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鹤岗森林城市建设研究 *

2022-11-25 08:2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鹤岗森林生态

王 艳

(中共鹤岗市委党校,黑龙江 鹤岗 154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以这一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着眼于鹤岗森林城市建设,重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筑黑龙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生态价值导向、生态资源储备和生态安全支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提出的六项基本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带动文旅、康养、林商、城建、养老等社会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以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开拓一条由矿业强市向生态立市转变的发展之路。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鹤岗森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鹤岗是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鹤岗立足国情省情市情,依托本市生态资源富集优势,坚定创森初心,坚守绿色情怀,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引领鹤岗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速接口,充分释放生态环境在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的“磁力”效应,从而提升鹤岗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用生态为城市赢得未来。

(一)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鹤岗是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转型发展十分迫切。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鹤岗需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探寻一条适合鹤岗发展,能够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型城市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对于鹤岗来讲,是一条可行之路。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自然保护为前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鹤岗来讲,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形成林水一体的生态安全体系,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筑黑龙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打牢三江平原腹地生态基础。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推出后,“林本位”发展模式将备受关注,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生态价值导向、生态资源储备和生态安全支撑。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在鹤岗转型发展之路上必将有更加突出的价值。

(二)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选择

依据“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随着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盼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百姓有需要,政府有决心,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实现文旅、康养、林商、扶贫、城建等融合发展,扩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生态空间,提供更多最公平生态福利、最普惠民生福祉,把鹤岗打造成为集约高效、宜居宜业的“活力边城,幸福家园”。

(三)落实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煤炭资源枯竭背景下,鹤岗未来的发展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鹤岗市提出了生态立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实践,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实现“一城山水半城林”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提升城市品味,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充分释放生态环境在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的“磁力”效应,从而提升鹤岗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而且最主要的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则,清晰定位了鹤岗发展的可行空间和发展机遇,重建自然体系,构建森林城市,将人与自然有机结合,高质量绿色发展是鹤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鹤岗森林城市建设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为我国全面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吹响了新的号角。鹤岗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绿色发展,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创森工作,科学规划,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广泛宣传,持续转变全社会生态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将创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旅游富市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好地推动鹤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推进

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鹤岗单纯构建发展规划、设置发展目标是远远不够的,预期规划需要建立在严制度和强执行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森林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发展森林绿地、修复城乡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乡居民生态文明素质的过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鹤岗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创森工作,高起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写创森总体规划,依据鹤岗发展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形态,充分发挥鹤岗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景观特色,针对鹤岗市生态、文化、产业特点,规划构建森林城市生态框架脉络。在建设中坚持高标准推进,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抽调各单位精干力量,组建全市创森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市县联动、城乡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森工作格局。一是坚持以上率下,高位推进。主要领导要现场督导,一线办公;将创森工作纳入县区、市直机关目标考核体系;各级各部门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整体推进机制。二是坚持督导检查,倒逼落实。全市创森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领导包片,对口扶建,责任落实到人。市创森办积极落实“周调度、月督查”机制。严格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原则,落实已建成林的抚育管理和在建林的养护管理。推行临街绿化带、行道树按照“门前三包”的原则进行认养管护,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市创森办要定期、不定期对全市创森工程建设进行督查,全面推进各项创森任务高质量完成。森林城市的建设让休闲康养、踏青赏景成为鹤岗市民生活的新常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将不断提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鹤岗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政府主导,撬动多元资本注入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要求鹤岗在创森的道路上,能够从宏观视野出发,要清晰的认识到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虽然鹤岗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鹤岗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全球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而创森是一项庞大工程,资金的需求量极大,以政府财政很难独立支撑,所以要通过鼓励、引领、整合等一系列举措,使财政投入更好发挥“乘数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创森。鹤岗要将创森融入城市发展建设大局,将各方项目规划与创森测评体系相融合,形成了创森工作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与“两河十四沟”清水秀岸工程相结合、与棚户区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升级建设相结合、与“绿色煤矿”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五结合”模式,实现资金集约使用,大项目资金拉动创森建设,突破了资金紧张的瓶颈。有效落实黑龙江省林草局《关于鼓励在非林地造林的指导意见(实行)》利用这一顶层设计,突破了“钱”和“地”的制约,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管护权、确保收益权,解决了非林地造林“四权”问题,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创森建设的积极性,坚定企业生态发展的信心,为矿山生态修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为满足社会各界参与创森建设意愿,可以搭建捐赠林、生日纪念林、结婚纪念林、成长纪念林、祭奠林等多种载体来接受社会上的捐助。通过做好政策争取、财政投入、吸引外资、社会投资“四篇文章”,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多元投入局面。

(三)融合发展,破解经济转型难题

鹤岗作为百年煤城,煤炭资源相关产业曾在经济发展中占具极大比重,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新的经济业态尚未壮大,转型遇到困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引导了鹤岗森林城市建设的可行路径,对于鹤岗而言,创森是一条融合发展的道路,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始终坚持“生命共同体”原则,融合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命共同体”组成部分为前提,只有将鹤岗经济与鹤岗自然生态捆绑在一起,鹤岗长期可持续发展才有根基和空间。

创森+旅游业:鹤岗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森林城市生态旅游效应,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圣地。2020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公布了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鹤北林业局森林康养基地——黑龙江省鹤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获评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创森+农业:依托黑土地、大农业开展果园观光采摘体验乡村之旅、回归乡土生活体验乡村之旅、“鱼滋米味”民俗风情乡村之旅,2020年6月,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萝北县东明乡红光村、名山镇江红村成功入选。这是创森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

创森+林业:鹤岗要以引进社会资本、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绿色大市场为措施,以发展林区经济、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设食用菌基地、山野菜基地、坚果与浆果基地、森林药材基地、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基地等特色林业体系。利用回收的林辅耕地,与黑龙江省林业厅共同建设国家储备林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依托黑龙江省林业科研人才优势,种植红松—寒地大樱桃林果兼用林,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种植北五味等道地药材,提升鹤岗的林业科技水平,让创森与旅游业、林业、农业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创森氛围

森林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鹤岗要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创森宣传,利用好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和生态文化教育。一是主动对接媒体。积极组织新闻发布会,及时全面宣传创森成果,主动对接凤凰网、新浪网、黑龙江省政府官网等主流媒体登载创森新闻报道。把鹤岗的绿色煤矿建设、矿山生态修复、资源型城市转型宣传推介出去,让大家知道昔日的煤城变成了今日的林海,百年煤城重焕生机。二是大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和生态文化教育。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区等公众游憩地,设立科普标识、宣传栏、科普馆等专题设施和场所,提升人民群众对创森知识的了解。以森林文化为主题,设计制作创森宣传杯、T恤衫、创森小挂件、明信片、树叶书签等形式的产品,让“鹤岗创森”随处可见,被群众所熟知。建立健全各类生态教育场所,加快建设科普基地、宣教馆,让生态科普宣传成为常态,让森林城市建设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深入动员群众。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街道社区、建设工地等公共场所,制作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横幅。印发《鹤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倡议书》等发放给群众。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摄影书画比赛、“共创森林城市,同享品质生活”征文活动、“创建森林城市,打造花园学校”演讲与绘画比赛活动、“践行文明、爱我家乡”文明单位植树活动。开展创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小手拉大手”“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激发全社会参与创森热情。通过宣传持续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转变全社会生态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猜你喜欢
鹤岗森林生态
年轻人的“鹤岗童话”
“三万块买套房”是怎么来的?
一座网红城市的日常
一座网红城市的日常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