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冰雪运动防护知识你知道吗

2023-01-15 23:29
生命与灾害 2022年2期
关键词:滑雪者雪道患处

方 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到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经达到3.46亿人。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冬奥健儿们的矫健身姿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不过,想在冰场、雪场上一展身手,比提高技术更重要的是保护自身安全。

冰雪运动的危险系数高

速度更快:在冰刀或滑雪板上滑行,身体移动速度很快,摔倒风险随之增加。一旦发生碰撞,受伤风险也更高。

对平衡能力要求高: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冰上、雪上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重心控制不好,极易摔倒和发生碰撞。

冰面坚硬,受伤风险高:进行冰上运动时,一旦身体失去重心,跌倒、摔落在冰面上,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等扭伤,甚至下肢骨折。如果摔倒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用手撑地,还可能造成上肢关节扭伤、脱臼和骨折等。

冰雪运动对力量、耐力、灵敏性、平衡性等多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中受伤的风险相应增加。

冰雪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

冰雪运动爱好者在进行冰雪运动前,一定要佩戴好安全装备,做好热身运动,并且学习安全准则。此外,以下注意事项也要了解。

风大、气温低于-27℃时不宜参加冰雪运动

国际奥委会曾统计,如果冬奥会选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举办,那么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会更高。当有效风寒温度(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到的温度)低于-27℃时,不宜参加冰雪运动。也就是说,虽然有时气温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如果叠加大风因素,体感温度可能就会降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因此,在准备参加冰雪运动前,要关注近一周或近三天的天气预报。专家表示,失温是包括冰雪运动在内的冬季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健康问题。能见度低、过度潮湿的天气不适合冰雪运动。

另外,风速、风力过大,特别是有大风预警的时候,正规的冰雪运动场所一般会关闭。

注意保暖,防止冻伤

运动中人体会产生较多热量,而运动之前和之后非常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因此,中间休息时和运动结束后要及时添加衣物。

冬季温度低,手指、足部等外露部位最容易冻伤。要注意戴手套、帽子、头盔等。潮湿的鞋袜要及时更换,防止脚趾冻伤。一旦感觉麻木,应及时回到室内,用手轻轻摩擦缓解。

另外,滑雪时形成的冷风会对皮肤造成刺激,雪面上的强烈紫外线也会使皮肤灼伤,所以脸部要做好防护,涂抹护肤品。同时,穿的贴身内衣,最好不要棉制品。因为棉制品吸水性较好,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棉制品会大量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而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棉制品上的汗液很难在短时间内蒸发掉,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因此,建议穿一件带网眼的尼龙背心,然后在外面套上一件弹力棉背心,这样身体排出的汗液会透过尼龙背心吸附在弹力棉背心上,人不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雪地反光,注意护眼

由于雪地的反光效果很强,运动者应佩戴护目镜,以避免阳光反射造成的灼伤,并避免戴隐形眼镜。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滑雪道,循序渐进地进行。

充分热身,注意补水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减弱,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与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如果运动前不做充分的热身活动,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因此,在进行冰雪运动前,尤其是在户外进行滑雪等活动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通过快走、慢跑、伸展运动等,使身体发热至微微出汗,再投身到运动中。

此外,冬季户外锻炼所需的饮水同夏季一样多,而且最好是普通白开水。虽然热咖啡、热巧克力等饮料能暖身,但其中含有的咖啡因会造成人体失水,故不应在锻炼前饮用。

大家在参与冰雪运动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清醒认识,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和难度。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戴好护具,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防止伤害他人,这样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几点安全准则要学会

以常见的滑雪为例,国际雪联十大安全准则是滑雪者必须学习和遵守的:

尊重原则:无论双板还是单板滑雪者,都应该做到:绝不做出会损伤或致使他人受伤的行为。

自控原则:无论双板还是单板滑雪者,都应当让自己的滑行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滑行的速度、方式应当和个人滑雪水平相符,并且应根据地势、雪质、天气和雪场人口密度来选择以何种方式滑行。

选择安全线路原则:后方滑雪者务必选择不危及前方滑雪者的线路滑行。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的优先权。

超越原则:从后方或侧方超越其他滑雪者时,应保持足够距离。

进入雪道、启动、爬坡原则:当滑雪中途稍作休息后重新开始,或者向坡上攀爬时,务必保证不会危及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停留地点原则:除非必须,滑雪者应避免停留在雪道中间、赛道、狭窄的雪道、视线易受阻的地方,若经过上述地点,应尽快通过。

两侧行走原则:如需在雪道上行走,务必走在雪道两侧。

注意警示标志原则:滑雪者务必对信号牌、指示牌和指示物保持足够的重视。

协助原则:一旦遇见事故,每个滑雪者都有义务去帮助受伤的人。

事故确定身份原则:事故后的滑雪者或者目击者,无论是否有相关责任,都应该彼此留下联系方式。

如何避免冰雪运动损伤

不轻易尝试高难度、高速度

不要轻易尝试高难度、高速度的冰雪运动,这是减少不必要伤害的前提。

做好热身与防护

运动前的热身非常重要。一要穿暖;二要保持充沛体力;三要做好必要的防护,尤其是头颈部、主要关节等部位的自身防护。

听从安排。应听从场地教练或引导员的安排,不随意变换运动方式或路线。

量力而行

运动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从,避免体能下降导致意外发生。

忌奔跑、打闹

禁止在冰雪场地上奔跑、打闹玩耍,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受伤后别逞强

一旦意外受伤,一定要紧急求救,损伤疼痛部位不要乱动,并注意肢体远端保暖,尽量及时离开场地,避免二次伤害。若出现皮肤损伤出血、关节脱位等,应第一时间联系场地的医疗保障人员,请专业的医务人员给予恰当处理。

紧急损伤后的急救措施

冰雪运动发生急性损伤,急救需谨记“POLICE”原则,即Protection、Optimal 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五个单词的首字母,译为保护、合适的负荷、冰敷、加压、抬高。

保护

保护受伤的部位,不让它受到第二次损伤。患者应尽快被转移出赛道,保护的原则很简单,不要让患处出现其受伤的相似动作。对伤口作早期必要处理,对颈腰部、关节的损伤应尽早保护固定。

合适的负荷

患处应限制活动,肌肉及韧带损伤后,局部制动休息是关键。保护制动期间,患者应逐步进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出血。

冰敷

及时的患处冰敷可以减少出血、缓解疼痛等。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时间为1~2小时。要避免因长时间冰敷导致的冻伤。

加压

一般在受伤后24~48小时实施,可以限制患处进一步肿胀。常使用加压绷带包扎伤口,加压要从远端向近端一层层包扎,切记不要过紧。加压可以与冰敷同步进行。

抬高

抬高是将患处抬高,更多的是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及组织液回流来减少受伤部位肿胀,缓解疼痛。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尽可能使受伤部位放置于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

猜你喜欢
滑雪者雪道患处
滑雪?滑沙?
吉林市大众滑雪损伤影响因素调查
稳中力求创新,思路源于实际
治疥疮
治斑秃
2015年日本滑雪场滑雪者受伤情况调查分析
雪道整理员
2月滑雪正当时
美丽的“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