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绘画提升中学生专注力效果研究

2023-03-03 04:36璇,怀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曼陀罗眼动注意力

綦 璇,怀 康

(山东理工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当前,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知识竞争,心理素质与学习能力的竞争也变得至关重要。其中,专注力的水平是决定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过,“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强的专注力虽然不能对成绩的提升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产生影响。然而,据“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指出,中国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状况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7%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1]。注意力不能集中成为很多学生、家长、老师都非常苦恼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过长、学业压力繁重造成的精力不足、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甚至于自身某些脑区功能的缺陷都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水平,使其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业任务,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专注力,对于提升其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曼陀罗绘画被认为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非言语工具,以象征性的形式表达出绘画者的潜意识冲突,同时利用曼陀罗特有的整合功能,整合内心的矛盾,获得内在的和谐与稳定[2]。这对于改善中学生的情绪困扰,缓解其不良情绪,在静心减压、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方面都有显著效果。然而,当前大多数学者对曼陀罗绘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良情绪的改善、自我和谐的评估以及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等方面,对其颜色、意象、结构等进行分析讨论,尚未有关注曼陀罗绘画对专注力提升效果的研究。因此,通过曼陀罗绘画干预实现中学生专注力提升效果的研究具有实际可行性且有助于扩展曼陀罗绘画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并且此研究对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更加客观地展现曼陀罗绘画干预对中学生专注力的影响,借助眼动仪进行实验,精准地测量和记录人眼处理视觉信息时的注意点和轨迹特征[3],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分析中学生学习时的视线轨迹和视点聚焦等情况,旨在探究曼陀罗绘画对中学生专注力的改善是否具有显著效果及其专注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一、课程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位于淄博市张店区的某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所选学生涉及不同性别、不同班级,年龄分布在14至16岁;2)所选学生均自行检查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并自愿参与研究;3)所选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且均无影响眼动测试的身体缺陷;4)所选学生在过去未进行过类似的曼陀罗教学活动。根据以上条件,最终筛选符合标准的学生128人,其中男生67人,女生61人。

(二)课程内容

曼陀罗绘画主要有结构式曼陀罗绘画和非结构式曼陀罗绘画两种形式。结构式曼陀罗绘画是指在规定的曼陀罗模板上进行涂色,这类曼陀罗图案通常位于圆圈中,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重复性,涂色的过程可以帮助绘画者进入一种冥想状态[4];非结构式曼陀罗绘画是指在给定尺寸的圆圈中自由创作,可用色块进行自由涂鸦,也可以有目的的通过某些形象来进行表达。两种曼陀罗绘画形式如图1。

图1 结构式曼陀罗(左)和非结构式曼陀罗(右)绘画示意图

本研究制作了一本简易的曼陀罗绘本,其中包括结构式曼陀罗绘画和非结构式曼陀罗绘画两种形式。为了增加研究结论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在选取曼陀罗绘本模板时,以网络购物平台上销量比较高的曼陀罗涂色绘本为参考,同时结合陈灿锐等人出版的《心灵之路:曼陀罗成长自愈绘本》中的曼陀罗涂色模板以及《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中的相关内容。最终,选择了符合要求的结构式曼陀罗模板50幅和非结构式曼陀罗模板50幅。

整个绘画活动持续两个月,所选学生需要每周参加两次曼陀罗绘画课程,每次40分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月,以结构式曼陀罗涂色为主;第二个月则主要进行非结构式曼陀罗的涂鸦和创作,并且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绘画作品的汇总。绘画活动的阶段性内容安排见表1。

在整个绘画活动过程中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创作,不做任何指导性行为;并且要求学生在绘画完成后尽可能准确地对自己整个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创作感受进行评价。通过两个月的曼陀罗绘画活动及学生反馈发现,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们更加能够静下心来,专注的完成自己的作品。此外,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在曼陀罗绘画初期所展现的线条长短不一、杂乱无章,说明注意力不够集中,活动过程漫不经心;而之后的作品所展现线条及色彩的处理方面更加细腻,并且能够自主专注地完成活动。

(三)理论依据

1.凝聚、整合功能

在荣格的心理学体系中,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我,被称之为“自性”。曼陀罗图案是由许多不同的神秘符号和图案形成的,当曼陀罗作品呈现一种由四周向中间靠拢的趋向时,则画面表现出向心力,暗示着自性正在发挥凝聚功能。从自性的角度,向心力通过激发凝聚功能,有助于绘画者注意力的集中,加强自我整合,以达到人格的完整和平衡。因此,曼陀罗的凝聚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其整合作用的基础,通过曼陀罗的绘制,将不同的心境和思想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以此对自身内心的冲突进行调整,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增强专注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保持情绪和行为上的稳定。

2.情绪影响

研究表明,情绪与注意力的关系密切。情绪焦虑时,若我们没有主动关注与注意点相关的事物,就无法真正集中精神,经常受到周围杂乱刺激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无法体验到集中注意力带来的成就感,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倦怠和烦躁情绪。张明、刘岩在2002年对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指出:负性情绪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问题具有显著影响[5]。林晖芸研究显示:情绪对抗干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抵抗干扰,而紧张情绪则会不利于注意集中[6]。曼陀罗绘画具有表达和转化情绪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中学生的情绪困扰、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内心秩序感,从而获得情绪的稳定和谐,进一步对注意力的提升起到正向作用。

