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发展中的价值

2023-04-18 10:42杨定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族理念幼儿园

杨定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病毒肆孽、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由此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方向,教育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前教育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在我国尤其是民族地区,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以及与学前教育的关系还缺乏深刻认识,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教学活动,但是效果不理想。在开展可持续发展课程时,幼儿园关于这方面的活动经验较少,教师可参考的材料不多,往往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说教上,幼儿难以真正理解,教师教授热情逐渐消退,使得幼儿园课程发展受阻。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环境概念,也可延展到教育领域,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地球所能承受的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各种自然灾害和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下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共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幼儿园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身发展,以实现课程更长远、更持久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发展中的地位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幼儿园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利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联合国“教育2030 框架”的七个教育目标之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成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的重要理念。民族地区幼儿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各种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接触也较滞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这些客观原因导致其发展受限、特色不突出、无法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甚至将来面临闭园的困境。因此幼儿园应该注重园所教师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或创造机会引导教师走出去接受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培训,将这一理念与幼儿园自身的课程相结合,或者培养幼儿教师研究和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课程等,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相关课程来培养幼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价值观、态度形成的奠基时期,在学前阶段就培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能力既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的使命,人们日益认识到儿童早期发展是今后健康、学习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各国确保所有女童和男童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幼儿发展、护理和学前教育,以便他们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准备,这也体现了在幼儿期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幼儿园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不但需要培养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也有必要培养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在幼儿心中埋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种子,促使其成人以后都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三、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困境

受地域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具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充分

课程是幼儿在园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对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应该紧跟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架构,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民族地区幼儿园由于受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地域的影响,对当前学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缺乏了解,教师在活动方法上基本还是延续着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幼儿园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精力去研究和改革园所的课程,或者是受专业化水平的制约,导致没有能力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甚至有些幼儿园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这些方面导致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二)课程深化和改革进程缓慢

2001 年,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育进入课程改革的新时代,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课程发展,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民族地区幼儿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有的幼儿园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实施了一些特色园本课程,但是同样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各领域课程之间没有有机融合;课程仅仅只是停留在皮毛阶段,没有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对幼儿的作用和发展;课程内容超载;小学化倾向等问题。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幼儿园在课程改革方面进程缓慢和滞后。

(三)民族特色资源在课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凸显

受地域的影响,民族地区幼儿园具有丰富的本土和特色资源及文化,如民族资源和文化、民间手工艺品、民族舞蹈和游戏、民族歌曲、饮食、建筑等等。这些资源如果能被充分利用和开发到幼儿园课程中,将能极大提升幼儿园的课程特色。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绝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即使有的幼儿园开发了自己的园本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存在没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去设计和考虑,只是利用了民族或文化的视角,这样的园本课程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

(四)课程远离大自然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广大幼教工作者越来越觉得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喜欢大自然,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幼儿园在亲近大自然方面虽然具有优势,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程未能充分利用资源

课程能调动和利用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从思想上树立资源意识,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乡土资源、社区文化资源及家长资源等。但是民族地区幼儿园目前的课程主要是利用了幼儿园资源和区域资源,没有将家长、社区等资源调动起来,这样就不太符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和大自然中学习的理念,不利于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幼儿教师对课程深化和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也是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是否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课程体系能够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当前的学前新理念、幼儿园特色和办学理念、当地资源以及幼儿主体等多种因素保持一致并不断改革,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对课程深化和改革的认识,并不断探究适合本园幼儿的特色课程。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水流。只有教师理解和接纳课程改革对幼儿的价值和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强化自身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幼儿园管理者也应多多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拓宽教师的学习道路,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地政府也可以在资金和信息通道上提供支持,只有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园的长久发展以及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价值和意义

基于当前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等方面开展的缘故,因此民族地区幼儿园也可以从这几方面挖掘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

1.课程目标充分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幼儿园课程关注的是幼儿的发展,也是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而应关注到幼儿的生活实际、现有经验和兴趣,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已有经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导向可持续未来的行动,因此目标制定应指向幼儿的行动能力,这些能力是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课程内容充分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就要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幼儿教师应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且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兼顾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五大领域。除了在集体活动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外,还可以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或者区域活动中渗透,比如引导幼儿节约用水、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等方面。同时,幼儿园还可以把当地或本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纳入课程内容,这样既做到了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也促进了幼儿对当地问题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3.课程实施方式充分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课程实施方式可以采取集体活动、实践活动和基于问题的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活动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集体活动能够提供给幼儿完整的经验,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经验,为幼儿将知识经验迁移到实际问题中打基础,活动设计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并能丰富幼儿经验。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注重支持幼儿合作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因此课程实施方式也应支持幼儿在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鼓励幼儿合作、探究学习,尊重它们的主体地位,鼓励其自主探索,在探索、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这又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成性特点相契合。因此,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幼儿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当地或本园实际问题来综合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按照怎样的教学顺序传递给幼儿。

(三)充分调动和运用多种资源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各国、各种机构应当合作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将这种理念运用到课程上,就是要求幼儿园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推进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所有方面都可以为课程发展做贡献。民族地区幼儿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家长和社区资源。幼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职业、工作环境、专业优势、兴趣能力以及临近社区人力、物力和优势资源,将课程融入幼儿家庭和社区情境中,园内与园外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同时幼儿老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地或本园的特色资源在课程实施和开发中的价值,如民族资源和文化、民间手工艺品、民族舞蹈和游戏、民族歌曲、饮食、建筑等等,这些资源在民族地区幼儿园中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师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加强学习、深造和培训,了解一些课程开发和建构的理论知识,如可以采用目前幼儿园比较普遍的主题课程的形式进行,将特色资源以一个一个主题的方式不断完善、生成,以使幼儿获得完整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有经验的幼儿园带动弱势幼儿园的方式进行,加强幼儿园之间的连片教研活动或传帮带活动,共同推进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让课程走进自然和社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的主张,为了实施“活教育”,他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从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开始的。因此幼儿园应重视课程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让课程走进自然和社会,让幼儿能直观感知事物的变化。比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园区自然角或者自然种植区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养殖花草树木或者种植作物,让幼儿在照顾它们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和感性认识。其次也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去到农田里、小溪边或者树林里,进行劳动教育或者生态教育,民族地区幼儿园在这方面是有资源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实践强调赋予儿童积极的信念,让其成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及合作、决策能力是推动其展开行动的重要品质。如幼儿园可以开展有关废旧物品循坏利用或者垃圾分类的主题课程,在课程中引导幼儿尊重和保护环境、尊重资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绿色环保观念,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这样的课程不但结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幼儿行动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还能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既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基于了当地的实际情况。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发展和深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理念为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指导思想,值得幼儿园老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民族理念幼儿园
我们的民族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爱“上”幼儿园
多元民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