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科普教育形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以金昌市博物馆为例

2023-03-05 01:55李小娟金昌市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3年36期
关键词:金昌市科普活动馆藏

李小娟(金昌市博物馆)

作为社会公益文化宣传机构,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及职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实现社会教育、提升全民综合素质。随着科普活动的广泛组织,博物馆不断拓展职能使命,实现向中小学的下沉。在科普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至关重要。除了传统的围绕馆藏文物进行展示与讲解外,博物馆需要改进组织方法,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价值,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对科普活动形式的创新与改进,可以提升博物馆的活动组织能力,进而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一、博物馆概况

金昌市博物馆成立于2010 年,总建筑面积为2.3 万余平方米,属于国家三级博物馆。金昌市博物馆在创建伊始,积极布局藏品收藏与展示、文物科研与教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博物馆积极向科普教育领域拓展,尝试通过科普活动的形式宣传文化知识与城市形象、提升全民教育认知水平。作为回馈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金昌市博物馆自2018 年以来,共举办、引进各类科普性展览近50 个,接待参观40 余万人次。在科普领域积累多年,金昌市博物馆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创新的工作形式,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甘肃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甘肃省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甘肃省巾帼文明岗”“金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配合业务功能的拓展与实施,金昌市博物馆积极开展数字化硬件建设工程。在“探索天地”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设置阅览区、数字博物馆体验区、VR 观影区、金博学堂、文物拼图区等区域,青少年活动中心功能区的建立,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能空间。在多年的科普活动实施中,金昌市博物馆分析了当前开展科普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分析与解决,有效推进了科普活动,尤其是“智慧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科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普展示形式单一,限制科普活动吸引力

在传统博物馆服务项目中,科普展示是重要的环节。结合特定的主题,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开展科普活动。通常情况下,博物馆只是将馆藏文物进行简单的展示和讲解,难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馆藏文物被放置在玻璃橱窗后,配合讲解员的介绍,参观人员可以获得基本信息。但是,很多时候参观人员对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以及科普活动的重要意义存在兴趣。但这些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是简单地参加科普活动、听讲解员讲解、观看藏品展示就能够实现的。为此,需要围绕馆藏文物和科普活动主题,创新多元化的推介形式,综合应用声、光、电和数字技术,对馆藏文物信息和科普活动主题信息进行推介。

(二)馆藏文物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多元化科普活动的需要

单一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建馆主题和特色,馆藏文物资源难免有限。金昌市博物馆承担的科普活动的数量、类型和规模逐年上涨,对馆藏文物的类型和数量需求都在增加。为了突出科普活动的主题多样性,博物馆需要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加强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由于馆藏文物大小不一、很多都很贵重,因此,大范围对文物资源进行调动具有相当难度。可以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将馆藏文物的信息进行存储。利用云平台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网络信息的形式供科普活动利用。通过对馆藏文物资源进行扩展和多样化处理,尤其借助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可以增加馆藏文物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多元化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博物馆科普人员能力素质难以满足复杂化科普活动的需求

博物馆科普人员是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的生力军。但是,由于思想观念、薪资待遇等的限制,博物馆科普人员的上进动力不足,能力素质存在缺陷。例如,很多科普人员认为,只要能够对馆藏文物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对科普活动的主题进行介绍,就可以满足职责要求;部分科普人员认为,科研活动是对馆藏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博物馆的主业工作关联性不大,没有必要开展科研项目的申请与研究。这些观念的存在,限制了科普人员对自身能力素质的挖掘。作为博物馆的一员,必须要意识到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不是简单的介绍和讲解,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对馆藏文物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参观人员的特点组织实施科普活动,才能提升科普活动的针对性,进而获得大众的欢迎。

三、科普教育创新方法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科普展示水平

为了提升各类馆藏文物的展示水平,金昌市博物馆充分挖掘和利用馆内展览教育资源,加强基地建设。一是对原有“金昌古生物化石展”进行改造提升,开辟“恐龙乐园”展区,增设互动体验项目,增强孩子们的认知感,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二是精心打造博物馆探索天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探索天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置阅览区、数字博物馆体验区、VR 观影区、金博学堂、文物拼图区等区域,通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历史文化传播力度,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展示水平提升之后,相关科普活动实施效果良好,如图1 所示。

图1 科普活动实施水平提升效果(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二)加强馆校合作,开展科普“第二课堂”

