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困境与对策

2023-03-12 09:50肖沁
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课生命思想

文∣肖沁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近年来,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2020年,《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重。[1]2021年,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由此可见,国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

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让高中学生“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方面顺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然而,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项重要工作却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师素养、教育合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且亟待解决。

一、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困境

(一)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研究滞后

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在整体上仍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当前,我国学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不同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不同见解。虽然我国多个省市相继颁布《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但是内容都较为笼统,相较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不够成熟,对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研究相对不足,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鲜有开设,更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现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已有的生命教育内容尚待进一步完善。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没有专门设置生命教育的教学单元,已有的生命教育内容呈现隐蔽性特征,而且不够丰富和完善。所以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还是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理论知识欠缺和教学经验不足、资源挖掘不充分、缺乏明确的教学参考等问题,大大阻碍了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进程。

(二)教师生命教育专业素养相对欠缺

教师工作强度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提升生命教育素养。自2019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改版之后,教材内容较以前更加丰富,考点考法较以前更加灵活,这不仅让教师的日常教学节奏紧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完成课时教学任务外,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备课、听课、制题、批阅作业和考卷等工作以及参加教研活动、学校会议,部分教师还兼着学校行政职务或者面临教学竞赛、教研课题尤其是职称评定带来的压力。当教师长期处于繁忙的高压状态,往往无暇顾及对生命教育的探索,忽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和研究,有时候教师自身都可能产生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无形之中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学习不足,缺乏进行生命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无论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还是在入职前后,接受生命教育专业培训的机会都比较少,生命教育的专业理论学习不够,专业能力训练不够,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不多,教师之间也鲜少交流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长期缺乏相关专业培训和学习,教师就会因为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的素养,最终在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捉襟见肘、不知所措。

(三)生命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整

生命教育评价标准呈现模糊、随意、不稳定等特点。生命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内容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的动词表述大多是“认识、体会、养成”等,缺乏操作性和外显性。[4]这导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模糊性、随意性、不稳定性,这些特点也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仍然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由于高中生内心世界具有隐蔽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传统的知识性考试尤其是纸笔测验可能无法真正实现评价的目的。然而涉及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不够全面、客观、公正,评价的导向性功能发挥有限,容易偏离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

评价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是生命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缺席教学评价活动,不仅会让教学评价结果失真,也会间接导致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正因为评价主体长期单一固定,高中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难以从评价反馈中及时发现学生身心的成长变化,也无法多方面衡量学生的生命发展情况。

二、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优化对策

(一)丰富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是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具体的生命教育教学内容既意味着教学有了明确方向和参照依据,也让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具操作性。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本必修教材为例,我们可以发现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日常,大量生命教育内容隐藏在教材相关知识点中,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以下是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的简述。

如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生命教育知识不够明显,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人类社会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史,教育学生从中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量。

表1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如表2,《经济与社会》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呈现隐蔽性特征,蕴含在企业的经营、新发展理念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点中。本册的综合探究栏目中的生命教育资源非常值得教师挖掘并设计相关议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树立并坚守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如表3,《政治与法治》中的生命教育知识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生命在政治生活和法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在培养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同时,意识到实现生命价值应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表3 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如表4,《哲学与文化》中教学内容较多,生命教育知识丰富,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探索联系、发展、矛盾等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

表4 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2.广泛引入教材外的生命教育资源

除书本上相对有限的知识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要广泛引入教材外的生命教育资源,尤其是紧跟时代潮流、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且获得更多生命体验的资源。

第一,结合新闻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思考。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鲜的热点资源可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素材,让学生对时政热点的观察更加敏锐,感触更加深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将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重大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更加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第二,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抓住重要时间和关键节点作为教育契机,能让生命教育更加应景,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例如:借助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或者植树节、环保日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之际,可以进行生命感恩教育,加深学生内心的生命情感。在某些时间节点,教师在课堂插入相应的教学小环节或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一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生命素养乃至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补充生命教育知识,拓展学生的生命视野。当代高中生对死亡教育、生存教育等知识非常感兴趣,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却是缺失的。教师要勇于创新突破,善于授业解惑,灵活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其求知欲望和成长需求。同时,引导他们解决生命困惑,增强生命韧性,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提升重要的生命发展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了在言传身教中完成生命教育的使命,首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在进行生命教育之前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平等性,对生命进行人性化解读,培养自身对学生的关怀。

