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词名句点亮作文的天空

2023-04-20 04:52吴培光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名句佳作陶渊明

吴培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词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我们在写作文时若能巧妙运用诗词名句,就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提升文章印象分。

方法一:用诗词名句巧妙拟题

用诗词名句拟题是让题目光彩夺目、一枝独秀的方法之一,可使文章更富韵味,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直接以诗句为文题,佳作《一蓑烟雨任平生》就直接以苏轼《定風波》中的词句为题,紧扣话题“遭遇挫折”,揭示了“以平和心态正视挫折方能走向成功”的论点。还可以化用名句拟文题,将题目巧妙嵌入到诗句中,使所拟的标题能暗合或明点话题。再如考场佳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诚”消得人憔悴》的文题,把话题“诚信”的“诚”字嵌入柳永《蝶恋花》词句中。作者能够化用诗词作文文题,让人眼前一亮。

方法二:用诗词名句写好首尾

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统领全篇,使得语言凝练精辟,更能让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在文章结尾引用古典诗文,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比如考场佳作《菊花人生》的首尾。

开头:簇簇幽幽的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间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一他便是陶渊明。

结尾: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这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杯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岁月静好!

文章开篇勾勒出一幅陶渊明沉醉幽菊的速写,引用《饮酒》诗中名句刻意描摹其坦然归隐山林的出世形象。结尾又引用《饮酒》诗中名句描绘其与幽幽香菊为伴,表现其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首尾圆合,让人拍案叫绝。

方法三:用诗词名句充当论据

在写议论文列举文学家事例时,可链接诗词名句,从而使语言化枯燥无味为诗化隽永,同时能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比如佳作《追求热烈的人生》中的精彩片段: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我愿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所以,我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小作者追求热烈的人生就是追求奋发有为的人生,本文段引用了六位文人的名句,来抒发自己昂扬向上的情怀,情感炽热,升化了主题。

方法四:用诗词名句组织结构

行文时可先将文章主体部分分成几块,然后用诗词名句缀连起这几块的内容或者情感,如此也就显示了行文的思路。这样,文章既有诗句带来的意蕴美,又有层次分明的结构美。

如写陆游,就可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或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来串联起文章主题内容,既显得层次清晰,又彰显了文章作者的情感。再如写“回望家乡”的作文,我们就可以选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部分诗句来结构文章。主体部分分别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作为各个层次的起始句。

方法五:用诗词名句表达感悟

好的诗词名句多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让自己的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几分诗意。比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个性化感悟:

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拾掇起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精神路上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也许我们从来就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折磨。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词的内涵,又能闪现出个性的光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作文就像方塘和镜子,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就如天光,而诗词名句则如飘动的云影。善用诗词名句,能使我们的作文意蕴深刻,神采飞扬。

猜你喜欢
名句佳作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佳作欣赏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