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 伟大意义

2023-03-20 22:33
关键词:杨淑古籍

导语

所谓平凡,是指寻常可见,普通无奇;所谓伟大,是指卓越出众,令人景仰。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词语,却在优秀的普通劳动者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从事平凡工作,却因自身具备的伟大精神,做出伟大的贡献。平凡与伟大并存,如海天交映、日月同輝,合奏出社会发展最恢宏、感人的交响乐。

素材精讲一

田得梅:天车女工跻身“国宝”技工 “大国工匠”铸造大国重器

【素材展播】

2023年2月28日,十位2022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耀揭晓,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员工田得梅作为唯一一名女工匠,她瘦弱单薄的身材和天车司机的“强悍”身份,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参与建设的“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作为数万名建设者中的平凡一员,田得梅挑起了“天车班”的大梁。2020年8月18日,是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进行吊装的重要时刻,转子是水轮发电机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机组安装过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达到约2100吨,单个桥机已无法承载,只能由两台1300吨桥机并机操作,面对转子和定子间隙仅有51毫米的调节范围,两台桥机需要全程保持步调高度一致,以每分钟7米的速度前进,即使出现1毫米的操作误差,都可能会让转子晃动,甚至与定子发生碰撞,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田得梅在视线受阻、无法直观观察的情况下,硬是凭借多年经验,运用精湛的技术,将转子顺利吊入1号机坑就位,一次性顺利完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转子吊装,从此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在大国重器的舞台上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适用话题】

实力 担当 贡献 积累

【发散运用】

角度一:

1990年5月,田得梅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上山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报考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学习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后,勤奋刻苦的她,作为全班13名女生中唯一一个通过面试的学生,在甘肃兰州继续培训,成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员工,分配到拉西瓦水电站,从事“天车”专业。“天车”,顾名思义,是高空作业,需要攀爬“高高在上”的脚手架,才能进入桥机室。这对于一位年轻的女孩子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田得梅凭借勇敢顽强的意志,克服内心的紧张情绪,跟着师傅勤学苦练、用心专研,在不足2平方米的天车操作空间内,积累了大量经验,总结出“眼看、耳听、鼻闻、脑想、手脚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16年来,田得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凭借“零差错、零失误”的惊人成绩,从普通工人一路成长为技术骨干,赢得公司上下及行业认可。

角度二:

田得梅入职拉西瓦水电站时,服从单位分配,走上“天车”岗位。2019年,中国水电四局“天车班”正式组建,田得梅成为其中一员。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成立后,开始征调各工种人员,田得梅又听从组织安排,成为项目“开荒者”之一。当时,她的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但是田得梅却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毅然决然来到白鹤滩,参与到建设工作任务中。虽然将家中所有事情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让田得梅的内心深感愧疚,但是她明白水电站工程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位建设者都肩负使命,她必须以大局为重。

角度三:

田得梅学历只有中专毕业,但是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实践、勤于钻研,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这样的成长历程,让她深深懂得技术水平是业务能力的生命线,也切身体会到工作实操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她要将自己多年摸索出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青年一代。如今,她培养出的六名徒弟,全部凭借突出的技术水平和优异的工作表现,转录为水电四局正式员工。而田得梅也因为在技术“传帮带”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评选为“金牌导师”。谈到未来的工作目标时,田得梅说:“当一名合格的‘天车司机,做好‘传帮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运用示例】

“英雄不问出处”,落后山窝飞出“天车凤凰”;梅花香自苦寒来,平凡岗位成就“大国工匠”。业务上,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勇闯双车微距技术难关;工作上,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参与国家建设,勇担“大国重器”使命重担。她是技术尖兵,她是“金牌导师”,她是平凡岗位上的行业翘楚,她是普通劳动者中的优秀代表,她就是田得梅,她教会我们突破与成长。

素材精讲二

杨淑亭:因身残遭遇至暗时刻 用顽强毅力战胜多舛命运

【素材展播】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一位正值青春的姑娘只能以轮椅相伴,但是坚强不屈的精神,却又开启了一段自强不息的人生。一位生活在大山中的姑娘,一朵一朵手工制作的仿真花,从月入7.7元到担任外贸出口公司总经理,从单打独斗到带领66名残疾人、386户,一千三百多人脱贫致富,从身体残疾的不便到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杨淑亭硬是在命运的磨折中逆风飞翔:“当一个人的梦想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时,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 杨淑亭带领着村民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一路走来,她已成长为两届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又成为省政协委员。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杨淑亭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她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既是受益者,也是传播者。”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杨淑亭又积极投身公益,她牵头成立七七委员工作室,致力乡村振兴。借助直播带货平台,她化身为家乡产品的“推荐官”,为牛奶、竹笋、泡椒、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打开销售通道,造福广大农户。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省两会期间,她就南山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提交提案。杨淑亭不仅用顽强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更凭借魄力与才智,改变了家乡人民的命运。

【适用话题】

理想 使命 魄力 积极 乐观 坚强

【发散运用】

角度一:

2011年,一场车祸,20岁的杨淑亭从此与轮椅相伴。失去了健全的身体,她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創伤,而高额的治疗费用,也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巨额的债务,将近30万元,这对于她家来讲,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在身体残疾和债务的双重打击之下,杨淑亭度过了人生中的一段至暗时刻。但是,乐观坚强的性格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杨淑亭逐渐走出了命运的阴霾,走上自主创业的自强之路,开启了更为光明的人生。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拖着死了的下半身从地狱里狠狠地爬了出来。我要做一个花开不败的女人!要比完整的自己活得更精彩。”

角度二:

2014年,在因车祸致残的三年之后,杨淑亭决定正面迎接人生的挑战。她和残障朋友一起在淘宝开了一家仿真花工艺品店,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她迅速收获了大批的客户,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赚了40多万元,还清了家里的债务。没有了债务的压力,杨淑亭心里感到无比轻松,她萌生了回报家乡、做大做强的想法。杨淑亭的家乡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歌舞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收入来源较少。她主动向村里申请了脱贫,想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5年,她瞄准了仿真花市场的庞大需求,运用自己在创业的一年里积累的宝贵经验,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创办了城步万红花卉合作社,专门生产仿真花。她与200多户贫困家庭签订加工协议书:“一年下来,每个人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从此,杨淑亭带领村民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随着仿真花生意越做越大,她成立了七七科技公司,做起了外贸,还增加了箱包业务,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原创品牌。从线上到线下,她坐着轮椅来往于全国各地,推销产品、谈合约、签订单,几年下来产品成功进入12个国家的市场。如今,杨淑亭的员工几乎遍布城步苗族自治县每一个村庄。她建成4个扶贫车间,共带动30多个村、386户,一千三百多人就业增收,其中包括残障人士66名。

角度三:

杨淑亭遭受的巨大的命运打击,并没有击垮她的意志,反而让这个倔强的姑娘更加勇敢坚强,乐观面对困境。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她能够在布满艰辛的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一路走向成功。创业之初,杨淑亭的合作社是镇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企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必然要挑战许多旧有的观念:“村民们都不相信在村里开工厂能赚钱。”为了吸引村民们来厂里工作,她一户一户敲开老乡的家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耐心解说,从仿真花巨大的市场潜力,到老乡们的劳动能够获得的巨大经济回报,这位拥有超过常人毅力的姑娘,终于从无到有,生生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当事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杨淑亭萌生了新的想法,她决心拥有自己的原创品牌。2020年9月,历经32张设计图、18道工序、11次打样,杨淑亭的第一款原创包走进直播间,瞬间点燃了销售榜, 仅仅3秒钟,1.2万个现货包就销售一空,总金额高达100多万元。事实证明,所有付出必有其对等的回报。

【运用示例】

虽然杨淑亭身体残疾,命运多舛,但她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成就了精彩的人生。打败自己的,从来不是貌似强大的敌人;战胜困难的,永远都是绝不屈服的精神。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扩建人生的舞台;从奉献社会的想法出发,开拓发展的道路。杨淑亭,用最令人钦佩的精神,书写独属自己的传奇。

素材掠影

丁峰:用心修复古籍 立志见证古今

【素材展播】

丁峰,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师,一位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却已凭借钻研的治学精神、精湛的技术水平,独立完成了两册“国宝级”古籍的修复。2022年11月,修复好的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展出之日,大批网友热情围观,在表达对古籍修复精湛技艺的惊叹之余,更是点燃了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文化自信从亲眼见证古代经典的智慧开始,古籍修复师为保护和传承典籍,做出巨大贡献。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陈立说:“古籍修复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用心与历史交流的艺术,只有更多年轻人受到感染加入其中,才能传承好这份‘映世霞晖。”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热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让我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丁峰能够获得这样的技术成就,正是源于他对古籍修复的热爱。少年时期的丁峰嗜读考古小说,尤其痴迷于文中的那些神秘古书,从爱好到职业,他将对古书的探秘之旅,践行于对古籍的精心修复。在南京图书馆做古籍修复师,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可谓一条“修行”之路。多达20多道工序的复杂流程,丁峰一丝不苟,毛笔、镊子、喷壶、针锥、发光板、裁切垫等专业工具,在丁峰手里出神入化:“被水喷湿后的古书书页,手中工具力度重一点儿就可能戳烂。修复一页仿佛进行一场‘微创手术。”“师傅总说,做这行考验的就是一个人能否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任何精湛的技术都是在无数的练习中渐成渐就,丁峰以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失败返工,但是从不抱怨,也不气馁,执着是丁峰的另一个名字。钻研摸索、经验积累,让古书典籍以最完美的形貌重现人间,丁峰觉得一切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

【适用话题】

钻研 执着 热爱 传承 保护 文化自信

【运用示例】

以最精微的技艺,修复最珍贵的古籍;以最沉稳的心境,传承最深厚的文化。丁峰,是为古籍残卷做“微创手术”的古籍“医生”,也是展现新时代青年别样风采的历史守卫者。他痴迷于专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必将助力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杨淑古籍
杨淑亭:用轮椅丈量青春和梦想
杨淑亭:用轮椅丈量青春和梦想
古籍修复的神器
九九寒冬至,“梅花”独盛开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厦门破狱成功的女豪杰——杨淑和
比骨血更浓的母爱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