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多重嵌入式”路径探究

2023-02-08 02:08赵建龙
中国轻工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教育资源双创

赵建龙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高校教育资源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多重嵌入式”发展是指高校通过人才支持、科技支撑、职能深化等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和助力,通过这种形式,确保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高校教育资源 “嵌入”乡村振兴的研究论述

高校教育资源“嵌入”乡村振兴是新时期高校在教育发展方面确保乡村振兴得到有效推进的重要力量之一。

王细红等认为高校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支持乡村振兴。他指出,高校在农业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实力,可以开展与农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中。例如,高校可以研究和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设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廖一霖提出高校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来支持乡村振兴。她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高校可以开设农村发展相关专业,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乡村规划与管理人才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2]。甘守伟探讨了高校教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服务作用。他认为,高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咨询、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服务。高校还可以开展各类培训项目,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技能水平,增加收入来源。通过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高校教育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3]。王媛媛研究了高校教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支持作用。她指出,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在人文社科和艺术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学科优势。高校可以开展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组织文化活动、艺术节等,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通过提供文化支持,高校教育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4]。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高校教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归纳。以往学者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高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机制。然而,这些文献对高校教育资源“嵌入”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路径和演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为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高校教育资源“嵌入”乡村振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教育资源 “嵌入”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

首先,乡村振兴缺乏丰富、全面的高校人才资源助力。由于乡村地域相对较为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乡村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乡村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乡村振兴所需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大部分乡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限制,无法进入高等学府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从而制约了乡村振兴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其次,乡村振兴缺乏有效的技术要素推进乡村资源实现高效配置。乡村振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乡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发展。然而,由于乡村地区的科研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在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乡村地区的科研基础薄弱,缺乏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相比于城市地区拥有众多研究院所和大学等科研机构,乡村地区在科研资源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这导致乡村振兴面临着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乡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加之乡村地区大多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和思维方式,人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缺乏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得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及时地转化现有的科技成果,制约了乡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发展潜力的释放。这些因素都使得高校教育资源“嵌入”乡村振兴成为现实需求。

三、高校教育资源 “嵌入”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

1.人才支持: 扎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高校教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之一是人才支持。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第一,高校可以在教育领域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支持。高校可以与脱贫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和合作,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教育改革方面的支持。同时,高校还可以派遣优秀的教师到脱贫地区的学校任教,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高校可以在农业领域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农业是脱贫地区的重要产业,而高校拥有丰富的农业科研力量和专业知识,可以为脱贫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高校可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以及农业产业化研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高校可以在社会服务领域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社会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可以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高校可以与脱贫地区的政府、社区等合作,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为当地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为乡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5]。

2.科技支撑: 引领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高校教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之二是科技支撑。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和引领。高校拥有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可以开展与脱贫地区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高校可以研发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的新技术、新产品,帮助当地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6],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开展科技示范和推广,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7]。

3.职能深化: 对接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高校教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素供给之三是职能深化。作为教育机构,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深化职能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可通过在脱贫地区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班,对当地的农民、农村干部、创业者等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例如,开设农业科学、农村经济管理、农村发展规划等专业课程,培养当地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发展规划管理人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农村教育研究,为脱贫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深入了解脱贫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组织教育专家和学者到脱贫地区开展教育咨询和培训,为当地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支持,促进当地教育的改善和发展,提升当地人力资源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高校教育资源 “嵌入”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1.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作为知识和人才的集聚地,高校通过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一, 通过人才培养和创业支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可以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乡村特色产业所需的人才。针对不同的乡村特色产业,开设相应的专业或方向,如农业科学、传统工艺设计、乡村旅游管理等,培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通过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乡村特色产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为促进高校教育资源 “嵌入”乡村振兴,桂林大学2018年开设了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与当地的桂林山水乡村旅游产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参与到旅游实际项目运作中,了解乡村旅游的运作流程和市场需求,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宣传、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针对乡村特色产业的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取得创新成果。高校的科研团队可以与乡村特色产业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与乡村特色产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问题,科研团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专利申请和科技金融等支持,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例如,202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团队与多伦县畜牧业养殖协会合作,共同开展了半沙漠区农草作物种植技术的研究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与该县企业共同制定了研究计划,团队成员展开了一系列半沙漠化草场实验性种植实验,针对沙壤固定、土壤肥力提升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他们研发了一种适合该地区土壤的沙壤固定材料和有机肥料配方,该科研成果应用在多伦县半沙漠地区,使得该地区的人工种植草场规模同比增长了35.80%。

第三, 通过文化传承和旅游推广,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相关研究和调研,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传统工艺,帮助企业进行文化传承和产品创新,派遣专家和学生前往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还可以与旅游机构合作,推广乡村特色产业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例如,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天津乡村特色产业中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木版年画面临着传承困难和市场推广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9年开始,天津大学的文化研究团队与手艺人合作,记录和整理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和技艺要点,编写了传承手册。这一团队还与当地的旅游机构合作,将木版年画作为乡村特色产业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团队组织了木版年画制作展示、DIY体验等活动,吸引了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通过这些合作措施,木版年画作为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为乡村特色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教育帮扶,促进乡村教育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

首先,高校与乡村学校合作,提供专业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派遣优秀的教师前往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辅导,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种“双师型”教育模式可以让乡村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竞争力,同时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专业教师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扩大其专业知识面。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例如,广东省清远市太平镇与该地区的高校合作,为镇上学校提供专业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太平镇乡村小学与附近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合作项目。师范学院派遣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小学进行教学辅导,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这些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与乡村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还为乡村教师提供了专业教师培训项目,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乡村教育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乡村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清远市乡村学校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乡村教师通过参与专业教师培训项目,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表明,高校与乡村学校合作,提供专业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可以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其次,高校应落实志愿者服务项目,为乡村提供学科辅导和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前往乡村学校开展学科辅导,帮助乡村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志愿者可以根据乡村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辅导班,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习效果。除了学科辅导,高校志愿者还可以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志愿者可以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乡村学生接触和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志愿者还可以组织体育运动、户外探索等活动,培养乡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最后,高校可有序开展乡村教育研究,为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组织相关学科团队开展深入的乡村教育研究,以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方案。乡村教育研究可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教师培训、教育管理等,可以派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前往乡村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和问题。

3.融入乡村“双创”园区建设,激发乡村“双创”活力

乡村“双创”园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源头和培养基地,可以通过与乡村“双创”园区的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可以与乡村“双创”园区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作为科研机构,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优势,可以与乡村“双创”园区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专业教师和科研团队也需要与乡村“双创”园区的企业和农民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创新项目。作为教育机构,高校还可以与乡村“双创”园区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利用自身的创业教育资源和创业孵化平台,为乡村青年和农民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创业准备;派遣教师和专家到乡村“双创”园区进行教学和指导,培养乡村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与乡村“双创”园区合作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乡村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和创业导师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例如,江苏省盐城市合德镇的乡村“双创”园区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盐城市乡村“双创”园区与江苏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该合作项目以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为主要合作对象,由江苏大学的农业科学专家和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通过园区与高校的合作,农业企业得以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优势,进行农业生产的创新和升级。园区内的某农业企业与江苏大学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农药喷雾技术,有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盐城市乡村“双创”园区与盐城师范学院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师范学院派遣教师和专家到园区进行教学和指导,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乡村青年得到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由此可见,乡村“双创”园区与高校的合作对于乡村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综上所述,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专业技术人才和软硬件设施,能够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并利用技术人才优势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双创”活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教育资源双创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