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的研究

2022-09-16 07:05李立杰曹映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鸢尾控制组特发性

于 静,康 健,李立杰,曹映华

(1.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2.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033;3.本溪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特发性癫痫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的癫痫类型之一[1-2],其临床控制难度较大,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且会对患儿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3-4],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鸢尾素主要是由前体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域包含蛋白5通过蛋白水解酶水解而来的一种多肽片段,可发挥刺激脂肪组织棕色化及提高认知功能等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途径影响认知功能[5]。推测其可能在特发性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热休克蛋白70属于应激保护性蛋白之一,反映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参与了神经元代谢活动,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6]。热休克蛋白70被认为是脑组织遭受可逆性缺血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目前,临床上对于特发性癫痫患儿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全面阐述。鉴于此,本文研究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和发作控制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50例特发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79例(52.67%),女童71例(47.33%);年龄为3~12岁,平均(7.28±1.33)岁;病程1~6年,平均(3.59±0.44)年;发作持续时间为1~9min,平均(5.66±1.23)min。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7]中所制定的癫痫相关诊断标准;②未发作时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③年龄为3~12岁;④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排除颅内占位亦或是灰白质发育异常;⑤未见癫痫相关并发症(如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识别障碍等)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感染;②伴有全身感染;③心、肝、肾等脏器发生严重病变;④正参与其他研究;⑤失访及退出。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童17例(56.67%),女童13例(43.33%);年龄为4~12岁,平均(6.75±1.29)岁。特发性癫痫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儿监护人均于知情同意书上具名,本研究已得到本溪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审(2016)第027号]。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线资料的采集

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完成所有患儿基线资料的记录、统计,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首次脑电图、相关疾病家族史。

1.2.2 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检测

分别采集特发性癫痫患儿发病时及对照组儿童体检当日空腹肘静脉血3mL,静置30min后进行时长为10min的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8cm,离心速率为3 000r/min,取上层血清保存在冰箱(-80℃)中备用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遵循试剂盒(美国R&D公司)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采用MULTISKAN MK3型酶标仪(购自美国Thermo Labsystems公司)于45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值,完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并按照标本吸光度值计算上述指标对应的水平。

1.2.3 抗癫痫的治疗及疗效的判定

对特发性癫痫患儿均应用托吡酯(国药准字H20020555)及丙戊酸钠(国药准字H20041435)治疗,其中托吡酯的剂量为0.5~1.0mg·kg-1·d-1,每日2次,而后每周增加0.5~1.0mg·kg-1·d-1,至3~6mg·kg-1·d-1后不再增加剂量。丙戊酸钠的剂量为20~30mg·kg-1·d-1,每日2次。均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

采用通讯电子设备或门诊对其随访1年,以接受药物治疗后1年内的癫痫发作频率相较于就诊前的改变作为发作控制判定指标。判定标准:无发作即为完全控制,发作次数减少≥50%即为有效,发作次数减少<50%即为无效[8]。

所有患儿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按照发作控制情况分为完全控制组117例与未完全控制组33例。

1.2.4 认知功能的评估

主要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echsler Scale of Intelligence for Children-fourth edition,WISC-Ⅳ)[9]完成对患儿认知功能的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7个维度,即总智商、一般能力、言语理解、知觉推理、认知效率、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得分越高预示认知功能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情况

三组的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完全控制组的血清鸢尾素水平均低于完全控制组(t=20.296,P=0.000)及对照组(t=21.872,P=0.000),且完全控制组的血清鸢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t=9.426,P=0.000);未完全控制组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均高于完全控制组(t=15.378,P=0.000)及对照组(t=22.851,P=0.000),且完全控制组的热休克蛋白70水平高于对照组(t=11.298,P=0.000),见表1。

表1 各组患儿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iridin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children of each

2.2 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评价情况

完全控制组的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未完全控制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疗效患儿WISC-Ⅳ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WISC-Ⅳ scores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2.3 特发性癫痫患儿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WISC-Ⅳ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特发性癫痫患儿的血清鸢尾素水平与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特发性癫痫患儿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WISC-Ⅳ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Tabl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iridin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levels and WISC-Ⅳ scores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epilepsy

2.4 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完全控制组发作类型为全面性、首次脑电图异常及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分布均低于未完全控制组(P<0.05),而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时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状况为应变量,赋值1=未完全控制,0=完全控制。以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为自变量;为提高统计效率并使回归结果清晰,将部分为连续数值的自变量,参考两组中值及临床习惯进行分段(分层),转化成两分类变量;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热休克蛋白70水平升高,以及发作类型为全面性、首次脑电图异常、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均为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4 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eizure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epilepsy[n(%)]

表5 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izure control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epilepsy

3 讨论

3.1 特发性癫痫的发作背景

特发性癫痫在临床上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该病可对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是指一组存在下述特点的癫痫类疾病[10-11]:①发病于特定的年龄,且通常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群体;②智力及精神运动发育均无明显异常;③接受脑电图检查时可见特发性癫痫的特点;④单一药物的简单抗癫痫治疗即可有效控制发作,临床预后良好。该类癫痫的发生往往与年龄、遗传及脑惊厥阈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仅需诊断明确,予以小剂量的托吡酯及丙戊酸钠等药物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此外,癫痫发作具有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及反复发作性等特点,可能对患儿的认知功能产生极大程度的影响[12],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有关,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可能通过BDNF途径影响神经元存活、分化,继而对语言、认知等产生影响[13]。另外,多种损害因素如癫痫发作可引起热休克蛋白70的异常表达,由此推测热休克蛋白70可能参与了癫痫发作的过程[14]。

3.2 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变化对特发性癫痫患儿疾病发作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显示,未完全控制组的血清鸢尾素水平均低于完全控制组及对照组,且完全控制组的鸢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未完全控制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均高于完全控制组及对照组,且完全控制组热休克蛋白70水平高于对照组,这反映了随着特发性癫痫患儿的发作控制效果较好时,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下降,两者可能对特发性癫痫患儿的发作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本研究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热休克蛋白70水平升高均是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的影响因素。考虑原因,鸢尾素的表达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的调控,可发挥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及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15]。同时,鸢尾素可能与海马神经生成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引起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继而促使神经细胞的生成减少,进一步引起认知功能受损[16]。而热休克蛋白70主要是由机体遭受一系列应激性刺激后所合成、分泌的依赖蛋白质,其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及对损伤的耐受性,其是国内外公认的脑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17-19]。热休克蛋白70对受损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在特发性癫痫发作时,患者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继而促使机体的保护机制启动,最终导致应激性热休克蛋白70表达增高。本研究中发作完全控制组患儿的病情明显较轻,疾病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显然更小,故脑损伤程度相对轻微。因此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变化幅度较小。

3.3 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存在较多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完全控制组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未完全控制组,这表明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效果越佳,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小。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发作控制效果的提升,疾病对患儿脑组织造成的损害明显减小,继而使患儿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本研究显示,发作类型为全面性、首次脑电图异常、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均是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的影响因素。考虑原因,可能是全面性发作、首次脑电图异常及有相关疾病家族史患儿的病情相对较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其发作控制相对较差。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如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样本量相对较少,且缺乏与其他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协同研究,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轻微的偏倚。因此,今后将从上述两个方向着手,进一步扩大研究的样本量,同时积极开展与其他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研究,从而获得更具有广泛性及代表性的数据结论。

综上所述,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损害及发作控制效果差与血清鸢尾素降低及热休克蛋白70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两项血清学指标或许有助于对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情况的评价。

猜你喜欢
鸢尾控制组特发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20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响应机制研究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给商品起名字
鸢尾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