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04-22 15:49王艳歌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云班学情师生

王艳歌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运河高师办学点,江苏 邳州 221300)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覆盖率的大大提高,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完善,智慧化教育的优势逐渐凸显,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应运而生,笔者借助超星泛雅、云班课两个平台开展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时发现,智慧课堂不尽智慧。反思智慧课堂实践过程,力求更为科学地规划智慧课堂教学各环节,有的放矢,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弊端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二、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构建中,根据课程特点、具体学情,转变教学模式,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主体主动化、学习方式信息化和学习评价立体化,从而培养具有高阶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智慧课堂的设计初衷,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

(一)课前创造智慧课堂教学环境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充分重视课前环节,只有对课程教材、学情、工具平台有充分把握,才能创造更贴合实际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知识点比较琐碎,既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等理论知识,也包含Windows、Word、Excel 和PPT 等操作类软件,且实用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大量上机练习。而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在智慧教学工具的选择上,云班课和超星泛雅各有千秋。以云班课为例,课前,发布问卷调查学情,继而上传适合学情的学习资源,如视频、PPT 课件等,学生登录手机或PAD 端进行课前预习。但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类项目,学生手机登录云班课单纯地观看视频就如同纸上谈兵,具体操作还是要在电脑上进行,所以云班课在课前预习环节比较适合于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如对病毒或网络基础方面的知识提供动画或微视频,继而设置测试题,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中设计多种智慧教学活动

在对教材、学情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教师依据智慧教学平台来创设课前智慧预习活动后,再根据活动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可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抢答、随堂练习、评分等,云班课也有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说,这些活动较适用,如在二进制的转换一节,抛出问题采用“抢答”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节中,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合作理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而对于Word、Excel 等操作类学习,智慧教学平台中的活动很难再派上用场,所以智慧课堂的构建多见于理论课,而对于实践操作类课程,如何有效搭建智慧课堂、使用智慧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没有较好地解决策略。

(三)课后师生及时互动沟通交流

在智慧课堂构建中,课后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借助云班课或学习通APP 对作业或测试进行在线批阅,也可进行在线辅导和答疑,实现个性化辅导。另外,智慧平台还可根据学生的课外课内表现给出全方位的客观评价,教师可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但在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专注度和效率,教师拿起手机本意是打开教学APP 批改作业或在线释疑,但其他APP 的通知接踵而至,时常忘记拿起手机的初衷,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因此,部分高职院校提倡无手机课堂、早晚自习手机上交,如此智慧课堂互动交流会大打折扣。

二、计算机基础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剖析

(一)智慧课堂的构建华而不实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智慧课堂的实践仍停留在学习资源的堆砌、学习活动的叠加上,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把学生当成容器,课前上传大量学习资源,学生为获取积分和评价疲于应付;课上花里胡哨的活动应接不暇,学生配合老师参与了活动,但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课后的测试和作业层出不穷,从智慧平台上来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可一学期下来,只掌握了皮毛,具体到项目制作上学生难免手忙脚乱有畏难情绪。尤其计算机基础这一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每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的作品汇报最能体现学生水平,因此不能片面追求智慧平台上数据的好看,要真正落实智慧课堂的理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用好智慧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过度依赖技术而疏于情感投入

随着智慧课堂概念的普及,智慧工具也在不断发展,智慧课堂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变革[2]。其中,智慧课堂以互动式教学方法最为突出,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云班课和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为例,均提供讨论、抢答、随堂练习等大量互动活动,教师如果对师生互动分寸掌握不够,很容易造成对平台的过度依赖,而忽视情感的投入。教师对平台越来越依赖,对课堂学生行为的敏锐观察力却逐渐减退,而学生忙于记笔记或参与活动,也会忽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貌似热烈、交流深入,但一学期下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该生的经验值高低或课程积分多少,对学生心理需求或情感诉求关注极少,这很容易导致师生情感疏离。

