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阴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

2023-03-02 10:43朱永政向玉元张振领贾红玲张永臣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阴陵泉阳陵泉主治

李 格,朱永政,向玉元,张振领,贾红玲,张永臣,4△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3.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59;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阴陵泉,见于《灵枢》的《四时气》,即“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别名“阴之陵泉”,见于《灵枢》的《九针十二原》,即“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后世《子午流注说难》[1]中解释道:“阴陵泉乃脾合水穴,脾为阴中之至阴,陵高于丘也,泉高之处水流也。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中医药类数据挖掘研究日趋新高,在临床病证[2]、刺灸法[3]与腧穴研究[4]等领域成果颇丰。现代文献对阴陵泉的论述虽多,但对其主治疾病和腧穴配伍尚缺乏整体的归纳与分析。本文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软件编码:2022SR0024001)”及Gephi可视化软件,对现代阴陵泉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发现其主治优势病症和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采集

1.1.1 源文献采集 中文文献在知网、万方、维普和Sino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国外文献在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经查询阴陵泉别名为“阴之陵泉”,故中文以“阴陵泉”“阴之陵泉”为主 题 词 检 索 ;外 文 以“YinLingQuan”“YinZhiL‐ingQuan”“SP9”为主题词检索。检索时限:1949-10-1至2022-3-31。

1.1.2 纳入标准 ①以阴陵泉为主要治疗作用的单穴、配伍的针灸类临床文献;②文献类型以疗效确切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医案等为主;③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英文。

1.1.3 排除标准 ①文章重复(只录入最早的文章);②文章存在明显错误或未给出明确治疗方案;③涉及阴陵泉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但其作为对照组一方或疗效不佳的相关文献;④涉及动物实验、机制探讨与综述等内容的相关文献;⑤涉及阴陵泉,但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相关文献;⑥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

1.2 数据规范化

1.2.1 腧穴名称规范 参照《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5]《经络腧穴学》[6]等,规范阴陵泉及其配伍腧穴的名称,并对腧穴进行约简与分割处理,如将“阳陵泉透阴陵泉”分割为阳陵泉、阴陵泉。

1.2.2 病症名称规范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7]、内、外、妇、儿、皮肤性病等[8-15]“十三五”规划教材对病名进行规范。如果教材无法概括病名,则以文章所描述病名为准。

1.2.3 数据录入规范 相关条文的筛选规范,遵循“双人校对,第三人核实”的原则,提取相关信息并规范后录入SQL Server数据库。

1.3 数据挖掘方式

完成阴陵泉主治病症、配伍腧穴及经脉类别等数据统计后,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及Gephi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复杂网络、复合关联和聚类分析。优势频次(X)参考公式:X=总频次/病症总数、X=总频次/腧穴总数,频次大于等于X的病症或腧穴作为优势病症或高频腧穴[16]。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检出文献9619篇,最终纳入548篇。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阴陵泉现代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主治病症

2.2.1 单穴主治优势病症 单穴主治病症总频次17次,包括2个科别,共6种病症。优势病症(频次≥3次)2种,占比76.47%,见表1。

表1 阴陵泉单穴主治优势病症分布表

2.2.2 配伍主治优势病症 配伍主治病证总频次534次,包括9个科别,共133种病症。优势病症(频次≥4.01次)19种,占比67.23%,见表2。

表2 阴陵泉配伍主治优势病症分布表

2.2.3 配伍优势病症复杂网络分析 因阴陵泉配伍主治病症多(133种,534次)于单穴主治病症(6种,17次),现运用Gephi软件构建其配伍优势病症的可视化拓扑模型(图2),分析配伍主治特点。图中包括阴陵泉为中心的一组关系网,相同频次的疾病颜色相同。节点大小、连线粗细均和病症频次保持正比关系。将疾病的总频次设置为边的权值,权值与疾病的中心性成正比,频次越高越向中心聚拢。由图可见,配伍主治尿潴留频次最高,膝关节炎次之。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频次相同,膈肌痉挛、慢性结肠炎、不安腿综合征和带状疱疹频次相同,尿道综合征、高脂血症、失眠、慢性荨麻疹和湿疹频次相同。

