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记:桐花之恋

2022-11-25 12:50杨冬胜
绿叶 2022年3期
关键词:桐油桐花乡民

◎杨冬胜

清明前后,桐花开了,以一种璀璨的方式,穿过俗世,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满目碧绿的乡野,仿佛一下子突兀出了一团团雪白,这儿一块,那儿一块,散淡地切割着整体的绿色,这种白超过了绿的视觉印象,有震撼心灵的质感。

人们习惯于春风把绿色的染料泼洒下来,到那时,桐花就开始了默默蓄势的过程,贪婪吸收阳光、雨水和养分。桐花好像是乡野里那一个个习惯了沉默的孩子,此时,那么寂寞和无助。只是,桐花内心的理想还是展开了翅膀,亮丽于阒寂的乡野,亮丽于熙来攘往的世人面前。

纵目,遥对桐花,桐花那么岑寂。山岚绵亘,山腰、山间有那么一株株桐花,在展现春秋不老的青春。由于缺乏被仰视的目光,绿意盎然的其他乔木、灌木以及草本青春肆意,妄想吞并、抹杀它们于自然的合围之中。那一树树的雪白,分明写着桐花内心的不甘与外在的倨傲。作为树的一种,桐花有内心的尊严。活着,就要活出尊严,自己给自己尊严。

桐花以外在的形式表达着内心。尽管桐花的团队正在一步步缩水,但是桐花还是那么坚定,相信作为有尊严的树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不论是苍老的油桐、盛年的油桐,还是幼小的油桐,一概都顶着满树繁花,满怀希望地站立在绿意葱茏之中,显得分外强大,就像一个个世外之人,看惯了春花秋月和悲欢离合。

桐花不像野樱桃花,也不像梅花,更不像梨花,开得那么诗意与豪华。野樱桃花是最先在乡野表达春天气息的。春寒料峭时节,有那么一抹抹粉色点缀在悬崖或山尖之时,人们就感知到春天已近,不必再为漫长的风风雨雨而嗟叹。野樱桃花是极具先锋做派的。花开得那么新颖,那么强大,第一时间传递着春天到来的讯息。梅花更是诗人的专宠,从未走向平民的心理空间。大约平民的坚强和骄傲都是习惯隐藏的,不如梅花那样,活在诗人和画家的笔尖,一面以形象而活,一面以精神而活。而梨花呢,更是冷艳欺雪,一树树从古到今,那么诗意,那么繁华,震撼视野。桐花不在时间上争先,也不在诗意里恣意,开得那么随意,也开得那么沉潜。就像千百年来寂寞的乡野之民习惯吞吐际遇那样,不疾不徐,不偏不倚,小心翼翼,探寻着路径,品咂着寂寞而孤独绽开。不信,若仔细看桐花,桐花的花朵中心透露着一抹微红,像淡淡的血痕,就像一路走来,被自然和时光留下的印记。

大地之上的乡民曾一度溺爱桐花。桐花以花的形式为果张本,为乡民点燃希望。记得,彼时的乡民每家都有大片大片的油桐林。油桐不是种植在平地上的,而是种植在贫瘠的荒山荒地里,油桐如此顽强地活着。或者油桐就如那大地之上的乡民,那么坚强与倔强,把根深深扎进大地的深处,以细微的根脉向大地汲取营养,以希望作为抵达遥远梦想的动力。乡民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油桐,坚韧如油桐,在贫瘠的土壤里生存与拓进。他们与油桐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珍视桐花,就如同珍视自己的生命。桐花落尽,看着那一树累累硕果压枝,他们就欣喜万分。他们会专门到油桐林里,为油桐松土,并剔除抢夺油桐营养的荆棘和杂草。他们不惧辛劳,无论是在阳光满地的时日,还是在细雨霏霏的天气,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着油桐,他们与油桐林如此亲近。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罅隙,过影筛阴,风里带着一丝丝清凉。大人们从来不屑享受这种惬意的时光,倒是那少不更事的孩子,间或把一片树叶当作玩具,把一只虫子当作研究对象,放松一下心情。在孩子眼里,时间那么漫长,而大人们却懂得,一切如白驹过隙。转眼,春去秋来,油桐满树红红绿绿的果实,一次次丰盈了乡民的视觉,丰盈了乡民已近枯竭的囊箧。

