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快跑 持續創新 數字人民幣 構建數字貨幣消費生態圈

2022-11-15 16:30許曉楠
台商 2022年3期
关键词:銀行移動數字

許曉楠

多年以來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培養了中國公眾對數字貨幣的使用習慣,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無法扭轉的態勢。在數字貨幣領域,人民幣似乎走得更快,也更遠。

儘管「加速快跑」的數字人民幣,還有更多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問題需完善,但顯而易見,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持續創新特色應用場景,不斷延伸數字人民幣服務觸角,圍繞穩經濟大盤大局,通過智能合約等特色功能,在多地市的保民生、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多的積極作用。

而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普及,除了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改善零售移動支付的體驗,也會進一步豐富目前中國現有的移動支付行業生態。隨著這一輪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加速度」,已近乎固化的移動支付行業模式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化。

發展篇

加速推進數字人民幣開啟新路徑

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是一條全新的路徑,在流量跳轉、用戶擴張方面不會再受到其他競爭對手的限制。商業機構靈敏的嗅覺已經意識到,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可能將改變現有用戶支付習慣並催生出新的機會。

從7月15日開始,乘客在上海市使用最新版「Metro 大都會」App乘坐軌道交通,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局和上海市交通委的支持下,此次上海地鐵與交通銀行合作,打通「Metro 大都會」與數字人民幣接口,在支持交通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的同時,同步支持工、農、中、建等所有數字人民幣試點機構錢包。

當不少人以為數字人民幣還停留在概念和測試階段時,它卻正在以遠超過此前的速度悄然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中。

◆ 持續創新 延伸服務觸角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了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的最新進展。鄒瀾表示,截至今年5月31日,15個省市的試點地區通過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筆數大約是2.64億筆,金額大約是830億元人民幣,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的商戶門店數量達到456.7萬個。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持續創新特色應用場景,不斷延伸數字人民幣服務觸角,圍繞穩經濟大盤大局,通過智能合約等特色功能,在多地市的保民生、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僅今年5月以來,就有深圳、雄安新區、成都、廈門、金華、廣州、福州等多個地區發起各種形式的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派發金額超過3億元。此外,派發數字人民幣消費券正成為不少試點地區擴內需穩增長的新手段。得益於智能合約等特色功能,數字人民幣精準高效促消費的作用受到各地的重視與認可。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各地政府更加重視數字人民幣促進消費、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價值。此外,生活服務類互聯網平臺為數字人民幣提供了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消費場景,放大了其提振消費、服務商戶的潛力價值。這也是各地政府廣泛聯動互聯網平台開展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的重要原因。

◆ 紅包「補貼」 應用「開花」

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它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的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

這其中最核心的定義,即數字人民幣與現行流通的實物人民幣一樣,都是中國的法定貨幣。

作為數字人民幣試點兩年最迅猛的落地,這項定位為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的法定數字貨幣,也從試點區域政府、銀行間的各自推廣,轉而進入企業密集湧入參與的階段。

僅最近一個月,包括京東、美團、唯品會等多家互聯網電商平台均積極參與各試點區域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一些平台為了擠占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獨家頭銜」,不惜拿出真金白銀進行補貼。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在博鼇論壇上提及數字人民幣推進的三個步驟:首先是擴大試點範圍;其次是推行數字人民幣市場化;最後是建立配套法律和監管依據。盡管從目前來看,數字人民幣仍處於第一階段,但伴隨著試點地區的你追我趕、平台企業的不斷加入,以及用戶量逐漸擴大,作為開啟中國數字支付新的基礎設施,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和推廣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目前中國已有共計23個地區的用戶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自2020年4月開始試運行以來,兩年間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響,數字人民幣最先在試點地區開展的推廣方式,就是發放紅包,以消費券的形式,吸引試點地區用戶下載並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

深圳是全國首個發放數字人民幣(簡稱數幣)紅包的城市。2020年10月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搖號抽簽」的形式,在深圳市羅湖區發放了1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由於支付是雙邊行為,此次紅包發放也帶動了羅湖區內共計3389家商戶開通了數字人民幣支付系統。

