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兔儿爷的新故事

2023-01-17 15:54熠名
北京纪事 2023年1期
关键词:兔儿爷彩塑玉兔

熠名

从杨梅竹斜街东口进来,一家摆满形状各异的老北京兔儿爷小店里,店主张忠强正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侃侃而谈,聊着老北京兔儿爷。兔儿爷属于北京泥彩塑的一种,是北京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中秋节应景的儿童玩具。如今在北京,熟悉兔儿爷制作工艺的手艺人也就十几位,店主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兔儿爷是北京特有的文化,它是嫦娥身边玉兔的化身。传说老北京某年闹瘟疫,嫦娥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治病,玉兔幻化为少女的形象来到人间。但玉兔担心自己一身白纱会吓到百姓,便来到一个叫金光洞的庙宇中,借了神像的战袍与铠甲披在了身上,然后再捣药送给每一户人家,所经之处药到病除。得知玉兔脚力有限,天上的诸位神仙纷纷把自己的坐骑借给玉兔,让玉兔骑着坐骑挨家挨户去治病救人。此后,百姓为了纪念玉兔,便塑造了兔儿爷的形象予以供奉。

兔儿爷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憨态可掬又不失威严。在北京,中秋节的晚上供奉兔儿爷,祈求全家平安健康,是几百年来的传统民俗活动,为此人们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兔儿爷工艺品。一尊尊憨态可掬的兔儿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民俗玩具,形态各异的兔儿爷也成为几代北京人美好的童年记忆。

在张忠强的老北京兔儿爷店里,摆放着姿态万千的兔儿爷,不同的兔儿爷形态各异。为了做一尊兔儿爷,张忠强需要提前一年开始做准备。如今,取泥的地方越来越少,他常要到郊区转悠,才能找到合适的泥。在张忠强的家里,放置着几口大缸,每一口缸里都是他的宝贝。打坯、合模、起模、沾水、刷边、修饰、压光、扎耳朵到晾晒十几道工序过后,一只可爱灵气的兔儿爷呈现,而每一尊兔爷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张忠强介绍,制作完成一尊兔儿爷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制坯完成后,只能等待自然晾干,速成的烤、晒、吹都会损害其质地的精美程度,每一步都要讲究而不能将就。“就拿制坯来说,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有多少?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最合适?这就要靠手艺人的手和眼对泥料状态的感知了。”张忠强边演示边说:“兔儿爷上色是关键,从上往下画,颜色由浅到深,最难的是给兔儿爷‘开脸’,‘开脸’中眼睛最重要。眼睛是有神韵的,好像和你在对话,这就是优秀手工作品的必备点。兔儿爷有没有神采,就看眉眼鼻嘴这寥寥几笔,想画好这点睛之笔,就靠长期练习,我干这行五十几年了,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下笔有神。”

张忠强喜欢兔儿爷,一心热爱泥彩塑,他希望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于是萌生了拜师的念头。2016年,张忠强拜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之子泥彩塑大师双彦,传承下来这门老手艺,成为北京泥彩塑兔儿爷第五代传人。

艺术贵在创新,然而创而又新难上加难。遵循传统的革故鼎新是创新,而想当然的随意改变就和创新背道而驰了。在跟师傅学习中,张忠强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就是他制作兔儿爷背上要插几杆旗,“我想创新,就在兔儿爷背上插了两杆旗、四杆旗,以显示它的威武。在和师傅探讨中,他告诉我,因为在传统的经验当中,兔儿爷背后是只插一杆旗,因为有一句俗语就能体现,‘兔儿爷令旗单挑。’所以我从那以后就知道了,兔儿爷背后只能插一杆旗。”

几年前,张忠强制作的兔儿爷作为“北京礼物”到台北市参加民俗展,一位80多岁的老者看到满桌的兔儿爷,顿时老泪纵横。操着一口京腔和张忠强聊着兔儿爷,回忆着儿时在北京胡同里生活的岁月。张忠强想,对老者来说,兔儿爷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连着故乡与他们之间的那根线。老北京看到兔儿爷,自然是感到亲切,怎么让年轻人也爱上兔儿爷呢?

张忠强不断和业内的很多传统手艺人民俗专家进行交流,吸取了很多年轻人的建议,将新时代流行元素加入作品当中。张忠强制作的兔儿爷既有传统的神态,又有创新;既保持了传统民间泥彩塑的色彩特点,又加入了今天人们对颜色的理解和喜爱;既有老式的三瓣嘴老式兔儿爷,也有樱桃小嘴和开心欢笑的萌兔儿爷。这几年,他还在兔儿爷的传统形象上创新,推出了十二生肖、北京中轴线等多个系列,设计制作的兔儿爷形象已有180余款。还有公司找到他合作开发数字藏品,将更加多元的艺术形象融入到传统的泥彩塑作品中。通过传播及产品形式的不断创新,兔儿爷被赋予了独特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年轻人最喜欢新鲜玩意儿,这一来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跟我学彩绘,还有学校请我去给孩子上课,如今虽然忙,可心里别提多来劲了。”张忠强告诉记者,他积极地和北京的一所小学进行合作,成为该小学的一名编外美术教师,带领着孩子学会制作兔儿爷的技艺。他还主动找到残联,毛遂自荐在烟袋斜街的温馨家园给残障人授课,不厌其烦地教授特殊的孩子,让他们找到自信,并教授他们制作兔儿爷参加义卖,所得善款为他们的生活减轻负担。多年来,张忠强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做文化交流。“原来主要关注群体为海外华人,现在很多外国人都知道北京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兔儿爷文化。”张忠强如是说。

2013年,张忠强在杨梅竹斜街开了店,他还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推广,让兔儿爷文化也逐渐被人知晓。非遗文化进社区,非遗文化进校园,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兔儿爷文化传播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如今,已经退休的张忠强早已不把谋生当成主要任务,他认为,传承兔儿爷文化,最主要的是一份社会价值和责任。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资助非遗传承人面向社会推出非遗普及读物,张忠強将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最终编写的《一起玩泥彩塑》在2022年与大众见面。这本书非常受欢迎,张忠强也多次在图书推荐活动现场,通过不同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

猜你喜欢
兔儿爷彩塑玉兔
汉源彩塑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可爱的兔儿爷
智斗兔儿爷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玉兔卖萌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