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3-03-09 18:57白国庆刘晓楠昆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转型数字化

文/白国庆 刘晓楠(.昆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数字经济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推进体育产业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经济扩大范围经济效应优势,重构与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以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价值,强化体育产业抗风险能力,借助数字技术增添体育产业发展新要素,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持续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要点

(一)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价值提升,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加强消费者与体育产业生产主体间的互动性和紧密性,实现体育产业价值再创造。目前所实施的政府计划和体育市场融合机制,有利于增强数据价值在市场中的渗透性,以提升市场管理效率和治理效能为切入点,并通过数字技术协助体育产业主体将用户需求向产品订单转化,需求信息与数据向生产指令转化,形成具有数据追踪、数据溯源等功能作用的反馈机制,以此保证体育产品生产时效性,精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让生产与消费在不断优化的供需体系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二)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发展新要素,促进体育产业运作效率提升

首先,围绕体育产业价值再创造对数据要素的生产价值进行激活,以2021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为指导依据,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在体育产业生成过程中合理融入数据要素并完成价值创造,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1]。

其次,通过提升数据资源在体育产业生产中的要素地位,加快传统体育产业生产模式创新。基于数字经济背景,数字化知识、信息、大数据等均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发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手段为依托,将其融入体育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协同服务体系构建,以此促进体育产业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体验服务,让新时代下体育产业生产摆脱对土地等传统要素的依赖,全面推动体育产业生产与管理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夯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最后,发挥数字技术驱动作用,优化体育产业资源要素配置。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将以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维贯穿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体育产业,打通体育产业创新要素流通壁垒,在实现体育产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能推动体育产业深层次、高端化发展。

(三)以数字转型加强企业跨界合作,满足体育企业转型升级需要

基于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将体育企业与生态参与者进行广泛连接,运用体育信息化、体育数据共享等方式加快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数据网络作为不同企业产生相互关联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协同构建更为丰富的生态创新空间,让体育企业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效果明显等是数字经济鲜明的基本特征,对体育企业新动能培育、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均有着一定作用。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消费结构,将体育消费转成体育产业结构核心,以体育智能化、服务化制造为导向,加快体育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此将服务型消费动力充分释放,同时也能有效激活体育企业竞争意识,更加注重高端类、运动健康类等体育用品的设计研发,拓展体育产品销售渠道,满足体育企业转型升级需要[2]。

此外,立足“数字经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整合现有资源要素,提炼与整合具有通用性的资源,既能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又能通过调整资源投入比例促进产出效率提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搭建强化体育企业间相互关联的平台,加强体育企业间技术交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企业间协作性,为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经济如何持续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

为了解决体育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应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体育产业供给端数字化建设力度,既能为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又能促进我国体育行业经济有效增长。具体操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基于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建立体育产业与旅游、财政、金融以及税收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利用现有政府政策在体育数字化治理中的调控与示范功能,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体育数字化治理成效,又能满足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以某省市所出台《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政策为例,提出在公共服务类等重点应用中融合数字体育,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政策精准落实,在此基础上助力体育公共服务“跨部门合作”“多业务协同”“场景化应用”的框架建立,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基础[3]。

二是加强政府数字化监管,提高体育市场运行水平。政府部门需要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作用,着力推进廉洁政府深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同时在自我管理监督中逐渐形成数字化思维,并落实对体育市场运行的监督和管控,形成数字化监管机制,面向公众设立消费投诉窗口,做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监管体育市场。发挥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势,切实强化体育市场信息化监管,收集与整合各项数据信息,为完善体育市场运行信息化监管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各项决策合理性、科学性,助推多维度且相互嵌入的体育市场合作治理工作格局构建。例如,某地区基于体育数据资源共享建设体育基础数据统计系统,通过该系统分析体育市场运行大数据,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各区域智慧数据中心无缝对接,与区县体育部门信息系统互通互联,与市级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以提升市场数据分析与运用能力强化体育市场监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切实提高体育市场运行效能。

三是提高政府治理服务工作水平,落实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转变原有体育行政审批机制,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为体育产业领域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提供优惠政策,夯实数字体育发展的财政基础。以某省为体育产业发展所出台的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为例,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体育产业项目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专项资金补助,避免因资金不足而阻碍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有利于调动传统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注重数字政府打造,实现全面开放体育产业共享数据。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政府层面的各项工作中,着力于打造数字政府,建立“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机制,并基于原有基础设施搭建“政府采购云平台”,引领体育装备采购数字化转型,既能完善政府服务,又能提高数字政府效能。

