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刻纸的故事

2023-03-24 06:09李佳怡
关键词:刻纸刻刀勾勒

李佳怡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轻轻抚摩挂在墙上的刻纸作品,兴许是岁月在作品上留下了痕迹,它的纸已微微泛黄,又带着那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陈旧气息。但我知道,那是生命中流淌过的最温柔的印记。

说起姥姥,她的刻纸技艺令人惊叹。小时候,衬着微凉的月色,点亮沉木色桌上暗黄的灯,姥姥拿出白纸,在白纸上勾勒出她生命里那最动人的简朴而温暖的风景。检查刻刀,垫上刻纸板,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她便笑着小心翼翼地一笔一画地刻着。

“姥姥,您为什么要刻得那么精细呀?”我问。

“这是我喜欢做的事儿呀,我要尽我所能,让它变得完美。”姥姥回答。

我坐在姥姥的膝上,每天的夜晚亦是如此:她刻,我看。清丽的月光映照着她慈祥的面庞,眼角的沟壑中漾出的全是她对我那温柔的爱。

这样的场景在儿时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可时光易逝,小时候的我因太小而不能用刻刀,长大后的我又忙于奔赴学海,刻纸仿佛是我生命中匆匆路过的过客,停滞在最童真灿烂的年华中几分钟后,便又消失在街道尽头的茫茫人海中。

往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在寻找着什么,只知道那样东西对我的生命尤为重要。是刻纸吗?它还在等着我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选择初中拓展课时,无意间与刻纸拓展课撞了个满怀,看见它出现在拓展课的选课单上,以往的困惑、迷茫,似乎全已消失殆尽,原来刻纸便是我踏遍芳丛寻得的明月光。儿时和姥姥日日夜夜与刻纸相伴的温暖故事浑然交织成一体,凝结成对好久不见的刻纸数不尽的思念。毫无踌躇的我,激动地用颤颤巍巍的手坚定地选了刻纸,选完课后的心中便是无尽的释然。只记得,那天的天格外美,我的心情也格外欢畅。

窗外是碧空丽日,暖黄的阳光衬着薄云几片,温柔地撒下一地碎金,不时吹来几缕融和的温风,轻轻撩拨着我的心弦。风透过树隙,摇下满树韶光,细叶也因风皴出绿意茵茵,绿影轻轻颤动,似有仙子在空气里忽闪,缀在繁枝上的花被镀上动人的红,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花香,似有暗香浮动。找到了心中的那道光,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第二天,走进刻纸教室,脚底响起清脆空荡的跫音,教室内,灯光是暖黄的,与熠熠生辉的阳光交相辉映,木质的讲台上放置着厚厚一沓刻纸,也许只有刻纸的味道才能溢满悠悠的古韵,这种味道是那么熟悉,也是如此遥远。静静地坐在木椅上,仔细地勾勒着外形,我拿起刻刀,带着回忆与初心再次与久别重逢的刻纸相视而笑。我学着姥姥的樣子,一笔一画地刻着,原来刻纸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刻纸,与你许久未见,时光变了,而你似乎从来没有改变,或是说永远也不会变,因为你承载的,不是光阴,而是我、姥姥,与你的专属记忆。

可圈可点

这篇文章语言流畅,真挚感人。总体而言,此文在立意、内容与语言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1.立意不俗。作者在写“我与刻纸的故事”时,将“我”对刻纸的喜爱与对姥姥的怀念之情糅合在一起,由物及人,感人至深。

2.内容真实。此文讲述了自己与刻纸的不解之缘,作者娓娓道来,细腻真实。

3.语言精美。作者善于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比如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便很好地烘托出了“我”心情的畅快,比直抒胸臆多了一丝含蓄之美。

猜你喜欢
刻纸刻刀勾勒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溱湖刻纸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趣图
趣图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