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彩塑艺术概念

2022-11-16 00:28胥建国byXuJianguo
雕塑 2022年5期
关键词:彩塑彩陶彩绘

文/胥建国 by Xu Jianguo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民协彩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彩塑,千百年来在大众心里是个固有的概念,今天拿出来再从学术上梳理,是因为在中国传统雕塑里彩塑与彩绘木雕、彩绘石刻经常被混为一谈,再就是随着西方现当代雕塑的涌入和艺术多元化的拓展,各种带有色彩的雕塑不仅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也更混淆了彩塑的概念。那么,该如何界定中国彩塑,其内涵与外延又是什么呢?

一、中国彩塑艺术的原发性与演变史

图1 《女神像》 彩塑 红山文化 辽宁考古研究所藏

图2 《陶罐》彩陶浙江上山文化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现有资料表明,在世界早期文明遗存里如中国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像”(图1)一样,以黏土塑形再施以彩绘的泥彩塑并不多,它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在4000 年前就已经有了彩塑。遗憾的是牛河梁红山文化出土的泥彩塑在历史上比较孤立,目前还没有其它的考古新发现来印证其上承下启的沿革关系。但是,如果借助与泥彩塑有诸多共同特征的彩陶来作为参照系,并依据碳14 对不同地域彩陶鉴定的结果,至少泥彩塑发生的下线应与11000 年前至8500 年前浙江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同期(图2),假如抛开彩绘仅以陶产生的时间而论,泥彩塑发生的时间还可以上溯到20000 年前的江西仙人洞文化(图3)。也就是说,中国彩塑产生的下线与上线时间应在11000 年前至20000 年前。而目前出土的彩塑时间之所以晚于彩陶,主要原因应该是泥彩塑易破损不易留存的缘故,同时也不排除未来考古新发现会把彩塑产生的时间提前。如果把中国陶器与世界其他古文明出土的陶器在时间上做一比对还会发现,中国陶器的出现时间仅晚于29000 年至前25000 年捷克下维斯特尼采境内发现的爱神维纳斯小雕像,而早于10500 年前日本、10000 年前北非、7000 年前南美、5900 年前埃及涅加达一期、5500 年前至前4800 年前古印度梅赫尔格尔、公元前1100 年至前800 年古希腊、公元前500 年至前100 年罗马等国家的陶器产生时间。如再结合中国彩陶与世界其他国家早期陶器在器型、种类、纹饰、色彩等方面显现出的差别,便可以推断出中国彩陶具有的原发性特征(图4、5)。同样的道理来推断中国彩塑的发生,也会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彩塑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因素影响下独自原发产生出的艺术形式。

图3 《陶片》陶 江西仙人洞文化遗址出土

图4 《人面鱼纹盆》彩陶 仰韶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5 《陶罐》彩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图6 《跪射俑》彩绘陶俑 秦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图7 《女舞俑》彩绘陶俑西汉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

图8 《交脚菩萨像》彩塑 十六国北朝敦煌莫高窟

图9 《阿弥陀佛像》彩绘漆金夹苎 唐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10 《菩萨像》 彩绘木雕(地黄木胎) 北宋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11 《观音菩萨像》彩绘石刻 北齐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12 《大坐虎》民间彩塑 陕西凤翔

图13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彩绘石灰石 埃及泰勒马尔奈 十八王朝 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

图14 《古希腊头像彩绘复原图》

图15 《孙夫人试剑》彩塑 清 张明山现收藏于北京颐和园

关于中国彩塑艺术的演变史,有两个重要节点值得注意。一是东周时期对人殉制度的改革及由此产生的俑,它为秦汉至唐宋俑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铺垫;二是东汉至魏晋时期,印度佛教造像的传入为新疆、甘肃石窟泥彩塑的形成,以及山西、陕西等地寺庙彩塑的规模化、系统化和程式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代兵马俑的意义不仅是将商周时期造型中的抽象性转为写实性,把表现的主题从动物转向人物,更是为中国古代雕塑确立了塑绘结合的表现方式(图6)。