3.正念影响

正念是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去觉察当下,并且不予评判地专注当下的体验。正念的核心在于注意,也就是对于专注力的训练。陈翠翠等研究指出:通过正念训练能改善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业情绪,正念训练可以作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7]。程文秀的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可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注意力,且青少年注意力初始水平不同,训练效果不同,具体表现在注意力低水平组注意力提升快于中等水平组与高水平组[8]。此外,已有研究证明曼陀罗涂色对正念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通过曼陀罗涂色活动训练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能够实现专注力的提升。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仪器

该研究采用瑞典Tobii公司开发的数据采样频率为60Hz的Tobii pro nano眼动仪,该设备具有简单易用且性能稳定的特点。实验所用到的笔记本电脑尺寸大小为15.6英寸,分辨率为1920×1080。该眼动仪数据采集原理为眼位提取,记录被试学生的相关眼动数据。再利用与Tobii pro nano相匹配的Tobii pro lab眼动实验分析软件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热点图、轨迹图、AOI兴趣区、注视时间等数据,实验图片均保存为jpg格式。被试者在眼动数据采集时不需要佩戴任何装置,处于自然状态下,实验全程无杂音人为干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实验材料

为探究被试的专注力及其学习情况,并且考虑到被试的实际学习进度以及如何直观体现实验结果,本实验选取与被试学习进度相符的中学语文课本内容,制作教学材料ppt。根据ppt图片呈现的被试视线轨迹和视点聚焦等实验数据,直观展现中学生专注力的改善情况。

(三)研究流程

针对整个研究,首先对被试进行第一次眼动仪实验,获得干预前测眼动数据;然后对被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曼陀罗绘画干预;两个月后对被试进行第二次眼动实验,获得干预后测眼动数据,并记录下两次实验的眼动数据,最后导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针对实验过程,首先,在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说明整个实验流程,以使实验顺利进行,之后开始实验。运行Tobii Pro lab分析软件,连接眼动仪与实验笔记本电脑,并建立新的实验项目,准备好实验相关指导语和ppt图片。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验开始时先对被试进行五点视线校准。被试需与显示屏保持50~65 cm的距离,确定双眼都进入屏幕,保持视线水平且全程集中注意力注视屏幕中测试点的变化,对眼动数据进行采集。校准完成后,若精确度小于0.5°则校准成功,进入正式实验。实验指导语为:请同学们认真学习以下内容,如果你准备好了,就请按空格键开始学习吧!按下空格键正式进入刺激物图片的学习,实验中所有刺激物图片均顺序展示40秒,时间到后自动跳入下一张图片,同时自动记录对应的眼动数据。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中每一张刺激物图片的兴趣区AOI进行划分,再对热点图、轨迹图及相关眼动数据导出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此外,由于实验中实际采集眼动数据时通常会出现眨眼、转头等现象影响数据的采集,造成大约10%的眼动数据丢失。因此,规定当眼动数据采样率达到90%以上,视为有效采样数据。若实验中被试有效采样率未达标准,则进行多次实验直至达到有效数据采集,以确保实验数据的质量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热点图分析

热点图能够直观且形象地表现注视点的集中趋势、停留时间。其生成原理就是把一张图片划分成一个个均匀分布的网格,将眼睛在每个网格的注视时间的长短折合成数值,给每个数值分配一个颜色:数值越大显示的颜色越“热”,数值越小显示的颜色越“冷”。通常来说用红色表示注视点最集中、注视时间最长,黄色次之,最后过滤到绿色[9]。

本研究在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前后分别对被试进行眼动实验,并结合眼动数据对相应热点图进行分析,比较被试在干预前后注意力的分配差异和专注程度变化情况。三张刺激物图像的热点图前后对比如图2所示,左侧图片均为干预前实验结果,右侧图片均为干预后实验结果。总体而言,被试在干预前后都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所选材料的文本部分,也就是对知识点内容的学习当中;较少关注与材料中的知识无关的内容。然而,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干预前被试对于实验材料的学习相比较干预之后专注度不够高,不能够集中于学习内容上,且注视热点较为分散,容易受其他界面元素的影响。此外,甚至还发现在超出任务区空白背景处仍有注视热点存在。在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之后,被试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图片中知识点内容部分且注视热点分布均匀,对于图片中重点知识部分注意力集中的热点较多,专注程度有所提升。

这一结果表明,通过曼陀罗绘画呈现的向心力激发其凝聚功能,使得学生专注力得到集中,加强了自我整合。同时,这种向心力表现形式会引导绘画过程中产生正念体验,从而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有效梳理,有助于实现专注力的提升。

(二)轨迹图分析

根据眼睛的注视位置和时间信息,即眼睛看到哪里、什么时候看的,可以生成一个注视序列,用可视化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轨迹图。通过轨迹图的展示,能够得出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体现注视点停留的时间以及投入的关注程度。轨迹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注视时间的长短,圆圈越大注视时间越长,圆圈越小注视时间越短;而圆圈中的数字则代表注视点的变化顺序。

