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神话·现实

2023-01-17 15:54白宁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兔儿爷玉兔嫦娥

白宁

《说文解字》中提到“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玉兔是祥瑞的象征、智慧的化身,被称为“瑞兽”,也是十二生肖保护神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玉兔的记载有很多,如《瑞应图》记载:“王者恩加耄老,则白兔见。”宋书《符瑞志》提到“赤兔王者德盛则至”。此外,还有许多与兔子相关的成语典故,如:守株待兔、狡兔三窟、动如脱兔等,古典戏剧、诗歌、神话传说中也有兔的“影子”。在民间,关于“兔”的神话传说有多种,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兔儿爷等,都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众为何将兔子作为崇拜对象,玉兔是如何从神话变为现实,就要从关于兔的神话传说讲起。

嫦娥玉兔常相伴

嫦娥又叫姮娥、素娥等,汉画像中,嫦娥以人头蛇身的形象出现,身后的长尾上有细短的羽毛。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嫦娥吃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不死药后飞入月宫殿的故事。嫦娥神话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归藏》,谢希逸《月赋》引《归藏》云:“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09。]《淮南子》记载了较为完整的嫦娥神话。嫦娥经历了从人到仙,然后成为俗神的一个演化过程,而嫦娥神话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趋于世俗化,它在与西王母神话、羲和神话、后羿神话等融合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育成过程”[ 孙怡村.关于汉画“嫦娥奔月”图的几点看法[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5):14-15.]。中原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药奶奶,即嫦娥,今天在河南方城县流传的嫦娥,原为人间农家女,她每天帮父亲采药。因白兔相助,她把采来的药物给乡亲治病。有一天,白兔送她嘴里一枝花,她就飞到月宫去了。嫦娥从此在月中捣药。每年端午节,乡亲们去河边洗澡、采草药时,可以看见月中的药奶奶嫦娥。[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3 : 311,281.]这个故事与我们常听到的“玉兔捣药嫦娥笑”的说法不一致,嫦娥也有了药奶奶这样的称呼。

玉兔捣药的传说来源于西周,纣王残暴,周文王不满纣王的统治,想要推翻商纣王,纣王将文王的儿子杀害后煮成肉汤让文王吃下,以此来辨别文王是否真的装疯卖傻。文王吞食肉汤后,纣王将其释放,当文王逃出朝哥,伤心难过,将儿子的肉全部呕吐出来,肉落地后,变成一只洁白的小兔,白兔向文王叩拜后升天而去。玉帝看后深受感动,封白兔为玉兔,将其放在广寒宫中捣药修仙,功德圆满后,玉兔与嫦娥共同捣制仙药,解除民间疾苦,后成为百姓们所崇拜的兔儿爷。

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着登上月球,对月宫充满了想象,体现在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至于为什么月亮上会有兔子,古人为什么将“兔”与嫦娥、月亮联系在一起,没有唯一的答案。先秦时期,嫦娥就与月亮,以及嫦娥的化身蟾蜍、玉兔联系在一起。屈原《楚辞·天问》中记载“月光何德,死则又育?阙利为何,顾菟在腹”。汉代刘向《五经通义》中用阴阳五行观念解释玉兔、蟾蜍一起出现的原因:“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艺文类聚》卷一引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 袁珂、周明编.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236.]民间常见一种说法是嫦娥在奔月的时候,带走了地球上的一只兔子,因此月亮上就有了“玉兔”。另一种说法是玉兔常常與西王母一起出现,在西王母成为月神之后,也带走了兔子。汉代画像砖中就多次出现玉兔的形象,而且很多时候出现的不是一只,从山东嘉祥县南嘉祥村出土的《西王母玉兔云车狩猎画像》就可以看出,西王母的御前有一对捣药的玉兔。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重要传统节日。古人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习俗,“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祀的礼仪被历代王朝传承。中秋节在民间有很多的民俗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等。《燕京岁时记》 中描述:“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78 ]月光神码是月宫殿符象,这里说的月光神码在祭拜完月神之后要被烧掉。这也是民众月亮崇拜的体现,也是百姓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的愿望的展现。

神话传说中,月亮上有嫦娥仙子与玉兔相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让神话中的幻想变成现实,现实生活中,月球上也有了“嫦娥”与“玉兔”的足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2013年12月15日,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顺利到达月球,是我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意义重大。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目前“嫦娥五号”“玉兔二号”也都顺利“奔月”,嫦娥号”与“玉兔号”在月球上的相聚,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出民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玉兔送药变兔儿爷

