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铜钼多金属矿探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2023-01-09 18:47蔡光龙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物探剖面岩体

蔡光龙

近几年,地质找矿作业难度明显提高,为保证地质找矿质效,技术人员指出应充分利用物探技术,以矿石、岩石在放射性、密度和磁性等方面所存在差异为依据,借助地球物理仪器及相关探查方法,对地球物理场所发生变化进行勘查,根据探查所获得数据,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探查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情况,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 项目介绍

查区以山前冲积平地、中低山残蚀丘陵为主,该区域包括两座山峰,分别是海拔为392.2m 的枫山、海拔为274.9m 的铜山牌,陡峻山峰残蚀所形成丘陵的海拔在70m ~150m 之间,平地海拔约为50m。

查区内拥有大量劳动力,所种植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配合种植少量大豆、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种类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林木、油料还有麻类。具有种类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水泥灰岩、铜、钼及铅锌,受矿山规模影响,上述矿产资源储量普遍较少。

查区地处亚热带,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年气温平均值为15℃,历史最低温度为-10.7℃,最高温度则达到了40℃。年降水量平均值约为1500mm,大部分降雨均发生在每年的4月~8月。该区域植被长势良好,导致山地通视及通行条件不佳,且山前丘陵以田地为主。

2 物探工作概述

本次开展物探的目的是寻找铜钼矿,强调以电法测量、磁法扫面等技术手段为依托,结合化探成果、地质成果给出相应的定性解释,确保日后地质找矿等各项工作拥有坚持的理论基础,本次工作共历时14 个月,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准确运用物探技术,对金属矿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探查,由此获得了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磁电结果。项目工作量、设备及人员配置情况如下:

其一,物探网测量需要设置60 个测深点,对勘查区、附近D级控制工作所取得成果进行收集,运用南方9600GPS 定位仪对GPS 点及GPS 网进行布设,保证所布设点网均满足E 级要求。中梯测量剖面的工作量为9km,高精度磁测的范围为23km²,要求以E 级控制成果为依据,由专业人员运用静态GPS 及全站仪对主基线进行敷设,通过手持GPS 的方式,对测点位置加以确定并标记。保证点距在20m 左右,对应线距以100m 为最佳。其二,按照1:2000 的比例尺进行中梯剖面测量,工作量为3.23km,需要确定视电阻率以及视极化率,本项目实测物理点的数量为328个,对应点距是10m。而按照1:5000 的比例尺进行中梯剖面测量,工作量约为5km,同样需要确定视电阻率以及视极化率,实测物理点的数量为253个,对应点距是20m,线距为100m。其三,高精度磁测需要提前布设物理点,在本项目中,除水体覆盖区外,实测物理点的数量为6486 个。其四,激电测深需布设60 个实测点,要求点距为50m,AB 最大长度不超过2000m。

另外,本项目对设备及人员进行配置的情况如下:设备包括四台质子磁力仪,型号为PM-2;五台GPS 定位仪,型号为南方9600;四台手持定位仪;一台5″全站仪,品牌为拓普康;一套分布式测量系统,型号为WGMD-5/5A;一套直流激电系统,型号为DJF10-2。现场人员包括一名高级物探工程师,三名工程师,一名测量工程师。

3 物探区域特征

勘查区位于枫山背斜核部偏南翼,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及白垩系地层、沟谷为第四系,断裂和岩浆岩发育。现将该区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地层。勘查区及其附近出露地层有奥陶系下统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中统大田坝组、宝塔组,上统汤头组、五峰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白垩系上统浮山组及第四系地层,各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2)构造。枫山背斜:属枫山—铁家冲背斜南西段,轴向73°,两端延伸出图,区内出露7.5 公里,宽8.5 公里。背斜中段,北东段延伸出图,轴向70°~35°,核部地层为寒武系黄柏岭含炭页岩段,两翼地层为寒武系黄柏岭页岩段至志留系高家边页。北西翼倾向北西,倾角45°~85°,南东翼倾向南东,倾角40°~88°,局部直立,轴面产状变化大。区内出露背斜西段,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仑山组白云岩。北西翼由于断层影响和第四系覆盖;出露地层为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偶见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汤头组瘤状灰岩、五峰组含炭、硅质页岩。地层倾向北西,倾角32°~88°。古塘一带受断层影响产状倒转,倾向南东东。南东翼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仑山灰岩至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地层倾向南东,倾角44°~65°。沿核部岩浆热液活动强烈,沿背斜轴有中酸性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脉侵入,火龙岩一带地层破碎、硅化、黄铁矿化强烈,局部富集成矿。