(三)智慧课堂互动流于形式

教师虽然对智慧课堂的互动式教学设计理念有所理解,但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积极主动,甚至会出现冷场现象。表面上看是学生对智慧课堂教学形式失去了兴趣,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课堂引导者,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挖,找不到真正适合互动的知识点,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性格、心理等了解不够,片面、主观、单向地抛出问题,而对学生的诸多回答,未能及时反馈评价,如此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第三,教师因为精力有限,对互动设计多限于课堂上,课外的互动不能及时跟进;第四,从教学效率上看,在线下课堂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的互动远没有传统的师生互动来得便捷,一节课几次互动下来,时间所剩无几。久而久之,智慧课堂变成教师自编自导的智慧课堂,学生虽参与但味同嚼蜡,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智慧课堂改革策略与实践

(一)课前调研要充分

智慧课堂的课前设计尤其重要,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差异,尤其是学生已有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基础[3]。在该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行为数据记录、历史学业数据等方式采集信息,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如在计算机病毒一章中,课前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发布问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设计弹性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进而提供弹性化的教学资源,为不同层次学生准备适合的学习资源,并以此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智慧课堂设计要精心

1.注重情境创设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弹性化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适切性强的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分层导入。如在网络拓扑结构一节中,可通过笔记本电脑连接VR 眼镜,带领学生进入到学校的网络机房,查看其局域网拓扑结构,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在PPT 动画制作一节中,通过欣赏锐普PPT 大赛获奖作品,激起学生学习制作动画的强烈兴趣。

2.探究学习更精准

在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分层的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项目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智慧教学。具体策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准备针对性强的探究活动资源,如在Excel 函数一节中,学生在掌握SUM 和AVERAGE 等基础函数对成绩进行计算后,如何应用Rank 函数对成绩进行排名;另一方面,开展个性化辅导,在Rank 函数抛出后,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纸笔互动”“屏幕巡视”等功能关注学生答题过程,如发现学生对Rank 函数的参数理解不到位,教师可以小窗辅导,也可线下一对一辅导。

3.课堂互动有的放矢

依托智能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开展各式各样的互动,或为教学所需,或纯粹调节课堂气氛。但智能平台的互动方式也是有限的,经常使用学生极易失去兴趣,而且互动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所需更需仔细斟酌,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要有的放矢。如有的教师在操作课上,要求完成操作的学生在智能平台上签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签名显示在大屏上,部分没有完成操作的学生会焦急烦躁,最后随手签上敷衍了事。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签到,促进小组内同学互助合作,齐头并进。

同时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互动教学,不能过度依赖智能平台,传统的互动实施便捷,智能平台互动有详尽数据支持,两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择优使用。

(三)测评反馈要用心

智能平台可以高效提供精确的学习报告,帮助教师直观全面地了解课堂情况,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数据,对后续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学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从平台上看到了自己的活动轨迹、获取的经验值等,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反馈。如在基础知识模块,可以设置大量的客观题并设置相应的难度级别,让学生闯关测试,并在课上及时与学生交流测试心得;在操作题模块,可以借助等级考试软件进行测评,实时反馈学生测评信息,并针对易错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习动态。教师是智慧课堂的引领者,智能平台仅仅是工具,智慧课堂是教师运用智慧构建的课堂,而不仅仅是智能教学工具的简单参与。

(四)智能平台评价与传统评价相结合

评价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的诊断和改进,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近期的学习成果。教师不应该完全依赖智能平台给出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平台是无法对学生的Word、Excel 和PPT 项目制作给出评判的,需要教师主观打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答疑解惑,这既有助于师生情感的升华,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四、结语

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智慧课堂的教学改革掀起了一场颠覆性的教学革命,它充分利用各种先进工具,倡导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但智慧课堂不应仅仅是工具的堆砌,不能使师生被技术裹挟[4],它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智慧选取与应用先进工具,从而唤醒师生教学的自我意识,这样智慧课堂才能得以成功实施。

猜你喜欢
云班学情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