兔儿爷最初是在中秋祭月仪式上以祭品的形式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祭月习俗的流程逐渐简化,兔儿爷的祭品身份逐渐消失,更多是以文创产品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因此,兔儿爷不仅仅具有祭祀的功能,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关于北京兔儿爷起源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流传较广泛的是以下这两则。

神话故事一:有一年,北京城闹瘟疫,民不聊生,嫦娥看到了民间疾苦,派玉兔去给人们送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玉兔不想暴露身份,乔装打扮之后去给百姓们送药,让大家平安度过了瘟疫。民众为了答谢玉兔的救命之恩,给玉兔捏制神像进行祭拜。在玉兔捣药的神话中,融合了送药救人的情节,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同,传统的民间艺人在玉兔形象基础上,创造出了北京兔儿爷的形象,大众的接受度也较高。

神话故事二:相传在明朝时期,永定河发生水灾,朝廷派部队前来抗洪,部队就驻扎在河边,等到洪水退去,部队依旧驻扎在这里,看着河滩,于是就有了看滩村。有一年,村里闹瘟疫,孙思邈路过,将情况告诉了嫦娥,嫦娥派玉兔下凡送药。玉兔变成一位白胡子老头在村口支锅熬药,治好了瘟疫,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的恩情,为其建立药王庙,庙里塑有孙思邈和玉兔的像,立有“玉兔送药”的牌子。村子的名字也就改为了“看丹村”。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古人认为月属阴,阴为女性,男性不宜祭拜。祭月仪式上,主要由女性来负责,为了保证祭月仪式顺利进行,防止孩童扰乱祭月活动,于是捏制了兔子像,儿童可以祭拜兔儿爷,可以得到兔儿爷的庇护,等仪式结束后,孩子可以把玩兔儿爷。兔儿爷神话的出现,源自民众对月亮的崇拜,以及民众吉祥纳福、祛病避灾的心理。北京兔儿爷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繁荣期、衰落期和恢复期,兔儿爷造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动态的演化过程。

王连海在《北京兔儿爷》一书中说到,兔儿爷起源于明代,是传统中秋节专供儿童祭拜的神兽,也是儿童玩耍的节令玩具。最早关于兔儿爷文献记载是纪坤的《花王阁剩稿》,书中记录了祭拜兔儿爷的场景:“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明)纪坤著.花王阁剩稿[M].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初版:18.]明朝末期至清朝中期,兔儿爷的形象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白泥兔,而是转化为兔首人身的文官形象,增加了拟人化的内容,融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元素,在此时期,广受后世喜爱的红袍金甲武官兔儿爷形象诞生。

清末民初的兔儿爷形象更为丰富,《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其余匠艺工人无美不备,盖亦谑而虐矣。”[ (清)潘荣陛,富察敦崇著.帝京岁时纪胜[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75.]不论是兔儿爷的着装,还是坐骑,都各具特色,承载着浓厚的民间信仰,这一时期增加了兔儿爷的象征性,融入了戏曲元素,是兔儿爷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所改变,20 世纪 60 年代后,兔儿爷的神性逐渐消失。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和手工艺人开始对兔儿爷进行抢救与修复,北京兔兒爷又以新的面貌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非遗兔儿爷在身边

“若所谓兔爷,则诚北平名产”,兔儿爷是北京文化的代表,融入到了北京人的生活中,如:民间的歇后语“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兔儿爷掏耳朵——崴泥。”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兔儿爷”是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北京兔儿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丰富多彩,清末徐珂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提到: “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兔首人身,身披红袍金甲,手持药杵,具有吉祥的寓意,常见的坐骑有狮子、白象、黑虎、黄虎、麒麟,还有莲花座、金光座等。此外,还有各行各业的兔儿爷形象。虽然兔儿爷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障碍,但是时代的进步,也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得到政府、学界、业界高度关注,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型,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记忆。文化的源头是生活,因此,文化遗产也应该回归生活,兔儿爷文创产品要得到民俗的认同、文化的认同,一方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兔儿爷进行生产性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民俗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

当前兔儿爷制作技艺存在人绝艺绝的情况,手工技艺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兔儿爷的即时性较强,节日过后就很少保留,因此很多兔儿爷的形象未能保留下来。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提到:“(子孙们)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如今,北京兔儿爷得到了民众更多的关注,中秋节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兔儿爷,在庙会、旅游景点等场所,兔儿爷深受大众喜爱。

猜你喜欢
兔儿爷玉兔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
智斗兔儿爷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赞“嫦娥”
玉兔卖萌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