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共创美好数学课堂

2022-10-20 15:25相大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相大上

[摘  要]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应勠力同心共同创造美好课堂。美好数学课堂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有高潮迭起的新授,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在美好数学课堂,教师的讲授简约精致,让引恰到好处;学生的学习既有独立自主的一面,又有亲密协作的一面。文章探讨了如何创造美好数学课堂。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学习方式

課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基石,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应勠力同心共同创造美好课堂。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许多,主要看师生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的氛围怎样,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看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自主发展,等等。若想缔造精彩高效的课堂,师生必须勠力同心,教师精心设计,用心施教,学生主动学习,高效探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造美好数学课堂。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包含了导入、新授和结尾三个环节,其中教学导入相当重要,可以说,导入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点燃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卷入学习。引人入胜的导入是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志,数学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若能创设一个意义深远或扣人心弦的情境,并把学生引入其中,定能激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想到去探究学习它。

好的导入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到融趣思于一体。在导入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悬疑问题;或者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设置猜谜游戏;或者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布置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在导入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发动和促进学生认知。在诸多导入方法中,笔者最常用的是情境导入法,因为其激趣促思效果比较好。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帮爷爷设计羊圈”的生活情境,形象具体的画面,真实挑战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设计活动之中,人人开动脑筋,有的画图,有的计算,有的列表。学生显然都被卷入其中,沉浸在学习之中。再譬如,笔者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中,创设了一个“海洋寻宝”情境,神秘的寻宝活动驱动了学生对宝藏所在位置的探寻欲望,开启了学生对位置确定方法的探究之旅。

二、高潮迭起的新授

新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是一堂课的核心环节[1]。新授不仅仅是指新知识的讲授,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在新授环节中,我们要厘清知识点,确定好教学重难点,做好新授细节设计,安排好教与学的活动。在数学课堂的新授环节,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思维的训练,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同时教师要当好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推波助澜。

新授环节应充满思辨的气息,学生充满了好奇,认知平衡被打破,探究意识被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在自主探究中,一个个问题被解决,学生能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好的数学课堂是高潮迭起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要想课堂高潮迭起,教师就要激发学生活力,活跃课堂气氛;要精心设计包袱,点燃学生思维。

在新授活动中,学生有思辨,有实践,有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停滞,有前行,有失败,有成功,有失望,有喜悦,好的数学新授课即便表面看上去平平淡淡,但学生的思维却波澜起伏,有低谷,有高潮,有静默,有碰撞。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电影院找座位的情境,诱发学生对小宝所在位置的猜测与争议,产生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统一需求,从而解决了小宝的座位问题。在认识了行和列,以及数对的含义后,笔者利用班级座位,组织学生开展“比比谁的反应快”游戏,促使学生巩固对数对含义的理解。在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点的位置”时,笔者增加了教学难度,设计了一个矛盾性问题:“他在哪儿?”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争辩,使他们对数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将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余味无穷的结尾

在写作中有“凤头、豹尾”之说,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刚劲有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美好的开头,同样也要有精彩的结尾。一些教师不太注重课堂结束部分,一般采用简单的总结来结束教学,或者让学生说说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体会,往往是精彩开头,草草收场。好的结尾应余味无穷,不仅有总结,而且有升华。好的结尾不是一堂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好的结尾为课堂锦上添花,使教学余音绕梁。

要使课堂结尾余味无穷,我们可以采用艺术留白、设置悬念、拓展延伸等方法。留白是中国画家作画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为使画作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某些空白,艺术留白如同绘画一样,在课堂结尾处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悟。设置悬念是指在课堂结尾处,设计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悬念,向学生思维之湖再次投入一枚石子,生成一个新的生长点,激荡思维的波澜,激发学生展开新的思考与探究。拓展延伸是指在课堂结束时,在梳理总结时,将例题或者某一练习题进行改编,通过变式处理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以扩大知识外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学习。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结尾部分,笔者在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了学习内容后,提出一个挑战性任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画圆,现在体育老师想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6米的圆,你们有办法帮体育老师画出这个大圆圈吗?请同学们到操场上去试一试。”这种结尾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拓展了教学深度,延伸了学习时空。