在对被试干预前后轨迹总图(图3)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被试的注视行为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其视觉轨迹及专注程度。左侧图片均为干预前实验结果,右侧图片均为干预后实验结果。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被试在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之前,视觉轨迹较混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且易受与知识点内容无关因素的影响;而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之后,被试眼动轨迹能够相对明确地根据学习目标变化,并且根据注视圆圈的大小可以看出被试对与知识点无关内容关注较少,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内容部分。这一结果表明,通过曼陀罗绘画改善学生的负性情绪,有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增强其内心秩序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专注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三)兴趣区眼动数据分析

AOI全称为areas of interest,是兴趣区域的意思,用来检测某一划定区域的各项眼动指标数值,使研究更具针对性[10]。根据研究目标为实验材料划分兴趣区示意图例,如图4所示,每一张刺激物图片均划分有标题、内容和插图三大部分。本实验主要分析了各兴趣区中Total duration of fixations(注视时间)、Number of fixations(注视次数)、Total duration of Visit(访问持续时间)和Average pupil diameter(平均瞳孔直径)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兴趣区眼动数据均值统计表

图4 实验材料兴趣区AOI划分

1.注视持续时间

注视持续时间指被试对某一兴趣区域所有注视时间之和,能够体现被试对该兴趣区的专注程度和感兴趣程度。注视时间越长,表明被试对于兴趣区域越专注,越感兴趣。通过分析各兴趣区注视持续时间发现,经过曼陀罗绘画的干预后,被试对于标题和插图兴趣区的注视时间显著减少,尤其是插图部分;将更多的注视时间放在了内容兴趣区域,有效学习内容的注视时间由之前的76.8%提升到了94.5%。这是由于曼陀罗绘画所产生的正念影响,增强了注意的稳定性,使得经过干预的被试专注程度显著提高并且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分心,对外界刺激的抗干扰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了被试的学习效率。

2.注视次数

兴趣区域中注视次数的多少能够体现被试对该区域的关注程度。注视次数越多,表明被试对于此区域的信息加工程度越深,越专注;反之,则表明被试对此区域信息加工并不深入,专注程度不高。经过曼陀罗绘画的干预,被试在知识点内容部分注视次数增加,有效学习内容的注视次数提升到了93.2%,相较之前增加了13.6%,专注程度有所提升;而对于标题和插图兴趣区则相应地减少了注视次数,仅将此部分作为学习辅助区域,这样能够更为集中地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

3.访问持续时间

首个注视点出现在某一兴趣区域中到注视点移出兴趣区域的时间为访问持续时间[11],访问持续时间越长,表明被试对于兴趣区域越专注,信息获取效果越好。通过分析可知,在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后,被试对于内容兴趣区的访问时间显著增长,由之前的78.7%提升至95.1%,知识的获取效果有很大改善,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插图部分的访问时间大幅减少,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4.平均瞳孔直径

瞳孔直径的大小与人的情绪和认知加工有密切关系。如看到厌恶的东西瞳孔会缩小,看到感兴趣的东西瞳孔会增大[12]。瞳孔直径越大,表明被试对兴趣区域越感兴趣、越专注;反之,则表明被试对该区域兴趣度不高、注意不够集中。通过曼陀罗绘画的干预后,在标题和内容兴趣区域,被试的瞳孔大小均呈现扩大趋势,能够更加专注地获取知识点相关内容;而插图部分的瞳孔减小,则体现了被试对该部分兴趣减弱,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部分的学习中,也是其学习效率提升的一种表现。

四、结 语

本研究利用眼动实验的研究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探究分析了曼陀罗绘画干预对中学生专注力提升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学生在经过曼陀罗绘画干预之后,专注力有了明显改善,并且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有效学习内容的注视时间提升到了94.5%,相较之前增加了17.7%;有效学习内容的注视次数由之前的79.6%提升到了93.2%;有效访问时间也由之前的78.7%提升至95.1%。对于知识点内容的学习能够自主进行有效筛选并合理安排时间,显示出较高的专注度水平。由此可得,曼陀罗绘画通过其凝聚整合作用调整内心的平衡与和谐,改善其负性情绪困扰以增强内心的秩序感,同时借助正念影响,使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增强其专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此外,本次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个体的差异,即使使用精密的设备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实验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所以最好在实验后对被试进行访谈,将科学的方法和主观的感受相结合,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其次,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本研究只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利用自制的教学ppt作为实验材料,存在一定的局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基于眼动实验的曼陀罗绘画训练在提升中学生专注力方面具有积极效果。这一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式,适当引进并开展相应的曼陀罗绘画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注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对于本次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研究进行完善,将眼动实验更好地应用到教育领域。

猜你喜欢
曼陀罗眼动注意力
曼陀罗的美与毒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让注意力“飞”回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金色曼陀罗不同播种期的生理指标测试试验
木本曼陀罗的写生方法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
眼动技术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