图2 配伍主治优势病症网络关系图

2.3 腧穴配伍规律

2.3.1 频次分析及归经 阴陵泉配伍腧穴共189穴,总频次3042次,平均频次约为16.09次,频次≥16.09次的高频腧穴30位,包括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和关元等穴,见表3。配伍腧穴归经前3位分别为胃经、脾经和任脉,可见阴陵泉以本经、交接经和表里经等为主要配伍方式。

表3 高频配伍腧穴统计表

2.3.2 复合关联规则分析 应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对高频配伍腧穴、优势病症进行复合关联,以腧穴作前项,病症作后项,经多次试验,取最小支持度阀值≥10%、最小置信度阀值≥10%较为合理。支持度表示穴-病在总项集中共同发生的概率,如在所有纳入处方中,存在59.85%的概率同时出现阴陵泉-三阴交-尿潴留;置信度是指由高频穴组推导优势病症的概率,如在阴陵泉-三阴交出现的规则里,存在26.02%的概率用于尿潴留。挖掘到阴陵泉配伍的腧穴-病症关联规则139条,各取单穴项、二穴项与三穴项前15位规则,按支持度降序排列。病症主要包括尿潴留、膝关节炎、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单纯性肥胖和痛风性关节炎。

表4 高频腧穴-优势病症复合关联统计表

续表

2.3.3 聚类分析 应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对高频配伍腧穴进行聚类分析,见图3。图中以相同颜色标识同一聚类群,遴选出3类有效聚类群。按照5阶划分聚类组合,得到7组聚类处方,每一组配伍阴陵泉后皆可成为临床潜在处方。

图3 高频腧穴聚类处方模型

3 讨论

3.1 主治病症规律

阴陵泉穴配伍主治病症多,治疗范围较广,以内科、外科和皮肤科等科别为主,其中外科是阴陵泉单穴与配伍主治的优势科别,尿潴留是二者的共同优势病症,而肩关节周围炎属于单穴主治的特有优势病症,应用频次高于配伍主治。复杂网络模型显示其病症群以尿潴留、膝关节炎、糖尿病和脑卒中后遗症等优势病症为核心聚集。主治规律可总结如下。

从经络理论而言,首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阴陵泉治疗膝部疾病常配伍他穴使用,如《针灸大成·玉龙歌》[17]云:“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阴陵泉与阳陵泉相互透刺,可理气活血,缓解膝部肿痛。金鹏等[18]应用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风寒湿型膝痹,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次,“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凡脾经循行路线之脑卒中后遗症[19]、不安腿综合征[20]、痛风性关节炎[21]与膈肌痉挛[22]等皆为所主优势病症。最后,阴陵泉的“特殊作用”便体现在其对睡眠的调节上,《针灸聚英·杂病歌》[23]云“不得卧兮治太渊,公孙隐白阴陵泉,并治三阴交一穴,通宵得寝定安然。”阴陵泉与他穴相配,可引卫阳入营阴,平衡阴阳以治失眠。周丽艳等[24]在阴陵泉等穴位处埋线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疗效显著。

从脏腑理论而言,首先,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属脾络胃,主治脾胃相关的脏腑疾病。现代研究常结合“调理脾胃”针法[25],以阴陵泉与中脘、足三里等穴相配伍治疗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法。其次,土能运化水湿助肾行水[26],阴陵泉五行属水,功可清化湿热,通利水道,是脾土与肾水相通的关键所在,《千金方·心腹第二》[27]云:“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现代研究表明阴陵泉可治疗尿潴留、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等肾系病症,以及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等湿邪所致病变。最后,《难经·六十八难》云:“合主逆气而泄”,阴陵泉可治由气机失调所致上逆下泄之病,如田策[28]治疗慢性结肠炎时发现,在阴陵泉和三阴交处久留针,期间会有“热行”现象,针刺效果明显。