区内断层发育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四组,其中最主要的为北北东,其次为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长度大于6 公里,走向15°,倾向南东东,倾角70°~85°,先压扭后张的逆平移断层。断层左行切穿枫山背斜,南部为闭合的线状,北部发育了一条百余米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断层泥,呈破碎片理构造,挤压透镜体,硅化糜棱岩,局部角砾岩,该破碎带控制脉岩、岩枝侵入及李湾火山岩产出,中部被第四系覆盖。该方向断裂在本内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发育,岩体受枫山背斜核部控制,出露有李湾、赵庄、枫山等岩体。侵入时代自燕山早期至燕山晚期。

一是李湾岩体,为巴山岩体南东边缘相的一部分。岩体分布于查区中、西北部枫山背斜核部,北东走向,出露面积约0.30 平方公里。据区调资料,为燕山早期-晚期多期次形成的复式侵入岩体,岩性包括正长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其受近东西向断层控制,该岩体及其南接触带(外带)均强烈蚀变和铜钼矿化。该区岩浆岩结构较复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等类型中见球粒结构,交织结构,杏仁构造等,说明岩体为浅成相或近于“次火山岩”相。总体是偏基性岩体应晚于偏酸性岩体。

二是赵庄岩体,分布于枫山背斜南东翼牌楼沟—赵庄一带,呈现东西向延伸,与背斜轴向近一致。东端受北北东向断层影响北折呈现岩枝状。出露面积约0.36 平方公里。倾向南东,倾角55°,浅成相、浅剥蚀。围岩为奥陶系白云岩、灰岩、瘤状灰岩及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砂页岩。岩石灰白、灰绿色,风化后浅黄色,褐红色,斑状构造、块状构造。三是枫山岩体,分布于枫山背斜核部的“枫山”山顶附近,呈现北东向延伸,地表出露宽70m ~350m,延伸950 米,围岩为奥陶系仑山组白云岩。此外区内发育有数十条大小不等的脉岩,总体沿枫山背斜轴向分布,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次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脉。

(4)变质及蚀变特征。勘查区变质作用强烈,一是动力变质及变质岩,主要发育在断层,特别是北北东向断层带内。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的应力作用下,原岩破碎、揉搓形成规模不等构造角砾岩。二是热变质作用,奥陶系仑山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普遍大理岩化,褪色,带宽近百余米。形成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主要分布于牌楼沟、李湾深部。三是接触交代作用,主要分布在李湾铜钼矿点,偶见于枫山地表和婆猪形地区。岩体与奥陶系仑山白云岩、灰岩接触,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透辉石矽卡岩、蛇纹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柘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蛇纹石矽卡岩等。四是其它热液蚀变,黄铁矿化分布最广,主要发育在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以及火成岩脉、围岩中,风化后形成孔洞或褐铁矿,局部形成铁帽。硅化主要沿背斜转折端分布。绢英岩化主要分布于火成岩中。

4 地球物理特征

为准确掌握矿区相关特征,相关人员决定对邻区所开展物性工作的成果进行收集、分析,发现邻区存在近20 种岩/矿石,其中,数量最多的岩/矿石为奥陶灰岩,共有185 块,数量最少的岩/矿石为磁铁矿,共有26 块。

4.1 磁性特征

结合收集成果可知,赵庄地区沉积地层多为弱磁性地层、无磁性地层,偏基性原岩、中酸性原岩的磁性中等,存在较强蚀变的部分,其磁性普遍较周围区域更弱。磁黄铁矿、磁铁矿所表现出磁性相对较强,与沉积层磁性的差异十分明显。

