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17 01:25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理念

王 欣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1 文献综述

卢淑静[1]对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应用到专业教育中提出三项原则。张继中[2]认为,构建具有导向性评价理念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度和准确性。姚小玲等[3]在分析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后,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设置更为精致的课程、使社会资本与教育深度融合、统筹社会、学生和学校等多方的资源和条件几点建议。朱晓东等[4]把CDIO新理念的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业园模式、文化氛围和考核体系为一体的融合路径。谭见君等[5]发现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并从师资建设、招聘过程、团队结构和培训激励机制4个方面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乐乐等[6]指出“广谱式”教育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非凡,并对模式的应用提出因校因人制宜,统筹兼顾等建议 。

总的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国内外众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相关模式和理念、师资力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也有少数学者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极少有学者从通识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2 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覆盖范围不够

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还相对较少,大部分高校只是把各种有关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大赛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既然是大赛,参与人数就十分有限,只有少数成绩优异或在此方面有兴趣和建树的学生才能参加,大部分学生仍然无法参与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不够。

2.2 课程内容、结构和课程评价传统单一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时,只包括计算机硬件认识和诸如Microsoft Office之类的基础办公软件学习。基础和传统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就业的过程中更好的使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没有学习到更深层次、更加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计算机知识,学生往往在遇到难题时,不能很好地展开发散性的创新思维,这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的评价考核方法,也如同其他学科一样,采用结课考试为重的考核方法,大部分学生只复习基础知识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未有任何创新思维,使创新创业教育沦为空谈。

2.3 师资力量匮乏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并不缺乏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师资,但大部分教师基本没有创新创业的经验,由此很难在教学中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目前,很多高校也很少邀请成功的创业企业家来学校进行讲座。

2.4 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墨守成规

不仅是学生保持着传统的就业观,不太可能主动进行创业活动;其实在某些方面,很多老师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即只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很多高校也把教学局限在了学校之内,缺乏与社会、企业的互动,导致学生不愿或者不能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3 建议和方案

3.1 改革课程内容与结构

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相关案例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案例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减案例。除此之外,还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把课程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增加实训或实习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可以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时间使用创新创业的思维来思考相关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在课程结构方面,必须注意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或是计算机软件使用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需要扩充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未来的专业学习以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多方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此,课程结构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知识,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高校应采用必修加选修的方式,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课程结构,必修课程负责传授传统的计算机知识,选修课程负责将计算机知识与不同专业联系起来。丰富知识面之后,将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3.2 升级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指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教学价值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来说,升级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为了升级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变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提高平时表现在学生考核里的重要性,将讲座、竞赛、实验实训等可以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项目加入到考核的标准中,促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尤为要注意的是应着重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思考,将其作为最终评价的加分或者减分项。在有关企业合作的实验实训项目中,亦可邀请企业参与最终的考核评价,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3.3 扩展师资结构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也是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展师资结构是重中之重。

计算机软件纷繁复杂,各个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也不同,并且大部分高校老师也都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已有的高校计算机教师难以满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引入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或企业工程师,相比于普通老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或是实践经历,也更明白社会企业需要培养的方向,进而塑造更加生动真实的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同时,原有教师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来提高自己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能力,并为其设立专门的教师评价标准。最后,可以适时邀请成功的创业企业家进入校园,开设讲座,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3.4 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没有合适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就会事倍功半。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也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已经难以满足目前高校教学的需要。

对教育理念来说,需要改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要把传统的被动式的教育理念,更新为新型的主动式的教育理念。所以可以采用CDIO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针对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针对不同专业,应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计算机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竞赛与活动,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过程。学校应构建各种平台,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和企业融合起来,打造独特的链式体系。积极与社会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创新创业理念和思维的机会。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之下,不能忽视MOOC等校外教学模式的出现,应积极采用,使其与现有教学模式相融合,尽可能多地发挥其优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有着极大的帮助。

4 结语

为了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本文从改革课程内容与结构、升级教学评价体系、扩展师资结构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四个角度出发,为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供可行方案,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供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理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