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式学习:汽修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3-03-17 11:54黄狄刚
时代汽车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核心能力学生主体

黄狄刚

摘 要:目前中职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本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循证式学习,主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及技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理论询证、逻辑析证、操作验证、总结辩证、创新拓证等五个教学环节,分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循证式学习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评价、 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

关键词:循证式学习 学生主体 高阶思维能力 核心能力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ourses, students' main learning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simple imit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s weak. By guid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evidence-based learning, this project mainly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stages through five teaching links: theoretical inquiry, logical analysis, operation verification, summary dialectics, and innovative evidence. Through evidence-based learning, students will eventual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such as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creation, thereby enhancing students' core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Key words:evidence-based learning, student subjectivity, 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 core competence

1 当前汽车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教学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建立与培养较少关注。学生既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也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结果导向下的教学模式,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无法有效建立。

问题1:依附从属,缺乏思维能力养成机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流程是否完整,学习结果是否达标,均无法自查,需要通过教师才能确认。另一方面,对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以求助教师为主要解决方法。学生没有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也没有获得独立思维能力提升的机会。

问题2:结果指向,缺乏思维能力提升载体

基于结果的教学指向下,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式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是否成功推进,小组是否正确操作等目标为主要教学目标。关注重点向项目实施结果过分倾斜,学生核心能力锻炼缺乏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对是教师操作演示或視频演示等的模仿。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升缺乏有效载体。

问题3:校企脱节,缺乏思维能力拓展渠道

汽车维修行业是技术更新比较快的行业,企业中的技术更新速度代表着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但目前的汽车实训课程内容相对企业岗位需求而言尚不匹配。

教师在基于结果的目标指向下,为确保教学进度,所进行的教学预设会将易错、不易操作的学习内容做一定处理,导致教学用车与维修车辆脱节;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对实际问题,不具备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缺乏思维拓展渠道。

2 循证式学习

2.1 操作定义

循证式学习,注重课堂上问题或项目中所包含的学科知识内在联系,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证据的收集和利用,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诊断式闭环修正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及应用水平,提升学生整理、分析、辩证、综合、创造等思维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2.2 循证式学习实施框架

根据企业岗位实际,整合企业维修行为,通过理论寻证、逻辑析证、操作验证、总结辩证、创新拓证等五个教学环节的设定,为思维能力提升提供主要活动载体。学生根据证据导引完成各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相应思维活动,并通过各教学环节中学习证据的呈现,使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可查询可评价,确保思维活动真正发生,保证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提升。

3 循证式学习实施路径

引入企业维修实例,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利用常见维修案例作为日常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时更新的维修内容,为学生积累技能经验提供载体,帮助学生快速转变角色,为后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根据对汽车维修企业作业流程的总结与分析,发现汽车维修作业过程,都遵循一定的行为逻辑,维修人员操作过程是维修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的过程。相对而言,学生维修思路的建立也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建立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提升,是可以通过行为进行引导的。

3.1 理论询证,证据引导下学生主体意识地培育

基于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书本知识往往是落后与技术更新。因此,理论循证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按图索骥。学生在理论循证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活动不再仅仅是收集整理,还包括查找、对比,分析和判断。理论证据的确认,需要通过学生对实物和维修手册内容对比分析,最终进行判断确认。例如,汽车构造与拆装上册中润滑系统章节,对于机油压力开关位置的介绍,其理论内容落后与实际使用车型,AJR车型的机油压力开关均布置在机油滤清器底座中,而不是在凸轮轴处。学生在实物查找过程中,发现理论内容与实物产生明显差异,通过实物与理论内容对比判断,从而确认实物所在,修正书本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证据导引,对相应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总结和归纳出有用信息,比如从维修手册中确定拆装步骤、具体操作规范要求、是否需要专用工具等理论证据,为后续证据印证提供理论铺垫。教师提供的证据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指定了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但又不直接作用于学生查找、比较等思维能力锻炼过程,因此在保证课程进度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在寻找提供证据的过程中,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3.2 逻辑析证,闭环修正中学生自主思维地形成

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元件工作过程,分享当前故障所确定的故障范围、维修方案。通过对所循证物品外观以及工作过程的模拟示范,确认理论循证内容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确认故障范围,设定维修方案。对操作注意事项、工具使用、操作要点等内容进行循证,为后续操作循证奠定逻辑基础。根据闭环修正学习逻辑,学生所提供的逻辑依据应足以支撑其完成后续实际操作。如若不然,就需要对该环节重新循證,直到能提供正确的逻辑证据为止。

案例1:在《通用系制动片拆检》课程中,第二小组在顺利完成维修方案制定后,提出实际操作要求。

企业师傅提问:按照你们的维修流程是可以完成本次任务,但我想请问制动片在拆卸前是否只需要松开紧固螺钉?是否需要其他操作?