4.2 极化率特征

不存在矿化蚀变情况的岩体、沉积岩,其极化率相对较低,通常处于0.26%~3.01%这一范围,最大值不会超过4%。而蚀变岩石和矿化围岩的极化率较大,取值范围为6.21%~37.8%,导致其极化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蚀变岩石、矿化围岩均含有磁铁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

4.3 磁电特征

对磁电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正常岩区极化率较低,对应电阻率在N×1000Ω·m 以上。其二,磁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体,受目的矿体影响,其电性往往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极化率也会随着矿化、蚀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三,磁铁矿、岩体磁性和无矿化地层间的差异较大。其四,考虑到岩石极易被含水性所影响,对其电阻率进行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激电测深、激电中梯测量所得出数据,确保最终结论具有实际意义。

综上,该区矿化地质所表现出特征如下:一是极化率高、电阻率低,二是磁性中等。由此可见,该区地质体物性和无矿化岩石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该区开展物探工作很有必要。

4.4 电阻率特征

本项目查区无矿化岩体和一般沉积岩的电阻率相对较高,与其他岩体间的差距能够达到1 个级次~2 个级次,对应数值为2000Ω·m ~14300Ω·m。矿化体、矿体岩石对应电阻率普遍偏低,取值范围为N×100Ω·m ~3000Ω·m。

5 物探技术的应用

以地质普查所提出要求为依据,将本次探查工作的要点归纳如下:其一是有序开展中梯剖面测量、电测深还有高精度磁测的工作,明确视电阻率、视极化率以及△T 的数值。其二是视情况对比例尺进行确定,中梯剖面测量的比例尺有两个,分别是1:2000 和1:5000,测深剖面的比例尺为1:5000,而高精度磁测的比例尺为1:10000。

5.1 敷设物探网

(1)控制测量。在本项目中,相关人员决定以D 级测量成果为基础,借助南方9600 定位仪对控制网进行布设,保证所布设控制网密度和精度均满足E 级网要求。结合控制网所取得成果,整理出相应的文字资料,为日后检校GPS 精度、对物探网进行敷设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一般情况下,所敷设控制网各点所处高度的拟合残差均不得超过5cm,对应平面点位所存在偏差则应被控制在3cm 以内。

(2)精度评述。本区的特点为山体植被较为密集,沿测线山地的通视和通行条件不理想。相关人员到达工区后,根据出露地质体的走向对测线进行布设,保证二者的位置关系为相互垂直,对应测量剖面方位取值为330°。考虑到规定比例尺是1:10000,最终决定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网度开展测量工作,第一种网度的点距为20m、线距是100m,第二种网度的点距为40m、对应线距为100m。以测量所得数据为依据,在通视、通行条件相对理想的区域,运用拓普康所生产5″全站仪对物探网进行敷设。通视效果不符合条件的野外测点和测线,同样需要运用全站仪完成布点工作,剩余地段则需要相关人员手持先进GPS 定位仪进行准确定位,若现场信号条件不理想,可酌情引入测绳和罗盘等工具,由测绳负责测量距离、罗盘负责定向,保证所敷设物探网位置符合要求,磁测主机线和设计方案的偏差不超过5″。比例尺为1:2000 时,相关人员应根据要求完成布设中梯剖面测量所需物探网的工作,保证布设成果与本项目所提出精度要求相符,比例尺改为1:5000 后,则需要以磁测成果为依据,在查区的南部完成布网工作,保证剖面长度在5000m 左右,对应点距以20m 为最佳。

5.2 物探技术说明

(1)电测深法。除特殊情况外,相关人员均应保证电测深、精测剖面处于同线施工的状态,以对称四级为原则,有序开展布极、施测等工作。运用全站仪对测深点进行放样并定位,保证测点距在50m 左右。在野外开展此项工作时,则需要视情况对工具加以运用,一般情况出,小极距电极可通过皮尺进行量距,而大极距电极需要专业人员手持相关工具进行定位。在野外环境下进行施工,应严格遵守行业要求,保证电极平面所存在点位偏差不超过4m,通过同侧且同时位移的方式,对位移给点位偏差带来的影响加以控制。此外,剖面方位、电极排列方位间所存在偏差应被控制在5°以内。