(二)以实现数据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利用技术红利增强企业协同性

数字技术是支撑数据要素流通和应用的有效手段,是体育产业各环节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于此,以实现数据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利用数字技术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协同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数据要素红利释放,加快核心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为了将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将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发挥数据要素重要作用,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例如,某运动品牌以人群画像数据处理方式将产品信息与服务向不同消费者进行精准推送,同时可以通过电子价签呈现商品价格浮动变化,提升用户消费服务体验感。

(2)释放潜在价值,着力打造体育服务生态圈。围绕体育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通过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整合各类运动服装品牌、健身APP、体育赛事视频直播等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壁垒,重构“人、货、场”关系的新零售模式,打造一种全新且满足线上体育服务和零售需求的运作模式,即使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均能为不同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体育服务和优质产品。

(3)调整数字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比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例如,迪卡侬在中国全球首发“迪宝”智能机器人,以RFID技术为核心,将其应用于体育产品自主收银、全自动化盘点、商品防盗以及特殊商品追溯等多个环节,既方便库存管理,又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消费者购物体验。通过拓展“体育+科技”“体育+健康”等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渠道,给予广大消费者更多运动选择和个性化服务,全面促进体育产业新业态发展,助推中国体育经济和健康消费协调发展。

(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着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强力支撑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建设过程中,加强满足云端海量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应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能够将典型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同时基于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机制打造体育云平台,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下体育全面上“云”的目标。例如,基于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机器替代人等技术集成应用,提出与制定体育场馆物联网解决措施,全面增强体育场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切实提高运营效能,并创建实时的数据采集场景,实现对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开放数据、公共场所安全状况的实时掌握,夯实体育场馆提供竞赛、娱乐、商业、康养、旅游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支撑,助推消费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加强智能体育场馆标准化建设,通过市、区县共建的方式,扩大全市智能场馆的覆盖面[4]。

其次,强化市场化运作,将更多民间资本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能有效调动体育科技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又能为新型基础设施完善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并逐渐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多元参与建设的新格局。例如,杭州市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以对外招商的形式将民间资本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业数字体育场馆,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体育产业集群培育提供基础保障。

再次,推动体育企业福利制度革新,建立足够灵活的数字化机制助力专业人才培育,在体育企业内部人才管理中贯彻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匹配理念,提升人才参与业务活动的参与度,并给人才更多选择机会。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员工福利系统,该系统将为使用者提供福利发放通知与领取、福利供应商筛选等功能服务,将数字技术与员工福利制度有机结合,在实现体育企业降本增效目标经营目标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核心人才流失问题。

最后,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发挥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阵地作用,迎合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此基础上培养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人才;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等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基地,打通产业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壁垒。例如,某地区高等院校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与相关企业协同促进体育大数据产业领域建设,以此为高校体育科研、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与支持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从而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增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规范性,拓展数字体育应用场景

随着体育与科技、教育、旅游、健康、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更多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打造了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因此,立足数字化发展需求,加快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创新融合。一方面基于数字化经济背景,利用数据要素复制无限性、传播高效性等优势,进一步促进体育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提高,为体育用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提供实践路径,积极探索体育产业“数实共生”新业态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以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依托,改变体育产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体育产业生产运作效率,节约体育产业生产全链条中各环节成本,实现体育市场供给与需求二者精准匹配。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助力中国体育经济和健康消费发展[5]。

积极拓展数字体育应用场景,将体育核心产业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发挥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优势,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个人偏好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完成用户画像模型建立,为不同体育消费者提供精准营销服务。此外,重视体育产业行业标准的健全和完善,增强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规范性,利用平台经济的协同性、开放性等特征,搭建全新且符合平台经济发展需要的监管体系,改善体育市场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公平性。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健全与完善我国体育产业行业标准,调整与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切实提高体育市场运作监督效能。结合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制度手段加快体育市场法治建设,提高体育市场运作规范化水平,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上的市场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数字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发展,以数字化手段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体育产业数字化建设,满足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转型创新需求,促进体育产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能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传统体育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完善产业结构优化扶持政策,着力解决体育产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种阻碍问题,夯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从而将数字经济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