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2023-01-03 03:48惠丽峰王艳艳胡晓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计算机

惠丽峰,卢 凤,王艳艳,胡晓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0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靠人才、依靠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我们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担当使命,除靠思政课程,还需要借助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载体,通过深入挖掘、巧妙融入思政内容在教师的授课资料及言行中,创新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全覆盖,大力宣传正能量,必须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立德树人,教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矢志不渝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占领高校思想阵地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积极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

1 课程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面向各专业开设,受众面广、影响力大,是所有计算机类课程的先行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计算思维,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2]。多年一线授课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验证绝大多数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综合应用能力差[3]!互联网、办公自动化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本门课决定着大学生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是作为当代应用型大学生必须学好并且能够用好的实操技能课程。

2 教师思政引领

高校教师和课程体系的新定位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政内容的融入归根决定于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个人政治素养,研究分析思政课程内容,探索、挖掘所授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建立其课程学习各知识点的思政案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力度,逐步在教学中将教书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4]。在授课过程中即传授知识又完成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知识体系去教书、以价值体系去育人、以创新体系去影响大学学生[5],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业与生活的导师,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给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支持。

3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3.1 活动(电子)教材

教学离不开教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学科知识不断更新、计算机软件不断升级,一本单一的教材是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本门课在持续的教学改革中自创文件夹式的活动(电子)案例教材──也可叫案例说明书,就像购买新的电子产品,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学习操作一样。其优点:(1)避免了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例如一换教材,教学资源就得更新,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大工作量,且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2)杜绝教材陈旧、滞后的问题──教材的编写、出版到使用是有周期的,而教学不能滞后;(3)便于思政案例的建设及更新,确保授课资源的与时俱进;(4)使任课教师具有自主权:根据不同学时、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侧重面,从案例库中选取所需案例进行教学。

3.2 思政案例

本门课的教学方式为“案例教学,举一反三”。每个案例均由四部分组成:案例素材、案例完成效果、案例活动(电子)教材及配套的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活动(电子)教材中包括此案例的要求、涉及的知识点、实现步骤及图解、拓展知识。每个案例都是独立的事件过程,针对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在案例素材的选择及活动(电子)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Word模块教学中设置的第一个案例为“字体设置”,用来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开始”选项卡下的“字体”组进行教学,选择的案例素材为毛泽东创作的词《沁园春·雪》,通过该案例的实践教学既把红色教育融入了本课程思政教学,又使学生学会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开始”选项卡下的“字体”组及【字体】对话框,完成诗词《沁园春·雪》中字符的格式设置,从而掌握知识点:字符格式(包括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字符间距、字符位置及文字效果等)。优点:每个案例都是独立的,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局部更换教学案例达到思政案例与时俱进!

3.3 行动导向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思政案例教学法,其教育理念:“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教学案例,消化知识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路人,遴选思政素材,数字化教学资源,把思政内容融入学生的教学案例中,统领学生思想阵地,全程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实践案例,践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结合,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6]。本课程的行动导向思政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以活动案例教材为指引,采用引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习为主,教师承担着激发、引领学生学习的使命,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技能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3.4 课程思政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在教学中,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内容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潜移默化地从思想建设上助力提升教学内涵质量,教师让教育润物细无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学生接受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达到了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

4 学生收获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忙起来,每节课有成果;由此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引导学生增强了“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入脑入心,助力学生成长!

5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对“教书育人”教学初心的回归,更是对我党领导下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诠释和落实。课程思政是需要长期坚持推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提升政治思想素养,深入挖掘本课程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反馈的信息不断丰富、完善、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做到思政案例选材严谨、思政目的明确,达到教学相长!教学创新需要紧跟时代,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思维[7],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炼和完善,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思想觉悟高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