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院校开设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思考与设想

2023-05-10 20:52谢星光陆微兰黄宝康冯坤苗蒋益萍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教员药学

谢星光,陆微兰,黄宝康,冯坤苗,蒋益萍,韩 婷

(海军军医大学 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在复杂的军事战争环境下,作战部队常因战争性损伤、作战环境严峻以及战况需求等未知因素引起物资匮乏。同时,恶劣环境极易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导致大量非战斗性减员,降低军队战斗力,影响战局胜利[1]。在此背景之下,军事医学院校进一步拓宽对军队医药学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保障。野生植物资源学是以植物学为基础,以野生植物资源为对象研究其种类、贮量、功能、利用方法和持续利用途径的一门课程,并与药学、化学和农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2]。军队医学院校开设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员综合运用野生植物资源的能力,激发学员的军事药学创新潜力,同时,对指导军队官兵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进行野外生存,提高战斗力和发展军事药学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笔者根据海军军医大学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特点,基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学科探索三个要点,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体会与设想,供广大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

1 精心设置课程,提升人才素养

1.1 精选课程内容

野生植物资源学内容多、范围广,并与多学科交叉渗透。但由于选修课总学时一般为30学时左右,如讲授所有课程内容,时间上明显存在不足。因此,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学员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会基于合理性、专业性、实用性等原则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裁剪,精心选择符合军医院校人才培养的知识内容进行讲授,具体为:野生植物资源分类、分布与特点(6学时),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6学时),以及药用、可食用和潜在军事用途相关的野生植物资源(各6学时)。此外,为保证课程充实适量,并使学员对课程内容能够掌握深刻,教员会重视每一章野生植物资源的选讲以及内容延伸。例如,考虑到军队学员对军事药用植物知识的需求,遂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列为重点章节,选择其中的红景天作为主讲植物之一,介绍其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药用部位,同时,讲述其抗高原缺氧和抗疲劳的药理功能,指明其可用于军队官兵高原缺氧、航海和航天晕动症的治疗[4]。

1.2 聚焦学员特点

野生植物资源学公共选修课是作为生药学、军事本草学专业必修课的补充[5]。选修学员来自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员层次涵盖军队学员、无军籍学员及地方委托培养学员,学员以本科一、二年级为主。授课者为我校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教员,教员队伍组成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主讲教员和具有中级或初级职称的助理教员。由于选修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员,课程授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军队学员需要配备更多面对“战场”扎实过硬的医疗本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主要将野生植物资源的药效功能与军队特殊环境下的医疗用途进行联合讲述,加强军队官兵对野外条件下军事用途药物的理解。而对于无军籍学员,知识讲授应以“市场”为导向,应重点讲解野生植物资源的采收加工、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介绍野生植物资源研发的历史、现状与前景,加强学员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分析能力[6]。

1.3 实行科学考核

为满足新时代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军事医药人才的需求,势必需要构建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制定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军事特色医药人才教学方案[7]。而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则是科学的考核内容与方式。为此,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坚持“科学性、新颖性、前瞻性”的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考评方式,主要设有课程参与度、野外实践、专题报告三种方式,将其代替传统的“一纸成绩定终身”的考核形式[8]。其中,专题报告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各小组按要求拟定报告主题、分工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制作PPT、完成课堂答辩和提问。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利于学员开创新思路解决专业难题、拓宽学科视野,同时,有利于减轻学员压力,增强学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荣誉感。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兴趣

2.1 课前预习,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根据学员反映,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知识点繁杂、理解难度较高、单一课本教学相对枯燥、难以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因此,可向学员提供精简优质的课程资源,以帮助学员提高课前预习效率、减轻上课压力、促进课后对新知识消化吸收。例如,通过向学员推荐《中国军事本草》《军事药学》《中国食用本草植物卷》以及《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利用》等参考书籍,将野生植物资源学与军事药学相结合,提升学员军事药学应用能力。其中,《中国军事本草》被誉为“流动的中药房,官兵的百宝箱”,对于指导官兵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自救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9]。此外,还可以通过推荐相关专业知识网站、APP、公众号和影视记录片,如植物志、花伴侣、植物科学最前沿以及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等,将高清视频图画、悦耳音频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加学员学习的乐趣,激发对学科的热爱,同时,培养军校学员高尚的价值情操。

