁自评心理测试中,以53分为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界值,263名罪犯中SDS测试中标准分为53分以上(不含53分)占比61.15%,实验组中129名新收罪犯中有79名罪犯具有抑郁症状,对照组134名中有82名新收罪犯具有抑郁症状,针对筛选出的具有抑郁症状的新收罪犯进行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前后对照实验;而在焦虑自评心理测试中,以50分为中国常模标准分的分界值,263名罪犯中SAS测试中标准分为50分以上(不含50分)占比29.66%,实验组129名新收罪犯中有38名罪犯具有焦虑症状,对照组134名中有40名新收罪犯具有焦虑症状,对筛选出的具有焦虑症状的新收罪犯开展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对照实验对比。对存在焦虑和抑郁双向症状的实行不剔除、分别测试的原则。

实验组抑郁自测标准分平均分前后差值为4.03,而对照组的平均分差值为-0.41,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值为4.44,在整体对比中发现,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矫正效果较好;在抑郁症状不受干预的对照组中,在新收期间抑郁症状出现恶化现象,实验组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实验组焦虑自测标准分平均分前后差值为11.59,而对照组的平均分前后差值为5.46,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值为6.13。从两项情绪症状维度测试能够发现,新收罪犯群体抑郁症状要远远高于焦虑症状;新收罪犯进入新环境的焦虑状态存在个别化不适应情况较为突出,但是犯群整体焦虑症状不突出,且在新收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而抑郁的症状整体的突出,个体变现不明显,但是整体的抑郁症状占比较大,且缓解的速度慢,在曼陀罗心理矫正中虽体现出其具有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但是整体的标准分平均值还在中国常模标准分之上。从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的表现可以看出,曼陀罗整体的矫正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维度之间的效度不一样的情形。

图1:抑郁、焦虑维度自测标准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值

试验中还通过引进SCL-90症状量表对罪犯进行前后心理问题跟踪对比。针对“四步两维”中的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课题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较简单、题量少,其结果数据较粗略,其与SCL-90症状量表同样是测量近一周的情绪性问题,因此三者能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也随着每批次的运用效果进行有效调整。

表1:对照实验监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中阳性项目平均值

具体过程为:每批次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名新收罪犯在曼陀罗矫正活动前进行心理量表的自评,在活动结束后再次进行测评,针对每名新收罪犯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等10项因子相应的变动进行记录,每个监组在量表中选取阳性项目平均数相加取平均值后进行前后的对比,每组的平均值前后相减所得的差值进行汇总。经过18个新收监组的对照实验发现:在团体矫正中阳性项目平均数的监组平均值前后改善的对比差值为正,说明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在团体矫正中有一定的效果。阳性项目平均数属于对个人的多项阳性因子的平均,而以监组为单位进行的再平均,其对于患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罪犯无法进行具体化体现,但通过每名罪犯的SCL-90症状量表测试统计发现,在人格关系敏感度、强迫状态、抑郁以及焦虑四方面缓解效果较好。作为一项团体互动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新收罪犯在活动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得到理解,罪犯的相互激励培养了新收罪犯的集体意识、发挥了同一监组罪犯的互助作用。研究中发现,新收罪犯对曼陀罗充满极大的兴趣,但制作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环节,曼陀罗各类作品的制作对新收罪犯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曼陀罗的制作有效地去除了罪犯内心的焦躁情绪,随着沙画的多次制作磨炼了新收罪犯的耐心。曼陀罗艺术活动能够实现艺术矫正的要求,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克制冲动易躁的情绪,曼陀罗作品制作前后的积极引导与自省反馈有效地巩固了教育与矫正的效果。

图2:抑郁、焦虑倾向因子数平均值实验与对照前后对比

通过现阶段的新收监组的实践运用发现,曼陀罗团体心理健康矫正效果整体较好。针对神经质中的抑郁表现较为显著,在263名被测新收罪犯中,入监时有抑郁倾向者占比为26.62%,其中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实验组人数为129人,有34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对照组134名新收罪犯中有36名罪犯有抑郁倾向,其抑郁倾向因子数值在2.0以上(不含2.0)。实验对照数值相比差为1.001。在整个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新收罪犯的焦虑心理因子分数有所下降,尤其是针对神经质中的焦虑表现较为显著,在263名被测新收罪犯中入监有焦虑倾向者占比为28.14%,而263名新收罪犯中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实验组人数为129人,其中有36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134名对照组中有38名新收罪犯存在焦虑倾向,其焦虑倾向因子数值在2.0以上(不含2.0)。实验发现,实验对照数值相比差为0.516,实验差值占比57.59%,效果数值相差较大。