3.2 腧穴配伍特点

配伍经脉以胃经、脾经和任脉等为主,以本经、交接经和表里经等为主要配伍方式。复合关联分析筛得单穴项、二穴项与三穴项各15条关联规则。按病症分类总结其规律如下:①阴陵泉与三阴交配伍治疗尿潴留的关联性最紧密,其次是足三里、关元和中极。二、三穴项中增加了太冲、气海。三阴交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经络的交汇处,通过针刺三阴交,三脏气机可以得到调和,从而调节膀胱气化功能,《针灸大成·治症总要》[17]464云:“小便不通:阴陵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扶正培元,关元、中极与气海同居下焦,通调膀胱气机,太冲调经理气。黄斌等[29]用阴陵泉与以上诸穴相配治疗尿潴留具有切实疗效。②阴陵泉常配伍足三里治疗膝关节炎,其次是血海、阳陵泉、犊鼻和内膝眼。二、三穴项中增加了梁丘。足三里与血海、梁丘均可调和气血,养胃健脾;阳陵泉、犊鼻、内膝眼舒筋缓急,消肿止痛,常用于膝部病变及下肢痿痹的治疗。③阴陵泉与太冲配伍治疗糖尿病出现较多,其次合谷、中脘和丰隆。二、三穴项中增加了血海、三阴交及足三里。太冲调肝理脾,合谷协调胃肠,中脘、三阴交、足三里和丰隆能理气机、调脾胃,血海引血归脾。诸穴与阴陵泉相伍,可理顺中焦气机枢纽,促进血糖代谢吸收。④阴陵泉与合谷配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较常见,三穴项增加了足三里、阳陵泉。合谷、足三里理气行血,阳陵泉疏通经脉,诸穴组合增强了阴陵泉活血止痛,逐瘀通经之效,可有效改善肢体的微循环[30]。⑤阴陵泉与中脘配伍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较多,三穴项增加了足三里、丰隆。中脘、足三里能调理脾胃;丰隆可健脾祛痰。诸穴与阴陵泉相配可化湿利水,改善血脂指标,降低体重。⑥阴陵泉配伍太冲、三阴交与痛风性关节炎关联密切,三穴项增加了足三里。太冲可疏肝理气,三阴交清热除湿,足三里可补后天而调气血。诸穴与阴陵泉共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改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31]。

聚类分析后得出的3类7组高频配伍穴类组合,均是与阴陵泉配伍以治疗疾病的潜在处方。类1:丰隆-曲池-太冲-悬钟-脾俞-足三里-太溪-膀胱俞-归来-鹤顶,可分三组。组1:丰隆-悬钟-鹤顶-太冲均位于下肢,配伍阴陵泉可疏通下肢气血,常用于不安腿综合征、偏瘫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肢体关节病症;组2:曲池-脾俞-足三里-归来与阴陵泉相配可健脾益气,荡涤肠胃,常用于急性肠胃炎、功能性腹泻和慢性结肠炎等胃肠疾病;组3:太溪-膀胱俞配伍阴陵泉后可健脾益肾,有助于膀胱开阖有度进而约束尿道,常用于尿道综合征、男性下尿路症状等泌尿系统病症。类 2:内关-百会-水道-阳陵泉-血海-合谷-阿是穴-气海-地机-三阴交-委中-肾俞-风池-关元,可分两组。组 4:气海-关元-水道-风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诸穴与阴陵泉相配可利水除湿,宣通气血,祛风止痒,常用于湿疹、慢性荨麻疹和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组 5:百会-内关-地机-委中-肾俞-阿是穴-阳陵泉配伍阴陵泉,上部腧穴可升阳开窍,下部腧穴可行气活血,常用于脑部病变所引发的病症。类3:犊鼻-内膝眼-中极-梁丘-中脘-天枢,可分两组。组6:犊鼻-内膝眼-梁丘配伍阴陵泉后,局部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和内侧副韧带损伤等膝部病症;组7:中极-中脘-天枢配伍阴陵泉,为合募配穴,使气机通畅,诸穴相配常用于水肿、尿潴留等水液代谢障碍类病症。

综上所述,阴陵泉主治方面主要以腧穴所在部位之膝关节炎、经脉所过部位之肢体关节病症、脾胃系及肾系相关脏腑病症和湿邪所致病症等为主,较单穴相比配伍他穴后拓宽了阴陵泉的治疗可能性。配伍腧穴多见于胃经、脾经和任脉,以本经、交接经和表里经等为主要配伍方式。腧穴-病症复合关联凸显了腧穴与病症间的紧密联系,为针灸文献指导临床提供新的方法。聚类分析得出的3类7组配伍处方,强调分门别类辨证选方,为临床诊疗启发新的思路。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文献的量化整合以及客观可视化,对针灸腧穴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腧穴的刺灸操作有待下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阴陵泉阳陵泉主治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阴陵泉命名文化与临床意义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