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的三维叙事:困境、原则和策略

2023-04-28 03:46田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治理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既有利于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如思想认同淡化、凝聚力削弱、价值取向偏离等。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应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衡量标准的三個原则,这三个原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的根本遵循和保障条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不可违背或替代的底线和界限。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应以理论教育为主要策略、以组织管理为重要策略、以技术规范为辅助策略,这三个策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有效发挥其优势和潜力、提升其效果和质量、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20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6-0120-05

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它的健全和完善对党的长期执政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创新,创新是基层党建的常态”[1],技术应用的创新是基层党建的重要方面。“信息网络发展对政党的影响,首先作用于技术层面”[2]。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出现,既为基层党建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要实现人工智能对基层党建的有序参与,需要充分认清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参与基层党建所面对的诸多困境,明确其应遵循的原则,由此制定出实践策略。人工智能的介入,可能会对基层党建的某些方面产生影响。如人工智能可能会造成党组织内凝聚力的削弱,如果过于重视科技力量的使用而忽视了党组织内部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交流,可能会导致组织活力的下降。再者,对人工智能的过分依赖可能弱化人们对社会事务的主动关注、参与和研究,从而影响党建活动的方向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时需要遵循的原则。首先,无论是科技工具还是其它辅助手段,其最终目标都应当是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传播、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其次,人工智能参与党建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也必须适应党建工作的规律特点,注重实效性。在理论和原则的指引下,我们探讨人工智能介入基层党建的策略构想。其一,理论教育是基层党建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党员党性的主要途径,人工智能可用于强化和普及党的理论教育工作。其二,加强组织管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决策等方式,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其三,构建合理的技术规范,人工智能应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科学、安全地参与党建。总的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基层党建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困境、原则和策略的三维分析框架下,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对基层党建的影响,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策略。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面临的困境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如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基层党组织可以更加高效地编写党建文章、制作党建宣传片以及设计党建活动方案,从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层党建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第6期田静: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的三维叙事:困境、原则和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1.思想认同遭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冲淡

(1)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误导、混淆和替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仅依赖于已有的数据进行模拟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判断力。这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难以灵活应对复杂的情境和多样的需求,可能导致输出的内容过于机械化、僵化或缺乏创新性。[3]这种情况下,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可能无法得到真正满足他们实际需求的信息和答案,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大量数据进行训练的,它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和表达情感,生成的内容也可能会显得冷漠、机械,无法与人类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联系。这就可能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流时感到疏离,无法获得真正有温度和共鸣的体验。此外,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如果过分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答案,就可能会忽视其他视角和观点,影响他们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决策思考。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增强自身的辨识能力,并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2)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思想认同的淡化、异化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误导、混淆和替代等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同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同的淡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符或相悖,这就可能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产生怀疑、反感或抵制。二是思想认同的异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与真实或权威的内容发生混淆或相互替代,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产生信任、依赖或盲从。这种信任和盲从可能使他们对真实或权威的内容产生怀疑或冷漠,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思想认同的异化。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理解和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同时加强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认同上的坚定性和稳定性。

2.凝聚力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削弱

(1)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疏离和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可以生成各种内容,但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满足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情感、需求和期待,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疏离和依赖等问题。这是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程序化的算法输出内容,而不是基于人性和情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容易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缺乏温度和灵魂。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会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以及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党建内容的生成、传播、评价等,而不是鼓励或引导他们参与其中,从而影响他们之间的共识、共鸣、共创等。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会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其过度依赖或盲目信任,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2)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导致的凝聚力损害凝聚力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侧面[4],提升党建凝聚力是基层党建建设的重要课题[5]。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疏离和依赖等问题,党建工作可能会存在“悬浮化”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群关系的弱化。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缺乏温度和灵魂,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可能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感到无趣、无聊或无用,从而导致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下降,甚至出现厌倦或抵触的情绪。二是党群合力的分化。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或减少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导致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认同度和亲近度下降,甚至出现分歧或冲突的情况。

3.价值取向面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干扰

(1)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偏差、失真虽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各种内容,但并不一定能够正确地反映和传达党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导向等,甚至可能出现与之相偏或相违的内容。这是因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和数据进行运算和输出的,而不是基于道德和良知进行选择和判断的,从而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存在偏差、失真等问题。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根据数据的数量、频率、热度等指标,而不是根据党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导向等原则来生成或推荐党建内容,从而造成对党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导向的偏离或忽视。

