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思政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19 21:29樊桂清胡宇慧李乌云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线下思政

樊桂清 胡宇慧 李乌云嘎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地方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尤其是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几乎成为普遍现象,一个授课班级人数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两百人。相比与小班教学,思政课大班教学遇到的问题较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既然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是基于现实教育资源局限条件下的无奈选择,短时间内多数地方高校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在大环境不可改变的情况下设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部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掀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热潮。基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国内近年来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模式[1]。那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哪些显著特点,在地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运用中又显示出哪些优势与不足呢?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经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发生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行为[2]。它既不同于传统线下课堂面授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完全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的在线自主学习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线下传统教学活动和线上学习活动相结合而营造出一种“线上”+“线下”交互协作的混合模式[3]。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桎梏,有利于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涵盖内容多,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大班授课的情况下,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储备差异较大,遇到的现实问题又各自不同,所以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究竟应该详讲还是略讲,教师有时很难把握,而且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很难做到为每个同学解疑释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某种程度上为地方高校传统线下思政课的困境赋予了解决途径。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空局限的特点,思政课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资源或教学任务布置在线上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端自主学习;而线下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则可以用于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深入讲解或者是师生间进行交流、互动、答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通过交互协作、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可以有效解决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中只有“漫灌”缺少“滴灌”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思政课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室座位固定以及麦克风音效差等原因,师生间的讨论互动活动很难开展,教师大多是以“一言堂”的主讲方式进行授课。虽然教师主讲突显了教师的中心地位,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却难以得到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有疑问,能否接受,鲜有学生反馈。由于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然而,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解决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会不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对困惑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疏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的功能,为师生间、甚至生生间开展在线研讨和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随着师生在学习平台上的频繁互动,师生间也增进了感情,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4]。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科学评价和管理

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由于大班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即使教师每节课都设计问答、讨论等互动环节,但积极主动参与的总是个别学生,这就导致教师无法认识和了解多数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学期末仅仅依据卷面分数进行总体评价,这种评价结果不仅没有太大价值,也无法据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为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线上教学平台的信息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相关任务的学习时长等。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教师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管理学生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分析平台记录信息,不仅可以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督促那些学习表现不好的学生,了解原因,解决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思政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混合式教学作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十多年来吸引着无数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目前地方高校思政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虽然有所提升,但并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学习环节不尽如人意。学生线上学习专注力不强、参与度不高、学习投入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等现象普遍存在。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基于文献研究及多年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思政课线上学习环节与线下课堂教学融合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宗旨就是要把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两部分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使线上学习成为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然而,从目前一些地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多数未能发挥出协作互补的作用,究其原因,发现和教师有很大相关。地方高校思政课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落后,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特点毫无察觉,仍固守着传统的、单向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教学中偶尔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仅仅是将线上学习平台作为签到、测试的工具而已,对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或深度嵌入缺乏系统深入思考。由于缺乏整体教学设计,教师仅仅是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堆砌在学习平台上,或者是将网上开放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平台,线上与线下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缺少融合,这种二元割裂状态使得混合式教学的最佳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策略,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料,反而不知为何学,怎样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应付、懒散、学习动力不足的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思政课线上学习环节中师生互动不足,缺乏激励性

一般来讲,大多数课程刚开课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都比较高,但随着新鲜感消退后,学生在线学习的活跃度、持续度及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都有递减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线上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相应的指导和激励。虽然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线学习的环境毕竟是人——机独立的空间,相对于师生共处的课堂教学缺少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比较高。对部分学生而言,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与学习资料是否丰富有关,还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及师生交互活动的频率有关。尤其是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许多知识点十分深奥,比较枯燥,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师生之间互动不畅,教师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答疑指导不足,再加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少挑战性或趣味性等,那么,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很容易衰减,最终导致在线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三)思政课线上学习环节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不论是线上学习还是传统线下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大相关。自律性强的学生,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会认真对待;而自律性差的学生,尤其是没有教师在场的在线学习,则完全处于自我放任状态,学习过程纯属于应付。这类学生看似在学习平台上也有留痕,但上线刷时间、打开视频不听不看的大有人在,“精神逃课”现象比较严重。高校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主渠道,处于这种学习状态的学生怎么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呢?当然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挂网打卡”式的学习现象,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很大相关,但同时也反映出在线学习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对学生缺乏有效约束力的客观事实。

三、提高地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各类线上学习平台功能的日渐完善,网上在线开放优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提供了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可能。但是,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能否真正发挥出来,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克服大班授课的弊端,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满足其成长需求的优质课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机融合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高素质人才,思政课在培养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毫无疑问,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5]。因此,要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和育人质量,首先要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养抓起。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了解新时代学生的特点,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重视“理论为王”的中心不动摇,还要重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在地方高校思政课仍保持大班教学的现状下,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最大化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为思政课教师从理论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励者提供了可能。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和创造性,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特点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功能等诸要素进行教学综合设计,最大化地发挥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促使线上线下教与学的活动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不可分割的整体[6],激发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生机活力。

(二)充分发挥线上学习平台功能,构建师生教与学互动的桥梁

思政课教师做的是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各方面仍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来讲,“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不可小觑。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期待来自教师对其学习态度、形为变化的认可和鼓励,教师的指导反馈会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其深入学习、努力进步的信心和决心[7]。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使线下大班教学的困境有了解决的可能。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要把线上学习平台作为一个拓展知识、因材施教的平台,还要把它作为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感情的桥梁[8]。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便利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关注点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答疑解惑、主题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板块设计,将正面或反面的社会热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线上讨论与线下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借助平台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促进学生开展个性化、协作化和探究式的学习,使线上学习平台真正成为师生沟通交流、良性互动的桥梁。由此,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引导从知识层面扩散到价值观和情感方面,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舆论,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意识形态分析研判能力。

(三)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功能

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普遍偏低,这种情况不仅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动性有关,还与教学评价机制有关。如果思政课仅仅是以学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那么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地方高校思政课大班教学的现状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重要指挥棒来掌控教与学的全局,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线上与线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维度一体化评价机制,将细化的评价标准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雁过留痕”的功能,获取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教学活动的数据信息,如学习任务完成程度、互动参与次数、作业完成率、测试正确率、课堂讨论参与情况与表现等。教师通过查看平台数据信息,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不仅可以成为教师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活动的客观依据[9],还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获得感和参与度的有效切入点,最终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功能,从而实现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双重提升”[10]。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在线学习平台上的数据信息,对那些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与其面谈了解情况并进行及时督促。可见,全面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机制对于强化思政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育人功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in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N Gui-qing HU Yu-hui LI Wu-yunga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ollege of Marxism,Hohhot 010051)

Abstract: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widespread difficulties such as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s and difficulti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has becom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ignificant, b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nnot be ignored. Whether the advantages of blending learning can really be brought into play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We should give fully leverag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actively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mode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large class teaching, m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 high-quality course that students lik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learning interest;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线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