金昌市博物馆积极与市内中小学开展互助共建活动,统筹协调多方资源,提升科普活动的组织效果。博物馆先后与全市14 家中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博物馆成为金昌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每年围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科普主题活动40 余场次,吸引学生及家长20000 余人次参与其中。另外,以流动展览、专题讲座、动手制作等形式,开展“金博快车进校园”主题科普教育活动20 余场次。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将课堂学习与互动体验相结合,使科普知识、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未成年人的心中。金昌市博物馆走进中小学以及与师生互动的实施效果如图2 所示。

图2 博物馆与中小学互动效果(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三)举办特色活动,扩大科普宣传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金昌市博物馆以各种特色活动的组织为契机,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科普宣传力度。自2019 年以来,举办以“金川龙”为亮点的《金昌古生物化石展》,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举办《见证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金昌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主题展》,引进敦煌研究院《“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酒泉博物馆《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失海外文物复制展》、阿拉善博物馆《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进击的恐龙”——延续亿年的生存之道》《机器人走进生活展》 《“蝶影霓裳”——蝴蝶标本展》 《妙音莫高——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等特色科普性展览。尤其是恐龙展,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金博·看恐龙”口号一呼百应,金博成为全市青少年的“网红打卡地”。先后开展了“来龙趣埋——我是小小考古家”“金川龙·亮起来——手工制作恐龙灯笼”“梦回远古,相约恐龙时代”以及针对低幼儿童举办了恐龙拼接、恐龙涂色等特色科普活动;同时,结合馆藏文物资源,开展了汉简(简牍)书写、拓片体验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体验等科普教育活动,精心打造“博物馆里我当家”“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系列科普活动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典型科普活动的实施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博物馆特定展览宣传与展示效果(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四)利用数字技术推进线上科普,开展云端推广

数字技术的进步扩大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使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加强。为了进一步扩大金昌市博物馆的影响力,多种数字信息技术被应用在科普活动中。

首先,金昌市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了信息采集,将相关数据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基于这些数据,金昌市博物馆将各类藏品进行3D 建模,并购置一批数字化设备,将3D 建模数据导入相应设备,供观众调取查阅。

其次,金昌市博物馆依托馆藏特色资源——金川龙头骨化石,历经半年时间,设计研发数字化社教课程——金川龙的奇妙旅程,利用新媒体技术,以视频传播和游戏闯关的形式,寓教于乐,让观众了解金川龙的前世今生,体验难忘的学习和文化体验之旅,加深对金昌历史文化的了解。

再次,在2019——2022 年,特殊的三年期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居家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新媒体技术,举办线上展览,让市民们足不出户,享受博物馆带给他们的文化大餐。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线上举办“文字的演变——从金昌历史文物中寻找记载的印记”,让孩子们认识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特点,看到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古文字的独特魅力。

最后,将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及展览及时分享给广大观众,进一步宣传金昌历史文化知识,提升金昌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数字推广活动效果,如图4 所示。

图4 数字推广活动效果(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五)培养研究型人员,提升博物馆的科研软实力

在博物馆各项工作落实中,科普人员的能力素质是起决定因素的。作为博物馆科普人员,很多人以为只要做好科普讲解工作就可以了。在科普活动实施中,对馆藏文物和科普活动内容进行讲解是最基本的需求。除了讲解基本内容之外,博物馆科普人员还需要对文物和活动的关联信息有清晰的认识。此外,金昌市博物馆定期开展讲解员基本能力素质培训,在培训活动中,将各类文物和科普活动的介绍信息整理公布,供所有人员进行交流学习。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业务大比拼活动,通过奖惩机制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博物馆对新入职的人员信息进行统计,重点分析其学历水平、年龄分布、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安排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员组织实施相应科普活动。

金昌市博物馆还鼓励馆内人员参与到文物知识研究项目及学习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专题科普讲座,组织人员就科普活动的组织方式、协调处理方法、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通过以上措施,博物馆人员的业务能力、研究能力及服务水平均获得了提升,接待能力得到了加强,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四、结论

金昌市博物馆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形式创新研究,不断改进科普活动组织效果。针对当前科普活动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金昌市博物馆加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科普展示水平;加强馆校合作,开展科普活动“第二课堂”,推动科普活动走进中小学;结合不同主题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扩大了科普宣传的力度;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对科普活动形式进行拓展,推进线上科普的实施,开展云端推广;此外,还不断提升馆员的能力素质,为博物馆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助力。

总之,通过创新科普活动的实施方法,博物馆可以有效节约经费开支,实现科普活动效益的提升,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金昌市科普活动馆藏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馆藏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喵?我能听懂你说话!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小兔子不倒翁
金昌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