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研究

2023-03-11 10:31黄娜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黄娜

[摘 要] 叶圣陶先生关于“不教之教”的教育理念,是国内最早的关于趣味教学的探索成果,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到数学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营造轻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上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融入现实案例、善用设施设备、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趣味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次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需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方式要更具科学性和人性化。具体到数学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上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趣味性,营造轻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趣味教学既是教学更具科学性和人性化的体现,也是叶圣陶先生关于“不教之教”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打造趣味课堂,落地趣味教学,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趣味情境,营造乐学氛围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实用性等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把握这些特点,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采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免感到乏味和厌烦,但是有趣的故事则可缓解这种消極情绪,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在教学时引入好玩易懂的故事,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动漫故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课堂导入。这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抓住教学内容和情境之间的联系,寓教学内容于卡通故事之中。开课前,教师可通过提问进行课堂预热:“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老师看过《汪汪队立大功》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动画片吸引过来,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并且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者故事情节。顺利导入课程后,学生就会关注教师的举动和话题。教师要趁学生情绪高涨,引入教学情境:(1)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在这个动画片中,大家还记得汪汪队向小镇居民分发食品的场景吗?”(2)接着提问:“同学们有观察到汪汪队是如何分配的吗?”(3)引导学生思考:“汪汪队在分配前应该准备多少食物呢?”这样,“100以内的加法”就能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开展。可见,使用故事情境进行导学,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做到寓教于乐。

二、融入现实案例,提高运用能力

小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融入现实情境等方法来进行引导,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从而培养其数学形象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融入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合理地将情境教学方式和生活需求相联系,能够极大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即可将现实问题引入教学情境:“今天是小军的生日,爸爸、妈妈和妹妹买了个大蛋糕为他庆祝。现在小军要切生日蛋糕了,小军应该把蛋糕分成几份呢?”当有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快速回答应该分成4份时,教师就可以导出分数的含义:“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蛋糕当作1,那么这4份蛋糕的任何一份都可以表示为[14],这种把单位‘1’看作一个整体,并且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作分数。”对于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多举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中的应用来理解。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把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然后提问:“其中的5厘米是尺子的几分之几呢?”这样,通过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

三、善用设施设备,丰富课堂内容

如今,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工具已不再局限于黑板和粉笔,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教学资源获取更加便捷。我国目前推行的新课改指出,要顺应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科技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发展。

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电子白板上快速完成标准的圆柱和圆锥等图形的绘制,节省课堂时间。绘制完毕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不同,并拿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对比电子白板上的几何图形透视图与实物之间的差异。有了对比观察这个学习步骤,在讲解图形特征时,学生就能更快地理解和吸收,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另外,依托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使用视频等动态学习资料对点、线、面、体的形成和联系进行细致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视频的演示自己尝试用电子白板绘制几何图形,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空间思维。善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设施设备,能够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四、开展实践活动,检验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展示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通过考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习题和实践活动作业,既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落实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摆脱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尝试自己画圆并动手制作圆形。当然,教师除了直接教授制作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检索其他制作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可以让他们对圆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寻找圆”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圆,启发他们在观察时钟、水杯、碗等事物时总结圆的属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将两个或者多个圆组合成新的图案。学生上交各自的作品后,教师再组织他们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进行简单说明,并对有创意的组合图案进行点评和奖励,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语

不教之教,理趣共生。打造趣味课堂,落地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上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融入现实案例、善用设施设备、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宗丽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2(3):184-186.

[2]张传辉.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3):59.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