(2)高精度磁测法。在探查金属矿期间,需要用到四台质子磁力仪,本项目所购入质子磁力仪的型号为PM-2,其中,一台磁力仪负责日变观测工作,剩余磁力仪负责对现场情况、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在前期准备阶段,由专业人员分别测量各台磁力仪的探头、主机,测量结果如下:各台磁力仪均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同点进行观测所得数值差不超过4.72nT。一探头和四探头的一致性可达到项目要求,探查期间可交替使用,保证探查工作如期完成。将日变观测点设在工区东北侧解放南河边,该区域无明显干扰因素,地层矿化程度较低。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应保证观测时间包含野外测量时间。在日边观测点周围恰当区域设置磁测基点,将连续测量时长控制在2h 及以上,测量所得地磁场数值约为48900nT。相关人员对比查区所得数值范围,得出“48900nT 为正常场值”的结论。

在野外开展测量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做到严格去磁,若现场存在磁铁性物质,则需要在距该物质4m以外的区域进行测量,同时保证测量区域内GPS 设备已被尽数转移。对于测量期间所发现的突变点、异常点,相关人员应做到反复测量,如实记录测量所得出点位数据,为日后处理、分析资料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如果现场有高压线或其他可能给测量准确性造成干扰的物质存在,相关人员应尽量避开该物质,同时对该物质所处位置进行记录,这样做能够确保测量所得出数据真实且有效。每日的工作告一段落后,相关人员应根据所获得数据,对系统所保存数据进行更新。

(3)大功率中梯激电法。在本项目中,对中梯进行测量所用系统为直流激电系统,系统型号为DJF10-2,属于典型的大功率系统。相关人员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在野外开展测量工作,测量剖面为供电极距离中段1/3AB ~1/2AB 这一范围,其中,AB 的长度为2000m,中梯1 线~中梯5 线的比例尺为1:5000。要求以主剖面为圆心,以AB/5 为半径,在该范围内的恰当位置对旁测剖面进行布置,相关人员以现场情况为依据,分别在主剖面的两侧对旁测剖面进行布置,旁测剖面的数量为2 条,测点距离为20m,线距在100m 左右。中梯7 线~中梯11 线对应AB 的长度为1500m,以地质剖面为参照物进行测量,其比例尺为1:2000,测点距离约为10m。经专业人员测量,电极平面点位所存在偏差未达到3m,考虑到工区内存在水塘,在躲避该水塘期间,需要相关人员对电机组进行同向且同时的位移。

5.3 测量成果评述

在本项目中,考虑到设备数量、人员数量有限,为保证探查工作可按照计划有序开展,相关人员决定以保证工期为前提,以一同三不同为指导原则,分别针对磁测、电法所提出需求,对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进行制定。其中,磁测方案为不同仪器、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与相同点进行互检,而电法质检的关键是对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与相同仪器、相同点进行测量。要求剖面测量的质检率在10%及以上,面积性测量的质检率在3%及以上,同时用均方相对误差对精度进行衡量。结果表明,本次物探工作所得到数据及资料真实、可靠,对应精度均能够达到行业要求。

6 结论

综上,通过物探工作获得了完整且详细的资料,相关人员对物探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查区拥有相对理想的成矿条件,东南部存在△T 异常的情况,虽然经专业人员分析,导致异常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受中酸性岩体影响,但中酸性岩体和金属矿化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另外,探测结果还表明,查区地质体普遍具有高阻高级化还有低阻高级化的情况,日后,相关人员可根据电磁异常情况完成找矿工作,确保该查区价值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猜你喜欢
物探剖面岩体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物探方法在下花园饮用水源地勘察项目中的应用
物探工作在大理石石材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方法在中深层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冀东麻地岩体铷等稀有金属元素赋存特征
基于岩体结构的岩爆预测方法研究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