而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彩塑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系统的造像规则,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千百年创作实践里为中国彩塑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也正是在这样一种丧葬明器之俑塑与宗教造像并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经唐宋民族化、世俗化的改革演进,以及后续民俗民间彩塑的陆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彩塑艺术演变史(图7、8)。

二、中国彩塑艺术与西方着色雕塑的区别

首先,中国彩塑与西方着色雕塑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有独自的审美意识、造型观念和色彩观念;门类清晰,各具特色,经长期实践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结合绘画与雕塑两方面特点塑容绘质;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融汇宗教与世俗、哲学与文学、官方正统与民间习俗;成就了中国本土雕塑文化之正统。

其二,塑和绘是辨识中国彩塑与西方着色雕塑的关键。塑,即用黏土塑形,包括塑形后烧制成陶、翻制为夹苎或铸造成铜(图9)。而以木质、石质等硬质材料制作形体且在表面彩绘的雕塑作品虽与彩塑在造型和敷彩上有相近之处,但不属于彩塑,可称作彩绘木雕(图10)、彩绘石刻(图11)。绘,有简有繁,有随类赋彩的,也有模拟真实物象的,因中国彩塑历史悠久,不同时期、地域、题材也会形成不同的塑形、施彩方式。譬如敦煌石窟彩塑与山西寺庙彩塑同为宗教题材但风格各异,山西凤翔(图12)、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等彩塑同为民间也各具风采。

中国彩塑与西方着色雕塑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制作工艺。尽管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的早期彩陶使用的黏土(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颜料(红、黑、白)和制作手法(手塑、模制、轮制)并无太大区别,但在彩陶和彩绘陶的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中国彩陶的种类丰富,而古希腊彩瓶工艺精细。但重要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彩陶没有持续演变发展,而中国彩陶在东周时期虽被青铜器、漆器逐渐取代日趋衰落,却因人殉制度的改革推出了俑的艺术形式,不仅为秦汉大规模制作彩绘陶俑做出了重要的铺垫,也为中国古代雕塑重要而独特的类型”彩绘陶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相较秦代兵马俑与古埃及、古希腊雕塑,造型观念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但求真是三者共同的特点(图13、14)。与古埃及、古希腊雕塑经古罗马后走向败落不同,中国彩塑在经历秦汉规模化制作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融汇印度传入的佛教造像方式,再经隋唐的民族化转换,完成了自身的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彩塑艺术。

再之后,宋元明清时期的世俗化进一步推动了彩塑艺术在宗教题材之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客观上促发了无锡彩塑、大吴泥塑和泥人张彩塑的诞生与发展(图15)。而西方雕塑在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后,雕塑与绘画逐渐分离,转向了对材质本质属性的研究,虽说还会有个别雕塑家继续在雕塑表面着色,但着色已不再是雕塑艺术之正统。至于近一百多年西方现当代雕塑中展现出的多种有色形态,只能根据作品具体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点是审美意识、造型和色彩观念。中国彩塑追求观念表达,强调程式化,造型手法不仅融合了写实、写意、装饰,还通过”三分做七分画“,强调了后期彩绘的重要性,甚或为了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会在前期塑形中有意减弱形体的起伏,将对物象真实的模样经过高度概括归纳,以利于后期彩绘和纹饰的表现。这种自塑始以绘终的雕塑方式既是中国彩塑的重要特色,也是在表现手法上与西方写实主义着色雕塑或其他形态色彩雕塑的主要区别。

三、结论

综上说述,笔者认为中国彩塑产生的时间下线应在11000 年前,上线在20000 年前左右。中国彩塑在工艺上的核心是塑和绘,最大的特色是装饰。中国彩塑与西方着色雕塑的区别是在审美意识、造型观念和表现手法上。

猜你喜欢
彩塑彩陶彩绘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泥彩塑:天地之美
汉源彩塑
彩绘“未来之星”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甘肃彩陶真伪辨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