這就是數幣紅包的首次亮相。但在此後一年多裏,通過紅包消費券的方式推廣數幣並沒有過於密集,自深圳開始一直到2021年底,全國試點地區大範圍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僅有5次,總金額不足1億元。

對於一項自主研發,且完全依托於移動應用的數字貨幣來說,過去的兩年時間,更像是對數字人民幣APP的不斷測試與優化期。不過,作為支持新零售支付的基礎設施,數字人民幣在賬戶、結算、轉賬方面的便利性,還是在推廣之初就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即商戶)已超過808萬個,累計開立的個人錢包共2.61億個,總交易金額已達875.65億元。

◆ 新提速 新機會

不過,新一輪的提速很快到來。今年宣佈第三批試點以來,4月底,深圳作為老試點地區首先通過微信小程序「數字人民幣紅包助手」發放了15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到5月,該地又聯合美團發放了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到6月初,成都又通過京東、唯品會、美團3個電商平台,分3次共計發放了1.6億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此後包括杭州、溫州、金華等地也陸續開展了類似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派發。

過去兩個月來,全國各試點地區就組織了超過7輪數字人民幣紅包派發,總金額超過2億元,超過了過去兩年數字人民幣紅包推廣的總和。

一方面借力紅包促消費實現用戶推廣,另一方面加大使用場景的開放力度,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力度可謂空前。

國內一家電商平台商務部門人士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促消費背景以及「6·18」電商節等活動疊加下,各大平台都在積極參與地方政府合作數字人民幣紅包派發,因為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爭取用戶和入口的做法。

該人士分析,數字人民幣APP屬於央行管轄,與各平台APP打通後可以實現支付行為的直接跳轉,且不少電商平台此前都在佈局自己的支付業務,因此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在流量跳轉、用戶擴張方面不會再受到其他競爭對手的限制,算是一條全新的路徑。

商業機構靈敏的嗅覺顯然已經意識到,數字人民幣的普及可能將改變現有用戶支付習慣並催生出新的機會。

展望篇

數字人民幣開啟移動支付「新時代」

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無法扭轉的態勢。而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普及,除了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改善零售移動支付的體驗,也會進一步豐富目前中國現有的移動支付行業生態。隨著這一輪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加速度」,已近乎固化的移動支付行業模式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化。

數字人民幣定位為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就意味著其與此前各類數字貨幣的重要區別。

對於大多數還沒有體驗過數字人民幣的消費者來說,數字法定貨幣的概念或許容易理解,但對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使用以及在C端的數字人民幣APP,仍然缺乏認知。

走近數字人民幣

根據央行在2021年7月發佈的《數字人民幣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釋義,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

《白皮書》還強調,開發數字人民幣,是為了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

定位為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就意味著其與此前各類數字貨幣的重要區別。此前包括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實際最開始的使用範圍都是金融領域,以一種類似現實貨幣的代幣概念存在,並且擁有換算關係。

而定位零售支付,則意味著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從一開始就是瞄准C端用戶,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消費領域得到普及。這也就使數字人民幣必須要在C端具備「人皆可為」的操作體驗。

因此,現階段大部分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實際上都要依托於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開發的數字人民幣APP。用戶需要下載並開通指定運營機構(六大國有銀行、招商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錢包,並通過實體賬戶轉移人民幣才能實現。

而基於手機所在定位的不同,用戶是否在試點區域內,也是目前能否開通數字人民幣賬戶及支付消費的關鍵。

這並非數字人民幣APP的全部內容。作為一款移動應用,如果數字人民幣APP兼具了法定貨幣賬戶(類似手機銀行賬戶)以及移動支付工具的特性,同時由於它是數字人民幣在C端使用的唯一入口,其開設的「子錢包」和「紅包」功能,又像一個收納所有移動消費應用的集合,並不斷擴大。

這種官方應用的模式,從一開始就告別了民企平台直接互相隔絕用戶與流量的尷尬,數字人民幣APP對於接入其系統的平台並沒有其他限制,只要用戶選擇開通對應平台的子錢包,就可以直接在該平台使用數字人民幣APP完成支付。

