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汉族宫颈癌患者发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22-09-16 07:06丁松瑞袁佳艳陈红芬高晨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殖道家族史发病率

丁松瑞,李 政,赵 敏,冯 霄,罗 镭,袁佳艳,陈 镔,陈红芬,高晨昕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2.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子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其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列,且其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f Cancer,IARC)报道,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患者为527 624例,死亡265 653例,发展中国家占80%[2]。我国是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3]。根据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为10.08/10万,死亡率为2.98/10万[4]。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有资料显示,2018年云南省的宫颈癌发病率为11.42/10万,死亡率为3.77/10万;2011—2015年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为17.39/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2.54/10万),死亡率为5.14/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7.73/10万)[6]。云南省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国水平,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宫颈癌已严重威胁该地区妇女的生命健康,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

有研究报道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性最高[7];也有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病影响因素有职业[8]、避孕方式[9]、肿瘤家族史[10]、生殖道感染等。目前,云南省仅有对HPV感染状况及HPV感染因素的相关研究[11],尚未见对该地区宫颈癌发病因素的综合研究。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人口学、行为学、婚育史、疾病感染情况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云南省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为预防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8年至2020年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云南户籍、汉族、年龄为22~79岁,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217例为病例组。

以与病例组的年龄差不超过3岁为匹配条件,选择同期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健康体检的妇女中行HPV检测且结果无宫颈病变的云南户籍、汉族、健康女性217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三大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案检索系统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该研究已通过云南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CS202116)。

1.3 数据的收集

①人口学资料:年龄、职业、婚姻状况、身高、体重;②行为学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避孕方式;③婚育史:初婚年龄、妊娠年龄、怀孕次数、正常分娩次数、流产次数;④肿瘤家族史:三代直系亲属中是否有恶性肿瘤患病史;⑤疾病感染情况:是否HPV感染、其他生殖道感染(阴道脓肿、细菌性阴道炎、阴道滴虫感染、阴道炎、解脲/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真菌感染、梅毒、艾滋病)。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职业、婚姻状况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行为学因素和婚育史及其他疾病感染情况与宫颈癌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病例组与对照组避孕方式、肿瘤家族史、HPV感染、其他生殖道感染、初婚年龄、妊娠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烟史、饮酒史、初潮年龄和流产次数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一般人口学特征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emographic

表2 行为学因素和婚育史及其他疾病感染情况与宫颈癌发病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behavioral factors,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history,infection of other diseas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n(%)]

因素病例组(n=217)对照组(n=217)OR95%CIP其他生殖道感染4.5882.867~7.342<0.001 是92(42.40)30(13.82) 否125(57.60)187(86.18)初潮年龄(岁)1.2400.733~2.0980.423 ≤1236(16.59)30(13.82) >12181(83.41)187(86.18)初婚年龄(岁)1.0791.014~1.1480.016 ≤2078(35.94)53(24.42) 21~25108(49.77)121(55.76) >2531(14.29)43(19.82)妊娠年龄(岁)1.1091.043~1.1790.001 ≤2065(30.95)35(16.13) >20152(70.04)182(83.87)怀孕次数(次)0.8450.755~0.9460.003 ≤119(8.76)45(20.74) ≥2198(91.24)172(79.26)分娩次数(次)0.5100.364~0.7120.000 07(3.23)10(4.61) 154(24.88)88(40.55) ≥2156(71.89)119(54.84)流产次数(次)0.0610.728~1.0070.856 071(32.72)89(41.01) 180(36.87)69(31.80) ≥266(30.41)59(27.19)

2.3 宫颈癌发病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向前法筛选人口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农民、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肿瘤家族史、有HPV感染、有其他生殖道感染均为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V感染(OR=92.273)、肿瘤家族史(OR=10.278)、其他生殖道感染(OR=8.016)、未避孕(OR=4.553)、职业为农民(OR=2.634),见表3。

表3 宫颈癌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宫颈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职业、婚姻状况、BMI、初婚年龄、妊娠年龄、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而有HPV感染、肿瘤家族史、其他生殖道感染、未避孕均为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本研究显示,吸烟和饮酒与宫颈癌的发病无联系,这与研究队列中吸烟及饮酒的人群较少有关,关于吸烟可能应更多地关注被动吸烟与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3.1 职业因素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

职业是影响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与非农民相比,妇女职业为农民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3.499)[8]。本研究病例组中农民占55.30%(120/217),与相关文献报道[12]一致。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易造成妇女生殖道感染,降低了宫颈内的抗感染能力,使宫颈更易受到HPV病毒的感染,增加了农村妇女罹患宫颈癌的潜在风险。同时,农村地区获得相关健康知识的机会和内容有限,对宫颈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知晓率有差别,致使防病认知水平较低。在农村地区,女性社会地位较低、卫生条件较差等社会因素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13-14]。

3.2 避孕方式因素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

避孕方式是宫颈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科学有效的避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宫颈癌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方式的女性HPV感染率较低,节育器可能通过改善局部免疫状态起到预防HPV感染的作用[10]。本研究病例组中未采取避孕方式者占44.70%(97/217),未采取避孕措施妇女患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是采取避孕措施的4.553倍,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未采取避孕措施会引起宫颈癌的发生。

3.3 肿瘤家族史因素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宫颈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涉及多基因的异常表达或结构的变化,因此宫颈癌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15]。本研究显示,肿瘤家族史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家族史人群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是无肿瘤家族史的10.278倍,高于对广州市番禺区(OR=1.67)的研究结果[16],但低于刘慧强(2016年)对太原市(OR=15.93)的研究结果,其可能与地方环境影响有关。因此,宫颈癌高危人群,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注意自我保护,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3.4 HPV及其他生殖道感染因素对宫颈癌发病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云南地区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主要是HPV感染,病例组HPV感染率占91.24%(198/217),HPV感染者人群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是无HPV感染的92.273倍,远远高于对石嘴山市惠农区(OR=3.521)[17]和重庆市万州区(OR=2.94)[18]的研究结果,但低于对近17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OR=169.29)结果[19]。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首要因素,但每个地区的感染情况不同,发病情况亦不同,HR-HPV感染对宫颈癌的发病更为至关重要。

目前已明确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而感染的转归与宿主和病毒的自身因素及阴道微环境相关[20]。本研究病例组中其他生殖道感染率占42.40%(92/217),有相关感染人群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是无感染的8.016倍。已有研究提示,宫颈阴道微生态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1],生殖道感染会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王春桃等(2014年)研究发现,生殖道感染发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无感染者的3.104倍;进一步分析显示,HPV合并生殖系统感染人群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可能性是单纯HPV感染的8.737倍。因此广大妇女应注意生殖卫生,特别是HPV感染人群,定期进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及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云南地区宫颈癌高危人群主要以感染HPV、其他生殖道感染、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肿瘤家族史的农民为主,所以针对发病高危人群,应加大对其宫颈癌的筛查力度,普及HPV感染筛查及妇科检查,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如广播、讲座等进行健康宣教,使其重视生殖卫生。对经济条件有限农村地区的妇女应普及宫颈癌疫苗的接种,从源头预防发病,以实现有效降低云南省宫颈癌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生殖道家族史发病率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和生殖道感染特征分析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