2.2 授课多样,提倡专家讲座和翻转课堂

(1)名师专家讲座。当前,野生植物资源学领域的调查方法、分析技术、研究手段与成果等各方面都在不断革新,而教材版本更新速度通常较慢,导致学员从书本中学习到的内容难以与最新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同时,野生植物资源学内容范围广、学科间交叉较多,且教员知识面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部深入讲解[10]。这时,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就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专家可通过自己丰富、独特且实用的知识经验,将学科理论融入到对科技前沿和市场热点需求的解读中,将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展现专业知识的深刻性与新颖性[11]。因此,我们在学员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专家知识讲座,如野生植物资源最新研究技术与开发利用、军事救生相关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等,以此来增加学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学员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呆板的“满堂灌”或“我教你学”的单向输出教育方式,其教学效果大多不尽人意。同时,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课程多元素、多维度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塑造学员独特的人格魅力[11]。由此,应运而生了翻转课堂式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报告、小组探讨、主题辩论、学员授课等。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明显,可以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可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12-13]。基于此,我们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融入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中,进行课堂角色互换,鼓励学员选择部分章节进行授课。例如,有学员选择药用、果树植物资源进行讲解,学员从自己的角度介绍马援将军用薏苡仁治疗士兵湿障病气的“薏苡明珠”和曹操行军时“望梅止渴”的故事[14]。课下,同学们均表示这种教学方法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课上的心情更加轻松愉悦。

2.3 课后提升,倡议野外实践与在线答疑

(1)野外实践。野生植物资源学理论抽象,学员仅靠理解文字是难以比拟亲身观察、触摸、鼻嗅、口尝植物来得记忆深刻。例如,课本中在描述杜仲时,写到“树皮、枝、叶折断后有银白色胶丝”,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学员而言,很难想象出此般景象。因此,为了提升学员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感性认识、巩固学习效果并锻炼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众多资源,譬如我校的药用植物园和生药标本馆、学校紧邻的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浙江天目山的野外实践基地等,课后组织学员前往参观见学,并在实践过程中结合野生植物资源学知识点,现场讲解野生植物的经典形态特征[15]。此外,由我校生药学教研室承建的药用植物园,共有药用植物150多个科、714种,包括常见道地药材和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也可充分提供给学员实践学习[16]。

(2)在线答疑。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响应大力发展军校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方式的号召,向学员提供了电脑端网站式、手机端微信群以及两端结合的视频会议、邮件式课后在线答疑辅导[17]。学员可以利用网络针对不清楚的知识点与作业任务向教员提问,教员可以更加便利地下达学习任务和高效精准地解答学员的疑惑。课程结束,随访调查学员满意度情况,发现学员普遍认为这种在线答疑辅导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可极大地提高自身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深入学科探索,增强学员科研训练

3.1 结合学科现代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如组织培养、细胞工程,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研究方法的兴盛,极大地推动了野生植物资源学研究的深度与发展。因此,教员在授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知识,深入挖掘学科创新潜力,将野生植物资源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课本理论内容联合讲解,以此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和科学研究兴趣。例如,在讲授野生植物红豆杉时,教员可介绍其药效成分——紫杉醇具有抗癌活性,而该物种野生资源量少、近乎濒危。但最近,科学工作者正研究如何通过细胞培养、半合成和利用红豆杉与真菌关系等途径扩大紫杉醇的生产[18]。此外,还可以介绍蒺藜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以其皂苷成分为药效物质研制出的心脑舒通胶囊,使蒺藜从一个默默无名的野生药用植物,进入药物产品市场[19]。