盡管目前全國只有23個試點地區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APP,但這款代表著未來數字貨幣的應用早已收獲了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的支持。從目前的子錢包目錄來看,已有包括京東、美團、滴滴、餓了嗎、國家電網、攜程、順豐、騰訊視頻等多達67家機構和平臺可以直接開通;而支付寶背後的網商銀行、微信支付背後的微眾銀行,也已被列為錢包注冊機構,這兩款移動支付巨頭也早早都開通了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

此外,作為一款支付工具,其在錢包設計上還分為個人錢包、對公錢包、軟錢包、硬錢包等分類,既可以無須充值利用軟錢包直接消費,也可以依托IC卡、可穿戴設備及其他硬錢包設備進行「貼一貼」互轉。

這些功能實際上與此前各類第三方支付工具雷同,但由於其僅服務於數字人民幣這個新的法定貨幣,這讓數字人民幣錢包APP具有了其他支付工具所不具備的特征。

一位銀行支付業務負責人指出,首先,數字人民幣APP所注冊的賬戶和錢包都是可以與個人實體賬戶直接對應的;其次,由於綜合使用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加密存儲等技術,且所有用戶信息及交易記錄都僅由央行掌握,可以大大降低交易風險和匿名信息保護,大幅提升交易安全。

不過,這些功能與場景的應用以及安全性的提高,依然有賴於商戶和用戶側兩端的廣泛使用。而與各類第三方消費平台的互聯互通則預示著,僅就數字人民幣APP來說,它似乎擁有著其他平台所不具備的前景和能力。

開啟移動支付「新時代」

已近乎固化的移動支付行業模式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化。

數字人民幣目前被定義為M0,而數字人民幣APP作為C端入口,幾乎可以無縫容納所有移動消費平台及應用。此前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這種設計本身就給未來中國的零售移動支付打下了新的基礎。

兼容並蓄的功能設計,也正是數字人民幣應用的初衷。上述《白皮書》在陳述研發背景時就認為,隨著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在中國快速發展,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培養數字支付習慣與需求的同時,經濟社會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客觀上需要更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支付需求。

作為公共產品,滿足多樣化支付需求,這也是目前數字人民幣及數字人民幣APP可以看到的前景和定位之一。一位支付行業研究員指出,一旦數字人民幣實現全面推廣,用戶量和商戶開通都達到一定規模,那麼數字人民幣APP所具備的功能就幾乎完全可以取代現有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不過,這看起來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在數字人民幣的定義中,其作為零售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仍將與人民幣長期共存。也就是說,究竟用什麼平台,依然由用戶選擇。而上述研究員也認為,支付習慣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除非對用戶使用的便捷性有較大的改變。

中國的移動支付於2010年前後開始蓬勃發展,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相繼推廣,在過去10年間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固的支付行業格局,用戶、商戶、收單機構與銀行間模式及利益分配也相對穩固。上述研究員認為,目前還未看到可能徹底改變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苗頭。

近年中國現金使用量逐漸減少,中國人民銀行此前開展的中國支付日記賬調查顯示,手機支付的交易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66%和59%,現金交易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23%和16%,銀行卡交易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7%和23%,另有46%的被調查者在調查期間未發生現金交易。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無法扭轉的態勢。而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普及,除了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改善零售移動支付的體驗,也會進一步豐富目前中國現有的移動支付行業生態。上述電商平臺人士就認為,數字人民幣歸根到底是一種新型的法定貨幣,其無論基於數字人民幣APP這類軟錢包,抑或是未來其他硬錢包,它的根本依然是「錢」本身,與其他第三方平台和工具並無沖突而是相輔相成。

不過,隨著這一輪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加速度」,已近乎固化的移動支付行業模式或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化。上述支付行業研究員就認為,隨著數字人民幣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闊,用戶習慣進一步培養,在服務互聯互通等多方面,移動支付行業或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猜你喜欢
銀行移動數字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移动木桩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移动数字
奇妙的数字
冰冰爽爽的冰激凌
0的苦恼
填数字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28家由银行存管资金的互联网平台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