四、简约精致的讲授

新课程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有些地区,为了凸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对教师做出限时讲授的规定,要求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整堂课总时长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过往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被教师简约精致的讲授所取代。教师应精心选择讲授内容,不要什么都讲,学生会的不要讲,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要讲,讲重点、讲要点,讲得简明扼要、简洁明了。

在简约精致的讲授要求下,讲堂变为学堂,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讲多做。教师要提高讲授技能,不啰唆重复,不拖泥带水,字斟句酌,语言精练;教师要提升讲授水平,少照本宣科,少机械灌输,多点拨启发,多点化生命;教师要抓住核心内容,聚焦知识本质,善于提炼总结,精于概括归纳。例如,在教学“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一课中,笔者在出示例题后,請学生先说说题意,口头列式,再尝试化简,找到规律,最后归纳概括化简方法。在此之后,笔者组织学生练习,在丰富的练习中学以致用。本课中笔者讲得很少,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说、去想、去议、去思、去做。

五、恰到好处的让引

“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退让,要适时退出[2]。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对学生指手画脚,牵着学生鼻子走。在此背景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得被动,学得低效。聪明的教师善于让学,主动退居幕后,让出课堂主体位置,让出课堂教学时空,让学生当家做主,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需要大家一起去演绎,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战场,不能由教师一个人主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独霸课堂,而要学会主动退让,把舞台让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同时要适度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学。恰到好处的让引,体现了一种教学智慧,该退让时就退让,该出手时再出手,对学生让学引思,对学生守望相助。恰到好处的让引中,让要让得大度,让得充分;引要引得及时,引得巧妙。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究,彰显学为中心;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价值,为学生的有效学习保驾护航,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分布规律,笔者做到让引结合,首先提供正方体纸盒,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想象;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操作验证,通过动手裁剪、折叠、比较,发现相对面的分布情况;最后归纳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与类型。在教学中,笔者没有多讲,而是让学生自主操作感知,建立丰富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六、独立自主的预学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属于有准备之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准备,这样离成功就会更近。学习同样如此,自主先学是课堂学习有效性的保障。学生有效先学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使他们知道要学什么?哪些已经学会?还有什么疑问?也就是说有了预学基础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便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或课外自学,或课内预学,总之,要让学生独立自主预学,独立思考,独自尝试,对新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独立自主的预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们还要提高学生预学的有效性,不能让学生自由随意地学习。要做到这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引导他们预学,给他们的自学铺路搭桥,为他们的独立探究穿针引线,如设计自学提纲,设计预学导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导着自己的学习,教师只是他们自学道路上的灯塔、航标,扮演着引路人、辅助者角色。笔者从不打无准备之战,几乎在每节新课教学前都会给学生发预学单,布置课前自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预学单上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亲密无间的协作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在课堂学习中,若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开展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体联合起来,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协作性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大家都凝心聚力,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协作学习既包含了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含了生生之间的协作,总之,合作越多元,合作越广泛,所产生的学习合力越大,学习效果和效率越高。

现如今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深受家长的宠爱,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较差,很少愿意协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用心组织,鼓励他们互动交往,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教给他们合作方法,提高他们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亲密无间的协作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协作学习,教师应组建好协作小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协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学习效果。协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最好4人一组。协作小组成员可以由教师指派,也可以由学生选择,以关系亲密的好友为佳,这样能够提高协作成员的主动性,增强合作参与度,达到最佳协作效果。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中,笔者首先设置一个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4人一组形成实验团队,给每组团队提供滚筒、木板等实验器材;最后让各组自由发挥做实验,比一比哪一组滚得最远。为了赢得比赛胜利,各组学生精诚团结,亲密合作,积极参与其中。最终,教学效果相当理想,各组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探寻出滚得最远的角度。

一堂好课有许多标准,除了上述标准之外,还表现在踊跃展示等方面。好的课堂学生活跃度高,时时处处展现出学习主人的姿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而且在学习结束后,还积极表达,踊跃展示。展示交流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独立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之后的延伸,是学生展示作品、成果,相互交流经验、思想的过程。展示交流中,学生不仅实现了情感的共鸣、思想的沟通、成果的分享,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了知识的理解、思维的进阶。

参考文献:

[1]  潘修銮. 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20(14):56-58.

[2]  马天红. 整体视域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J]. 教学与管理,2021(17):63-66.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