实验发现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对新收罪犯的整体焦虑调节效果好,在神经质因子中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表现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在于随着后期的针对性教育和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初期的神经质问题得到了过渡,防止了情况的突发或者泛化。由此可见,曼陀罗心理矫正对短暂突发性的情绪问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团体活动的逐步开展,使得监组的社会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巩固;另一方面是活动中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注意力转移的作用发挥,让新收罪犯通过移情方式缓解暂时的消极情绪,同时良性的社会系统支撑将消极情节表现控制在问题的发展初期,有效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抑郁因子方面,新收罪犯经历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后,其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分析对照组可以发现,新收罪犯未接受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其抑郁倾向会加重。这说明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对新收罪犯的抑郁情绪引导发挥着有力的作用,其可以优化罪犯的心理情绪。这是因为在曼陀罗心理矫正过程中,曼陀罗的进阶式成长逐步引导罪犯养成兴趣和审美能力,良好的曼陀罗作品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改造动力的培养与持续,改造现实表现又激励罪犯努力实现自性化。

(二)提升工作效能,充实新收罪犯的内涵素养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运用逐步提升了新收罪犯的合格率,培养了罪犯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该矫正方式既契合新收罪犯的个体特殊性,又适合开展集体性团训,对新收罪犯具有较大的改造意义价值。

1.精准识别,提升罪犯评估力度

曼陀罗绘画测评中的绘画笔触、选色与创作图形协调度是罪犯心理投射的最直观的表达,新收罪犯绘画创作的表达是对心理评估的印证和补充。曼陀罗测评内容更切实、更精准,抓住开展曼陀罗矫正的契机,能够对罪犯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测评,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新收罪犯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更好地提升危险评估的精准度。

2.提早防控,降低心理矫正成本

新收罪犯的曼陀罗矫正需要民警主动干预。民警对罪犯潜在的心理危机进行提早评估和干预,及早预防,使罪犯危险转化在最初阶段。罪犯的心理问题在初期就得到较好的解决,不仅可以保障监狱安全稳定,还能大大降低罪犯心理矫正的成本。在新收期间就着手新收罪犯自我心理调控和治愈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对抗负面情绪形成较高的心理抵御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新收罪犯掌握调节心理的有效方法。

3.提升内涵,培树正确改造价值观

曼陀罗矫正是培养新收罪犯自身内涵与社会价值观的良好途径。荣格借助曼陀罗领悟到自性的原型以及集体潜意识,并将其与中国文化以及道家思想相联系,为集体意识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8〕。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思想源于中国,涵盖了深厚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想,其矫正的原理与罪犯改造需求相契合,对提升新收罪犯的文化素养、道德涵养具有助推的作用。

四、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在罪犯改造中的推广及发展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未来发展不应仅停留在新收罪犯入监改造中,还应继续发挥其优势,在罪犯各个群体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应将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打造成一套系统性的心理矫正模式,成为罪犯心理矫正的重要手段。

(一)拓宽普及范围,扩大犯群适用范围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普及运用要从新收罪犯群体抓起,不断探索各类罪犯群体的普及,扩大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适用范围。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新收罪犯自性化的巩固,有利于犯群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文化氛围;在新收监区广泛开展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提升新收罪犯调整自我心理的能力,使其在分流长押监区后能主动适应新环境。

(二)规范操作手册,提升民警团队能力

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有效发展必须建立在健全的操作手册基础上,需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民警的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绘画评估、涂色操作、沙画教程等一系列配套操作手册。同时,要提升民警参与曼陀罗心理干预的专业能力,打造专业性的心理矫正队伍,为基层民警搭建学习、讨论和创新的科研平台,推动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持续性发展。

(三)制作读本绘本,搭建罪犯分享平台

制作一套适用于罪犯的曼陀罗绘本是进一步推进曼陀罗心理矫正疗法的关键所在。制作一套适用于罪犯改造的曼陀罗文化读本与集曼陀罗绘画、涂色、沙画、衍纸拓展的基础绘本,能够有效地提升罪犯对曼陀罗的认知了解。绘本的制作要确立矫正开展的主题导向,符合罪犯改造的实际需求,这对于罪犯积极参与矫正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曼陀罗涂色罪犯
金色曼陀罗不同播种期的生理指标测试试验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
曼陀罗及其变种紫花曼陀罗的形态性状比较研究
狡猾的罪犯
实话实说曼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