(2)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导致的生成内容偏离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偏差、失真等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价值取向可能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成内容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与党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导向不符或相悖,这容易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产生困惑、迷茫或矛盾,从而导致对党的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导向的认知和判断出现混乱或偏差。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生成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或相反的内容,从而影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二是劣质信息冲击党建工作。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与真实或权威的内容发生混淆或相互替代,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可能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产生信任、依赖或盲从,从而导致对真实或权威内容的忽视或排斥。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生成一些虚假或伪造的内容,从而影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于真实或权威内容的认知和评价。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应遵循的原则探讨1.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契合党的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持有一种既肯定又批判、既积极又审慎、既开放又规范的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尊重和保护科学技术创新者的权利和利益,倡导并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和惠及。二是马克思主义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异化和反动作用,反对将科学技术神化或妖魔化,反对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人民利益、道德责任等割裂开来。三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不是无序或随意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客观的条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手段,也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观点,服从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违背或替代之。

2.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满足群众的需求利益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主体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倡导和实践一种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先的发展观,既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又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追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工具,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不能损害或忽视之。具体来说,应当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二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参与者,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激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受益者和评价者,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能够正确反映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不能损害或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不能忽视或排斥人民群众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3.以实践为标準衡量,适应党建的规律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决定因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知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参与实践的媒介,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实践的特点和规律,不能偏离或超越之。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必须坚持以基层党建实践为创新和突破,不断根据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新目标,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有创意、有价值、有前瞻性的内容和服务,帮助拓展和丰富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形式和内容、渠道和平台,帮助推动和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不能滞后于基层党建实践的发展和变化,不能提供与基层党建实践不符或不利的内容和服务。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的策略构想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应采取三个方面的策略。这三个策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具体操作和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有效发挥其优势和潜力、提升其效果和质量、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环节。

1.以理论教育为主要策略,强化基层党员的思想认同

第一,完善基层党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他们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基层党员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他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观点[6],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和服务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二是加强对基层党员开展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强化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认同。三是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坚定信仰和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生成、传播、评价等。

第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党的理论和政策宣传,增强基层党员的思想认同。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7]。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强大的影响力、丰富的表现形式等特点,可以有效地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和发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如文章、视频、音频、图片等,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方式,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收集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来评估内容,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展示和分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实施中取得的成就,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组织和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讨论活动,如课程、题目、案例等,以互动参与、共同探讨、相互启发的方式,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以组织管理为重要策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一,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明确相关责任和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的主要执行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党建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使他们清楚自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二是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使他们知道自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如何被考核评价、如何得到奖励或受到惩罚。三是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培训学习和提升机制,使他们了解自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实践中如何进行培训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作和服务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工具,具有高效的协调能力、强大的分析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等特点,可以有效地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作和服务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基層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问题协商、资源互助等,增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协作,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民意征集、需求调查、意见反馈、服务评价等,增强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一种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良好关系。三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沟通协作,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进行任务分配、进度监督、结果汇报、建议征询等,增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协调和执行,形成一种高效运转、纪律严明的良好秩序。四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创新水平,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和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以技术规范为辅助策略,明晰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

第一,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保障和法律制约机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如数据采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权利和义务,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规范和法律制约机制。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规范,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如数据质量、算法透明等,保证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如数据保护、隐私权、知识产权等,保障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合法性。三是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监督管理部门和职责。四是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纠纷处理机制,明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程序和方式。

应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基层党建实践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和服务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于基层党建实践的价值认同。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基层党建实践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如收集、整理、分析、呈现等,提高基层党建实践中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可视化等。二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基层党建实践中涉及到的各种决策问题,如预测、评估、推荐、选择等,提高基层党建实践中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透明度等。三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基层党建实践中涉及到的各种执行任务,如分配、协调、监督、反馈等,提高基层党建实践中执行任务的高效性、协同性、规范性、质量性等。四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优化基层党建实践中涉及到的各种创新活动,如探索、尝试、改进、突破等,提高基层党建实践中创新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前瞻性、价值性等。

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手段,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但也带来了新的困境和挑战。如何把握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的机遇,避免或解决其带来的困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构想,得出以下结论: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是一种新的现象和趋势,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把握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基层党建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和科学的原则和策略,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助手和有效推动者,为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张书林.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向[J].理论探讨,2018(1):134-140.

[2]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34-40.

[3]杜振雷,刘金婷,史金鹏.ChatGPT及其核心技术在科技名词规范化中的应用潜力与挑战[J].中国科技术语,2023(4):45-54.

[4]周忠丽.“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J].探索,2016(1):105-109.

[5]曹银山,刘义强.农村基层数字党建的运作机理与路径优化[J].理论月刊,2023(6):80-88.

[6]李政敏.党建科学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理论导刊,2010(5):9-11.

[7]王少.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线路、安全风险及防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53-160.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治理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