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15 03:05常微微朱丽君温丽影金岳龙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卫生案例教学法

常微微,朱丽君,温丽影,朱 玉,金岳龙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安徽 芜湖 241002)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思维,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为公共卫生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社会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学理论学习抽象难懂、逻辑性强、内容枯燥[2],而实际应用又灵活复杂,往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求卫生统计学课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Seminar教学将讨论应用于课堂,促使学生能够与授课老师自由互动沟通,营造师生灵活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核心理念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观意识和新行动能力,培养学生拓展、勇于探索新事物思维能力。研究团队尝试将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应用于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实践背景

(一) 卫生统计学学习研究现状

卫生统计学内容的性质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据已有研究显示,虽然在学习卫生统计学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较好的学习欲望[3],但在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表示学习难度大,自身应用能力不足[4]。贾月辉等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统计方法运用不规范、不合理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部分反映了学生“卫生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应用能力不足,如部分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统计学重要知识,标准差与标准误概念模糊不清,难以正确区分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等内容,并且很多学生不能根据资料类型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胡富勇等在其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缺乏,可能因为该课程数理公式多,学习难度高,难以联系实际[5]。王琪团队研究结果同样提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卫生统计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主动性不够、课堂互动交流较少等现象,导致其为达到预期学习效果[6]。既往研究结果提示,“卫生统计学”对学生而言,普遍存在难学、难懂、难用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则难以正确运用[5]。“卫生统计学”老师应将章节内容进行多样化设计,以学生易理解和接受度较高的章节内容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模式优势

Seminar教学法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其宗旨是在章节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进行思维之间的碰撞,达到学习的目的[7]。Tricio等研究表明将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作为主体的教育方式适合进一步大范围的推广。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习参与人员在授课老师的帮助下,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变原始课堂的严肃氛围,重新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融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锤炼其解决实践中各种困难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是现代化教育颇为青睐的一种教育方法[8]。无论是Seminar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在各个科研领域均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但是Seminar与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联合教学的报道较少。鉴于卫生统计学课程特征,严谨抽象、逻辑性强,含有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等学科特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该课程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以应试为主,无法满足统计思维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需求。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得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合二为一,搭建“讲授+讨论”的多元框架模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目标。该教模式也能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相互启发成为可能,这改变了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实现双向教学。

二、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一) 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案例

依据Seminar的特点、结合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师对重难点章节精选统计学案例,如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同时制定教学计划,保证理论授课与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同步进行,以期开展教改研究的同时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如假设检验章节,正面案例如下:欲了解某地正常成年男性静息心率的平均水平,某研究者在该地随机抽取了135名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静息心率的均数为78.82次/分,标准差为9.85次/分,则认为该地正常成年男性静息心率的平均水平为78.82次/分。问题1:“该资料为何种类型资料?”问题2:“以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78.82来代表该地区正常成年男性静息心率的平均水平是否合适?”问题3:“怎样估计该地区正常成年男性静息心率的平均水平(95 %)?” 问题4:“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性静息心率95 %参考值范围?”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章节,教师收集反面案例文献(存在统计学错误已发表的文献)或改编自往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每一个案例都设计不同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向,如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错误辨析能力和科研反思能力等。

(二) 教学实施过程

“卫生统计学”开课对象为2020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和2022级预防医学(专升本)学生,理论采用正常的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选择4个中重点章节(假设检验、t/F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各安排1次 Seminar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实践教学(2节课,80 min),并依据探讨的实际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方案。具体安排如下,一是课前准备。教师提前1~2周通过雨课堂或qq群发布Seminar 主题与案例、并向学生说明具体的Seminar实施过程。每个班级的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一般4~6人(其中1人为组长)。授课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包括文献资料查阅、案例问题分析与讨论、制作ppt等,为课堂汇报做准备。二是课堂实施。首先授课教师介绍Seminar 主题与案例、汇报小组等内容;然后参与小组代表对所发案例问题进行汇报,可以选择口头或者ppt等多种形式进行汇报,汇报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全班同学开展交流,汇报小组进行解释或反驳;最后教师作简要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三是学习反馈。汇报小组根据自己分工的职责完成任务后,将资料交至授课教师并及时反馈;教师按照课程要求发布配套练习题和Seminar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并及时收集教学问题。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汇报材料、课堂汇报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分。

三、教学效果评价与思考

(一)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方面的将知识“言传”于学生,教学任务也转化为讨论内容的引导、课堂气氛的引导。本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对于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Seminar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显示,学生对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总体比较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占96.1 %(98/102),一般占2.9 %(3/102);同时91.1 %的学生希望通过案例进行统计方法的学习,7.9 %的人持无所谓态度,只有1.0 %的人不希望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由此可见,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认可该教学法,并表示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提高了对课程的认知。

(二)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实践性较强。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达到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基本要求,但是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略有欠缺,在实践工作中更是缺乏主动思考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课堂Seminar讨论环节,小组内针对案例的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对某一内容的认识理解更为深刻[9]。同时教师的引导、提问促进了发散思维等知识结构的激活,加强了统计方法的实践应用。随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3 %的学生对相互讨论学习的效果比较满意;40.6 %的学生认为科研思维能力提升很多,43.6 %的学生认为科研思维能力有一定提升;55.4 %的学生认为其统计应用能力提升很多,43.6 %的学生认为其统计应用能力有一定提升。杨吉星团队研究同样发现,案例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知识,紧密联系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常见统计学问题的能力[10]。

(三) 全面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素质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尊重、信任并放权给学生;课前付出更多的时间设计案例、模拟课堂中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过程。随着新的教学模式持续的开展,授课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均获得了提高,具备了更好的课堂驾驭能力。随堂教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体比较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和满意占93.1 %(95/102),一般占6.9 %(7/102);98.0 %的学生满意于教师的教学态度。采用教学质量评价量表(SEEQ)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维度得分(总分5分)由高到低为:作业(4.35±0.62)、个人交流(4.17±0.51)、热情(4.13±0.56)、组织(4.10±0.53)、群体互动(4.04±0.62)、考试(4.02±0.50)、课程拓展(3.98±0.56)。得分最高的为作业维度,最低为课程拓展维度,研究结果提示,后期授课教师在课程拓展方向应该加大力度教学。

(四) 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通过教学观察发现,Seminar结合案例教学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课前未预习或者预习时间较短,在校期间未参加过类似活动,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紧张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讨论、发言环节出现占用时间较长的现象,从而使原计划授课安排进度不同步,未能达到相关章节知识点学习的目标,也未起到科研思维训练的作用。接受和熟悉Seminar教学法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较差。脱离了老师的讲解,部分同学反映面对案例时比较茫然,不知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学生快速地适应Seminar 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如何实现教学结合、师生合作共赢是本次改革项目的关键问题。二是参与讨论的学生占比不高。三是学习小组合作度不高。有些学习小组成员不是很熟悉、甚至存在“搭便车”心理。后期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小组组长轮换制或者随机抽取组员进行汇报来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卫生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卫生与健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卫生歌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