寒露节气一到,风一吹,乡民就开始打桐子了。那些桐果,有的已经掉落杂草丛中,有的还挂在树枝上,一枝枝,一串串,在乡民的眼里美丽无限。人们用长长的竹竿敲打着那些碧绿的桐果,然后再用柴刀斫伐着荒草与荆棘,把那一个个桐果拣出来,放在口袋和箩筐里,运回家里。被运回家里的桐果,放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柔软,人们剥开桐果,剥出桐子,晒干,然后变卖。

每次变卖桐子的时节就是乡民理想之花绽开的时节。人们从桐花里看到希望的事实如此真实。

桐花不仅以果实的形式美丽乡野,而且以液态的形式——桐油,润泽和表达着乡野的沉静与美丽。桐油以那柔和的色泽和馨香的味道冲击人们的视觉与味觉。被卖到榨油厂的桐子,榨成桐油后,会再一次出现在乡民的面前。桐油不可吃,是油刷农具和各种器具的上好油料。木质的农具涂上了桐油,散发着淡淡的古旧的清香,阴干以后的木质农具放射出柔和的色泽,纹理清晰。看着那古香古色的农具,就好像看见了满树雪白的桐花,就好像看见了硕果累累的景象,就好像把自己浸在盎然春意里,感觉那么舒适。握着农具,在大地之上耕耘,似乎在呼吸着桐花的馨香味道。

看着被桐油涂制的器具,心里就无限感叹,眼前仿佛桐花万朵,梦幻与现实的距离如此迫近,只要有一缕桐油的馨香就够了。时光上溯,大地之上的乡民在涂着桐油的吊脚楼里居住,枕风听雨,幸福显得那么简单与真实。月夜,听泛着油香的吊脚楼里传出婉转悠扬的土家恋曲以及嘤嘤的土家哭嫁歌;鸡鸣声里,看那淡淡的蓝色炊烟从依山而筑的吊脚楼里缓缓冒出,这种简慢生活所培养的品性,是何等亲切。如果你到大湘西来,行走在遗存或仿古的土家苗寨,仰视或者触摸着那古味盎然的吊脚楼,你就会感受到身在时光深处的先人的精神脉络,他们的理想与哲学是那么深邃,又那么古朴。

大地之上的乡民是饱受桐花影响的,活得那么自然与坚韧,简单与豁达。时光掠过那么多年,乡民们在大地上平静而坚韧地生活,与乡野里的一草一木同舟共济,不忘草木的精神,把乡土情绪修饰得非常饱满。

毕竟乡民要比桐花活得具有高度。油桐只不过是代表乡野形象的一种树而已。

桐花渐渐成了过去式。随着时光的逝去,桐花也黯然于乡民的视野。曾经被仰视过的桐花,如今虽已不再辉煌,但桐花并不嗟叹,它知道这是俗世里无可拒绝与逃脱的宿命。这正如生命的存在,只要努力过,付出过,美丽过,就是一首入骨入髓的生命之诗。就像乡民的过往,轰轰烈烈的乡土情绪在陷入落寞之时,仍有余香。俗世是嬗变的,而内心与自我的恒定才是生活的王道。

桐花知道,它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桐花清醒,它在俗世里永葆高洁的秉性。虽然陷入了岑寂,但并不显得黯然,依旧那么灿烂地开,开得那么悠然,宛如一种闲云野鹤的境界。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乡愁,还是一种蕴含了深意凝视的眼眸?那么寂静,那么幽深,像极了尚在古寨里幽居的女孩的眼眸里那汪清澈的潭水。

无法再进入落英缤纷的桐林里,享受花瓣雨沐浴身心的过程。于是想象、回顾,把过往温习一遍,算是心灵得到了慰藉,找到了曾经滑落的时光里的味道。

倏然间,想起《楚辞·渔父》里的句子: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大概桐花就属于此类花吧,娴静、深远而静谧。而那些固执地坚守在大地上的乡民,仿佛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桐油桐花乡民
桐花开了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路遇乡亲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桐花满地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
桐花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