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
——世界观与方法论视域下

2023-04-23 22:27田艮珍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世界观实事求是事物

田艮珍,董 璇

(1.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2.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作为一个系统,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还有其价值论意蕴。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视角重新审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也有助于以系统思维思考新时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升党的决策能力。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世界观

调查研究既是方法论也是一种世界观,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念。一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去“想”,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去“做”。调查研究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调查研究兼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实事求世界观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是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必然路径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800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随心所欲、罔顾事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毛泽东正是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清楚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可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历久弥新的制胜法宝。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要进行调查研究,只有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不是单纯地了解情况,而是在此基础上“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1]839。做系统的研究工作,这也就是分析的过程,事实上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有分析,否则面对杂乱无章的现象很难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在解决问题中占据重要位置,缺乏系统和周密分析过程而想要解决问题是难以想象的。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只有调查清楚了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不再是头脑空空,而是已经装着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只要这样做,“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就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要对问题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未来作切实深入的调查,了解清楚“实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求是”,明晰其中的规律,才能找到解决办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必然要求

“调查”的内容和对象就是“实事”,而“研究”即“求是”,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密不可分。在大革命期间,农民运动被看成是“痞子运动”“糟的很”,而这样的结论是一些人在屋子里坐而论道得出的。为了搞清楚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毛泽东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了700多公里,对农民运动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调查研究。毛泽东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深入群众,掌握农民运动状况,在取得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之后,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过这一次调查研究,毛泽东有力地驳斥了农民运动“糟的很”的无稽之谈,得出农民运动“好得很”的正确结论。对于农民运动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结论不是从头脑中凭空想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到开展农民运动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对农民运动这个“实事”进行“研究”和分析——也就是“求是”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落实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首先就得弄清楚中国的问题是什么,这本身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带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支“箭”去射中国问题的“靶子”,不能无的放矢,把马克思主义当“本本”硬套中国的问题,这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没有把调查研究作为世界观的表现。反过来,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要求我们作切实的调查研究。“实事”的前提是掌握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是”的关键则在于重视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二、“辩证——系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方法论

毛泽东在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指导之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把哲学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真正落到了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上。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贯践行的主张,是被他视为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作为方法论来看就是“辩证——系统”的方法论。毛泽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坚持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采取了矛盾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毛泽东曾指出,对立统一和阶级斗争是我们办事的两个出发点,调查研究也必须坚持对立统一规律。现实事物是多个矛盾交织而成的复杂事物,一个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要弄清楚事物的性质就要弄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只有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住问题的命脉。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的。他指出,了解一个事物,首先要对其大概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比如看到延安这一座城,有房屋建筑,有宝塔山有延河,有很多穿着朴素的农民;然后再运用分析方法对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调查分析,对于延安的认识是在不断加深的;最后还要将这些分散的方面综合起来,这样对延安就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这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得到的结果。正如马克思写《资本论》,“先分析资本主义的各个部分,然后加以综合,得出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来。”[2]24要注意这里的分析是既分析又综合,即分析中有综合。简单来说,分析的过程也就是“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1]839的过程。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坚持系统分析方法

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3]171这里的“事情”就是系统,“情形”指的是系统的组分、要素、结构和状态,“事情以外的事情”指的是系统的环境。毛泽东的调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方法,采取把握整体的方法、考察外部环境的方法、考察事物发展的方法对事物内部、外部进行系统而详尽的分析。

第一,毛泽东在采取把握整体的方法时,既注重系统要素本身,又注重系统的结构性。一方面,调查研究要“详细地占有材料”[1]801,“材料是要搜集得愈多愈好”[2]25,毛泽东在寻乌进行商业调查时,调查研究工作做得非常详细。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不能像“开中药铺”一样简单地罗列现象,要考虑系统的结构性。单有要素是无法形成系统的,要素之间必须以某种结构进行联结才能形成系统。因此,调查和研究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考察要素,而要在考察要素的基础上关注系统的结构。

第二,掌握系统的方法还要注重对环境的考察。毛泽东强调每到一处都要“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在他看来,环境也是系统,因为只有认识的对象是系统,才需要并且能够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革命的一时挫折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被逼上井冈山的红军队伍中出现了“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国内革命的形势,着重分析了反革命势力的情形。强与弱都是在比较中看出来的,通过分析革命所处的环境,毛泽东得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论,这正是毛泽东运用系统的环境观,通过环境考察法得出的正确结论。

第三,毛泽东坚持从发展的过程角度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恩格斯明确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4]从系统角度看,事物是不断演化、发展的,那么事物作为系统就是一个“过程系统”,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在过程中去把握。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要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它的规律性,而且要了解不同过程间的内部联系,这就是对系统过程的展开,在处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时,要善于把握过程之间的本质联系。每个阶段的矛盾各有特点,不能把同一规律应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人类认识过程的论述也是其过程观的一个典型范例。“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3]290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对事物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更新,调查研究也需要具有持续性,要在发展中进行调查研究,这既是调查研究发展中的事物,也是调查研究的发展。

三、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价值论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的唯一宗旨。1920年毛泽东辞去湖南第一师范教职,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从此开启“无非一念救苍生”的革命之旅,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生的价值追求。

(一)从群众中来:倾听人民声音,洞悉人民愿望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要清楚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人民愿望,其前提是深入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倾听人民声音,了解人民需要。毛泽东为了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根据地的土地法,保护农民利益。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没收一切土地”实际上也没收了中农的土地,侵犯了中农的利益;以劳动力为标准分配土地是有利于富农的,因为富农的劳动力多,为此,完善了土地法,提出要“抽多补少”。同时,在分田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土地的肥瘦问题,导致许多富农在分田的时候把持肥田,所以,土地法又加上了“抽肥补瘦”的原则,有效避免了地主和富农把持肥田的情况。这就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明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政策以维护人民利益,这也是为什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的原因。

(二)依靠群众:“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

毛泽东认为,要想搞好调查研究,首要就要端正态度,必须坚持“眼睛向下”的态度。只有“眼睛向下”,真正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和请教,老老实实地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实际情况。相反,如果以领导者自居,放不下架子,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到实情的。有些人下去调查,盛气凌人,更有甚者,调查研究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开所谓的调查会就是一屋子官员陪同,既没有深入群众,去了解人民大众的真实需求,又给基层单位和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仿佛看了一场表演。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是毫无用处的,不仅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建国后,毛泽东十分关注避免官僚化导致调查研究落不到实处的问题。1961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给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信中说:“坚决走群众路线, 一切问题都要和群众商量, 然后共同决定,作为政策贯彻执行。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6]毛泽东是调查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亲身从事调查研究工作。一般人了解情况和做决策是如此,领导干部更应该如此,不能做“钦差大臣”,不能做“李逵式的长官”。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就强调:“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3]117

(三)到群众中去:制定合理政策,保障人民利益

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往往是通过党和国家具体的政策而得以保障的,通过调查研究“自下而上”地了解民情之后就需要制定合理政策,再“自上而下”地将维护人民利益的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调查研究的效果不只是看调查报告写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看根据调查研究而制定的政策是否解决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者,从来不是为了做研究而做研究,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做研究。研究的结果一定要落到实处,一定要以政策的形式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人民群众对调查研究的效果进行检验,看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求是否得到回应和满足。简言之,要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猜你喜欢
世界观实事求是事物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美好的事物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实事求是”定乾坤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