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实践实训融入问题探析

2023-02-08 22:17印建兵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院校

杨 光,印建兵

(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41)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迎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培养最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1]。“互联网+”发展战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思路[2]。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离开“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大背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教育,同时又是以“互联网+”为创新创业平台的社会实践教育。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但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实践实训融入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实践研究。

“互联网+”是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创新创业是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创业平台或以“互联网+”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构建“众创”生态环境,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3]。然而,“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本质仍然在于创新创业,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仍然要坚持对创新创业本质的理解,才能真正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及特征

创新与创业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一种特质,创业是创新的目标,离开了任何一方则不能认为是真正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创业活动,但不同于一般性的创业活动,因为创新创业要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当然,这里所谓的“创新”,并不是纯粹出于兴趣或爱好,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商业特征[4]。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创新创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相互促进的特征。

一是高风险。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面临着创新失败的风险,也就意味着创业失败的风险,创新创业面临着创新失败加上创业失败。

二是高回报。高风险蕴含着高回报,创新创业通过对已有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更优化组合,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现实需求,而且会引导消费时尚。任何一种创新创业都不能简单理解为满足客户的现时需求,而要从社会价值、社会意义、社会时尚、社会道德,甚至社会伦理等多元化的效应角度去认识。因此,创新创业者获得的回报不仅是丰厚的经济收入,而且是更大、更多的新价值,助其获取更多竞争优势。

三是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是一种螺旋式自我提升过程,创新以创业为载体,创业以创新为动力。基于相互促进的关系,创业区别于传统型创业或一般性创业,创新促进创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总结提炼,以实现创业模式更新升级。

二、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实践实训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部分,从课程结构上来看,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从属于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是为了更好实施创新创业理论,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不仅是感受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效果。

(二)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包含创新创业教育

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包含创新创业实体及与之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两部分。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意义上看,创新创业教育从属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服务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是为了启发学生勇于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融通

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亦是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部分。从实践机制来看,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既从属于创新创业教育,辅助创新创业理论传授,同时又能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二者融通能够让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得益彰。

三、校内外实践实训融入问题分析

(一)课程体系核心问题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将理论与实践协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脱钩的现象,就是没有意识到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问题,没有做好校内外实践实训充分融入。

(二)融入方向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为创新创业理论讲授提供直观感受,例如创立一家企业需要哪些流程,为了避免空洞的讲授,可以通过“沙盘演练”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模拟情景按照步骤操作,从而熟悉企业创立流程;二是为创新创业理论提供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整合的训练模块,例如在创业项目选择时,项目选择信息及甄别方法大都是抽象、枯燥的描述,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投资决策沙盘演练”等实训项目让学生亲自调查项目市场行情、分析项目优劣,从而理性研判。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专业技能,仅仅依赖课堂或校内教学不能达到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目的,需要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比赛、在校创业等形式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二是毕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比赛、社会创业等形式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

(三)融入创新创业案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吸收社会创新创业实践中鲜活的案例,特别是在校或毕业学生创业成果作为活的教材提供实践范本。

(四)挖掘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践实训潜能

许多高职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仅仅停留在服务教学及创新创业模拟功能,尚未成为链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潜能,从而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大实践是现实所需,也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创新创业课题。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需要创新创业平台,尤其在校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各项专业学习任务,而且需要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实践实训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衔接。例如,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地”等模拟创业生态,为学生创业提供身临其境的实践教育。未来的“互联网+”平台既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又将是链接社会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需要进一步挖掘“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践实训潜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充分融合。

(五)完善校内外实践实训融入机制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实训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实训设计,不断更新优化,形成更新机制。其次,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融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口授、轻实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融合的嵌入机制。再次,学生实践实训只有融入社会创新创业大环境中才会改变“象牙塔”式的创新创意,形成融通机制。最后,在校生与毕业生创新创业融合。促进在校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在校生与毕业生创新创业衔接机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院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