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3-04-18 22:36王立伟,张骋姣
心理学通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化综述心理健康

九月至,夏末的炙热混着初秋的微凉。人生如四季,有春华秋实;四季有轮转,周而又复始,又是一年开学季。校园的夏日好像比未来的每一个季节都令人难以忘怀。在温热的风中奔跑,在明亮的太阳下抱着画板,一切都刚刚开始。校服上沾染着的颜料都是青春的味道,不惧彼方岁月长。在青涩的年纪里,慢慢也懂得如何去追一个梦,画一朵花;也是在青涩的年纪里,开始有了些许懵懂的感知,情绪丰富而又敏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的细微变化,可能均会让校园中的你我他举步维艰。本期《心理学通讯》聚焦学生心理健康、神经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近TA 们、了解TA 们。

夏日的阳光如一炉烈火,将大地的热情点燃,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蛰居夏日,是否就此感受不到这股生命的能量,小i 和张骋姣(P129)带来封面故事《月与鱼》,助我们探寻不一样的夏日生命力。

“内卷”是当今年轻人日常使用的高频词汇,常常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在社会比较环境中,因为资源短缺或社会压力所呈现出的过度努力的竞争行为。这一状态的动力来自哪里?张萌等(P130)对天津、北京两地高校的555名青年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的关系,试图从学术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你曾经是否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当你感觉焦虑时,会控制不住地想吃东西。是对食物的渴求,还是对情绪的不耐受?在王园园等(P138)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与食物渴求之间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的中介作用》中或可寻得答案。

校园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巨大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集到欺凌受害对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上。本期综述,张梦洁和赵献梓(P152)以关键词“校园欺凌”“霸凌”“欺负”“同伴受害”“内化”检索,探究欺凌受害影响内化问题的中介因素与调节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希望为降低校园欺凌的消极影响以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自杀是全球15 ~19 岁青少年人群的第四大死因,同时也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非自杀性自伤与自杀尝试现已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两者在青春期往往同时出现但又有所不同。李孟哲等(P169)的综述,从神经影像学角度,对青少年自杀性自伤与自杀尝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系统回顾,为我们揭秘其神经基础。

时间知觉是一种主观感受,对时间的精准感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沈行行和郑玮琦(P159)对婴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五个年龄阶段人群的时间知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神经系统的研究对结果进行探讨,发现婴儿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处于时间的怀抱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知准确性也有所不同。未来,或可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认知训练方式以帮助人们改善时间知觉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世界已经进入知识信息化时代,各种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出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应运而生。赵小军等(P149)从AR 多媒体学习的心理特征、心理机制、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对AR进行全方位探究,以期为AR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心理领域的拓展提供积极借鉴。

苏映等(P176)从客体关系理论出发,为我们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害妄想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我们对此类患者当下心理状态的理解、包容与安抚。安芹(P182)梳理了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实践性难题,并基于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现状及社会文化因素从四个方面提出伦理对策,可从伦理视角为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提供新思路。

最后,如果您对本期文章或者本刊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可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psychcomm@smhc.org.cn。如需了解其他信息您可以从中国知网、维普、超星、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等数据库、杂志官网、微信公众号阅读或查询相关信息,纸质版杂志请通过邮局订阅(4-952)。《心理学通讯》竭诚静候您的关注与反馈!

猜你喜欢
内化综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