教师不仅要让课堂气氛充满温暖的生命气息,打造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课,更要和学生形成平等融洽的关系,用自身的温度和情怀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吸收知识,接受生命教育的洗礼。尤其要重视语言的力量,多使用温暖的语言关怀学生,当学生感觉被尊重、被关注时,也会慢慢变成温暖的人,向他人传递关怀和爱,最终这种体验会转化成学生自身的生命素养。

此外,真诚相待、坦诚交流应该成为师生之间的相处状态。教师要秉持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学生观,细心和耐心地看待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各方面需求,尽可能给予关心和帮助,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潜能的最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悟生活美好,体会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重大意义。而当学生充分信任教师之后,遇到困难就会及时向教师敞开心扉,寻求教师帮助,从而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

2.掌握生命教育理论与方法

从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上说,教师不仅要全面学习专业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内涵等问题,熟悉应对生命困境的方法和技能,还要了解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生命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国内外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生命教育提供的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思维工具和方法。总之,教师应该以全新的知识观丰富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内涵,从而解决“不敢教”“不会教”“教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从生命教育的科学方法来看,要用“生命化”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生命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鲜活有力地呈现出来。生命教育的主要方法有讲授与感悟、活动与探究、情境与体验等,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还可以在掌握生命教育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其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生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提升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掌握生命教育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要积极将相关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主动体验、感悟、反思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从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比如围绕一节课中生命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进行反思,详细记录成功之处,回顾梳理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课堂上学生对于生命教育内容提出的独特见解也可以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教师今后的教学思路。教师除了在教学日志、工作报告中反思总结经验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情况,积极申报课题项目或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生命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层面也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帮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可以邀请专家教授进校,针对生命教育前沿问题,对教师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还可以支持教师开展“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专题集体备课会和研讨会,鼓励教师大胆分享自己课堂中生命教育教学实践的案例和心得,在思想碰撞、经验共享中整体提升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教学能力。

(三)健全生命教育的评价体系

1.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观、发展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基于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生命内驱力。在评价学生时,教师需要平等对待学生,更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了解观察学生状态,尤其对待后进生,切不可挖苦讽刺;对待性格沉闷、自我封闭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式,激发高中生的生命热情,促进生命的不断成长。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是生命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完整,结合学生在生命教育目标下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对生命个体进行综合评价。

2.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生命教育的评价方式不应单纯依靠考试,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学校可以统一建立生命教育记录档案袋,档案内容以建立开放多元的学生成长记录为主,结合对品德养成、行为习惯、特长、自我总结与展望等的记录,评价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发展能力和生命价值观情况。同时,将每学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活动纳入生命教育记录档案袋及其评价机制,在一定阶段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想和行为表现、实践合作态度进行等级评价和督促建议,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如此一来,生命教育记录档案袋既能让生命个体的成长有迹可循,也能引导师生在共同反思中教学相长。

3.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在高中校园里,生命教育本身就是面向有活力的高中生开展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自身及其群体的感受和心得。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班级会议、小组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生命教育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思生命意识,充分理解生命发展的历程,切身体会生命价值的升华。

生命教育评价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中的师生,家长乃至一些社会人士都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见证人。在开家长会时,教师可以请家长对学生近期在家庭的表现进行反馈。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后,也可以向相关单位负责人或者社会人士了解学生的表现。借助以上契机,学校和教师就可以将家长、社会人士等主体的评价作为生命教育评价的重要参考,聚集各方关注和支持,健全完善生命教育评价体系。

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生命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进程中,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外的生命教育教学内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健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高中生生命教育在每一个阶段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和教育内容的平衡性,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让其掌握必备的生存发展技能,在追求生命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生命价值。

猜你喜欢
政治课生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