不能准确给出答复后,该组对理论基础部分进行了再学习。发现制动钳在制动液未释放的前提下,无法有效放松的情况,及时补充了操作流程,确保操作顺利进行。最终在课内成功拆检了制动片。

汽车维修行业时一个常做常新的行业,其技术更新非常迅捷。但进入课堂的教材更新是落后与行业技术的。因此,学生在根据证据导引进行证据查询和罗列时,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际内容不相匹配的情况。比如,在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中对与机油滤清器中旁通阀的描述,就与实际拆装使用的AJR发动机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论结合实际过程中,会产生知识冲突。当教师提供的证据导引与学生呈现的证据存在差异时,学生可以利用实物对证据导引提出质疑,并利用实物的工作原理分析、动作测试等实际作业内容,修正证据导引部分内容。

通过实物修正理论偏差,模拟修正实物偏差,操作修正逻辑偏差的闭环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从收集整理向质疑辩证转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低阶转向高阶,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不断强化。

3.3 操作验证,学科融合下学生思维能力地应用

汽车维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课程内容,而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才能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整车作业开始前,学生需要对多个课程中对应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学习,概括才能制定合适的作业流程,在操作过程中又需要对工具使用,操作规范等内容进行关注。因此学生在完成实际操作的过程,就是对几个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

在汽车维修实训过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证据询查可分解为理论循证、逻辑循证及操作循证等多个步骤,证据呈现体现为元器件名称位置作用、故障范围确定、维修方案优化等多种方式。学生在对多种证据进行寻查和验证的过程中,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学习,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3.4 总结辩证,过程指向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巩固

学生在此环节中,对本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着重讲解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思路并回答其他组别同学提问。学生通过对本组操作情况进行辩证分析,再次优化作业流程。

过程指向的学习活动中,除了对学生是否完成操作,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工具使用是否正确等实际性作业问题予以关注外,更应注意学生对突发性问题的处理路径。学生小组对突发性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表征,因此在评价内容可细分为过程评价和路径评价两个方面。

1)过程评价

学生在循证过程中,其循证过程是否顺利,呈现的证据是否独立提供,这些都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此,汽车整车实训课程的评价形式上,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合理编排作业配分工单,量化评价内容,在对操作结果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案制定,是否按标准作业,生成性问题解决等内容进行配分,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到学生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操作规范。

2)路径评价

汽车维修实训类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操作性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进行的反复比较、分析、决策和再操作,是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小组闭环修正、教师提示、师傅指导等不同路径,代表各组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弱,根据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同给与相应评价。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可以通过实物指定、过程讲解、维修方案编排、实际操作是否完成等多种证据进行呈现。总结辩证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辩证总结,呈现本组证据。该环节中,通过学生小组的证据呈现,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前期作业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巩固思维能力。

3.5 创新拓证,校企融合中学生思维能力地拓展

在此环节中,企业师傅通过智慧实训车间平台分享企业维修案例,学生在学习吸收企业维修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操作过程,就企业维修过程中维修作业过程是否完善、维修流程是否正确、如何优化等内容提出看法和意见。再对企业提出的实际维修故障,给出新的解决方案。在与企业维修案例对比分析、实际故障案例的处理中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渠道。

1)拓展案例,批判吸收

企业维修师傅通过智慧教学车间的实时互联功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交流提升教学环节中,根据当前案例补充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及操作流程,学生在吸收企业维修经验的同时,利用已有技术标准对企业作业过程进行分析和评判,就存在差异的作业流程与企业开展有效沟通批判吸收企业维修技术与流程。

2)案例迁移,学以致用

通过对类似案例的故障原因分析,操作工艺编排等课堂行为,判断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成长情况。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建立具有较大助力。

案例2:《机油更换常见问题排除》一课中,企业师傅在案例分享环节就油底壳螺栓漏油的原因及对策向学生提问。

师傅: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油滤清器无法拆卸的情况处理,在实际作业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另一种情况:油底壳螺栓漏油,请大家根据已学知识告诉我,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谢谢。

学生各组根据已学知识,对此问题作出了分析。企业师傅在此基础上,就企业常见问题,就问题产生原因和對策都做了补充,如表1所示。

利用我校智慧教学车间,课堂就可与企业车间实时互联,教师与企业师傅能实时沟通,企业维修技术和经验能与学生实时分享。企业在为学生提供维修案例、行业标准的同时,为学生维修方案优化提供经验参考。企业提供的实际维修案例,企业维修经验、行业维修标准等证据导引,为学生思维能力拓展提供渠道。

4 循证式学习成效

4.1 自主循证,思维能力可判断

得益于自我诊断式闭环修正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学习习惯从依附于教师向独立学习转变,学习习惯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效果从由老师确定向自主验证转变。自主循证学习状态下,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学习兴趣浓郁。五个教学环节中,所形成的多样性的证据呈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和提升提供可判断的依据。

4.2 过程导向,思维提升有载体

在循证式学习模式下,通过五个学习环节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有了载体。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迅速,主要体现为学生独立处理生成性问题能力不断增强,突发性的操作性问题成为了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核心思维能力的平台。

案例3、在《机油更换常见问题排除》课程中,尽管在操作前已经反复学习了更换机油的注意事项,但在更换滤清器环节时操作员忘记将机油收集器摆放在车辆下方,导致滤清器拆卸过程中大量机油泄露。面对该问题,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操作员快速拆除机油滤清器,小组组员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化清器和吸油纸对地面进行清洁。该组利用已有工具对突发状况做了正确处理,保证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4.3 校企融合,思维拓展有渠道

企业在维修案例提升,难度升级后的真实故障案例,给与学生新的学习挑战,进一步刺激了学生学习兴趣。升级后的维修案例,难度略有增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提供渠道。在《机油更换及常见问题排查》课程中,就有小组完善了企业维修流程,给企业师傅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班级学生由于课内表现已达到企业维修工水平,被对应企业提前确定录取为实习生。

参考文献:

[1]区域性教育大数据总体架构与应用模型[J].余胜泉,李晓庆.中国电化教育.2019(01).

[2]形成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文化——“全国首届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综述[J].王春丽,顾小清.中国远程教育.2015(12).

[3]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 余胜泉,胡翔.开放教育研究.2015(04).

[4]证据中心设计理论在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评中的应用及其启示[J].袁婷,林静.中国考试.2021(03).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核心能力学生主体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