3.2 突出军事医药用途

野生植物资源学中介绍的药用、可食用植物资源丰富、实用性较强,这对于帮助军队官兵正确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以及发展军事药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课程讲授时,最好能结合经典的野生植物应用案例,并突出其军事用途[20]。譬如,在讲解桑树时,可根据其形态特征引出根皮可作药用,药名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此外,桑白皮的长白纤维层在军队金创外科手术中还具有缝合皮肉断裂的妙用。具体用法为先将桑白皮纤维层加工成细长柔韧的桑白线,再将之缝合伤口,其后配以浇涂桑白皮汁,可共奏清热解毒、疗腐生肌之效,促进伤口愈合[21]。当前,军事药学发展迅速,为增加学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在授课时还需穿插讲授现代军事药学科研成果,例如,在讲授三七时,不仅要重点介绍其形态特征“铜皮铁骨狮子头”和药理作用“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还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其军事药剂产品。如,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军区等相继研制的菊三七止血粉、止血膜和止血帖剂等,都在部队野外训练和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2]。

3.3 促进学员科研创新

学科与科研工作密切结合,将科研设计引入课堂,提供科技创新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前提保障。教学—科研—创新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学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员科技创新研发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也高度符合“科教兴国”的根本要求和战略任务[23]。本课程深入贯彻此项要求,具体措施为:课上,授课教员与学员分享自己的科研工作经验或介绍本校教员在本学科上突出的科研成果,以此激发学员对科研创新的兴趣。例如,讲授防风祛湿止痒的药理作用时,顺势提到我校附属长征医院廖万青院士与虞瑞尧教授研制的皮康王,其历史悠久,曾在中越战争中发挥优良的止痒功效;再比如,本校药学院以含抗紫外线有效成分的植物研制出高原护肤霜,其对于治疗官兵因高原紫外线射伤导致的皮肤皲裂有明显效果[21]。课下,教员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并向学员们提供优质的项目研究方向,热情招募感兴趣的学员参加。此外,支持学员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授课教员指导学员做好赛事准备,以提升学员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4 展望

当今世界政治局势动荡,国际间、地区内军事冲突时有发生、战乱频发,极易威胁周边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对稳定中国、发展中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4]。而实力雄厚、体系完善的军队后勤保障服务是让我国军队在现代战争冲突中脱颖而出并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对于建设强大的后勤保障部队而言,军医院校里开设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能够使军队学员掌握野生植物资源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使医药科研工作者能更好地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研发军用医药产品,发展壮大军事医药,提供更优质的军队后勤保障服务;并且野生植物资源本身就具有简、便、多、好的优势,对军队官兵野外行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当军队官兵处于孤立无援、供给不足的军事战争或洪水地震等野外救援环境时,便可就地采集周边野生的药用、食用植物进行自救、互救[25]。

世界虽有战争,但当今的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年代下各国间依然隐藏着无硝烟的战争,即国际之间的商战、信息战、科技战等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国际间激烈的竞争势必加大国内各行各业的竞争。现如今,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较大,无论是产品竞争还是人才竞争,其程度均在逐年加深。于我校的非军队学员而言,未来将进入社会职场,面对的将是竞争激烈的市场,而野生植物资源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这部分学员提升专业素养、就业竞争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并且,对于将来从事医药研发的学员而言,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的野生植物资源可为研发新型医药产品提供新思路。同时,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是研制新型药、进口或短缺植物原料替代品以及健康食品饮品的天然宝库,这对提升我国医药食品行业竞争力意义重大。从2019年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开发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迫在眉睫,而野生植物资源是世界人民的瑰宝,蕴藏着无穷的应用潜力,对其深入研究并开发出抗新冠病毒的药物极具无限价值。

当前,无论我们应对的是现代国际上有硝烟的战争还是看不见硝烟的新型战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一直是高校教育的最根本任务。课程建设则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质量[8]。对于野生植物资源学这门选修课程的建设,教员应聚焦学员个体,创新教学方法,走在学科前沿,有机融合学科与军事药学,探索适应21世纪军队药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15],最终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有格局的新型军事药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教员药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尖上的野生植物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