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2023-05-14 02:35李曼璐郝淑梦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空巢健康状况慢性病

李曼璐 郝淑梦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科 022150

空巢老人是独自居住或与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1]。1992年联合国第47届大会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强调长寿和健康并存,生存的质和量统一,并将此作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2]。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无子女或子女工作、学习离家等原因,处于空巢状态[3]。因此,研究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各地空巢老人躯体健康状况

1.1 城市地区空巢老人躯体健康状况

与急性病不同,慢性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影响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4],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城市空巢老人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除慢性病以外,还有躯体不适症状,这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麻木、视力障碍、睡眠障碍、肢体疼痛、排便问题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另外,研究表明[5]城市空巢老人慢性病发病率与年龄、工作状态、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相关。余萌等人[6]报道在北京市社区有84.55%的空巢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50%以上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33%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常见慢性病;除生殖和血液系统外,五官系统、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异常率高也是北京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邱建红等人[3]调查丽水市社区显示,血压、血糖、血脂与是否空巢不相关,但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空巢老人明显大于非空巢老人。龚勋等人[7]报道湖北省约70.58%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且城市高于农村,其中高血压、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等患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空巢老人白内障患病率高于城市。此外,龚勋等人还发现湖北省慢性病患病率的城乡差异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庭压力、运动锻炼等密切相关,与空气质量好地区相比,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王敏[8]等人通过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价量表(OARS)中多维功能评估问卷进行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发现湖南地区高达36.08%空巢老人综合健康状况较差,使用该量表测定的武汉社区非空巢老人明显要低于该结果,这表明空巢老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较非空巢老人更差。余昌妹[9]等人调查发现温州市81.70%空巢老人患一种以上疾病,但同时也表明职业、学历、性别、生活经历等因素均可影响患病率。

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特殊的存在,研究发现[10]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差,是老年人群中的最弱势群体。国内[11]大多数独居老人对自我评价给出的结果是一般,多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病率较高;而国内高龄独居老人躯体健康状况则更为严峻,高血压、听力障碍、糖尿病、骨关节病、心脏病、白内障等都是该群体常患疾病。李芳等人[12]报道兰州市社区空巢非独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3.57%,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排名前5位。而兰州市社区空巢独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8.89%,高血压、心脏病、白内障和青光眼、腰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排名前5位。陈瑜[13]通过调查上海独居老人发现该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他们的自觉健康状况也比非独居老人差。上海[14]高龄独居老人患有慢性病92.7%,其患病率较高也可能与他们年龄偏大有关。李万伟等人[15]通过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潍坊市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平均分为49.82(生活质量越高,得分越高),明显低于有配偶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平均分63.23,且潍坊市74.10%的空巢老人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慢性病。李卉等人[16]也采用此表调查调查太原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得分为(64±16)分,但未分析独居与非独居空巢老人的得分差别。冯兴兴等人[17]研究运用此表得出空巢老人整体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的结论。由此看来,独居老人与空巢非独居老人相比躯体健康状况较差,而高龄独居老人躯体健康状况更差。

1.2 农村空巢老人躯体健康状况

由于生活习惯、学历、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城市与农村的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差异[7]。研究表明[17],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医疗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且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导致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下,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应更给予重视。张明媚[18]研究数据表明仅24.7%农村空巢老人自述没有慢性病,34.3%农村空巢老人自述患有两种慢性病,并指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差。曹阳春等人[19]报道安徽省某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76.33%,高血压、关节炎、颈椎病、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排名前5位。李艳芳[20]综述显示山东省某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92.2%,其中患高血压为69.2%、糖尿病为62.6%;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1.4%,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率非空巢老人(50.2%)明显优于空巢老人(42.1%)。杜静等人[21]报道88.6%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患慢性病,63.2%的空巢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骨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排名前两位;77.3%的空巢老人有功能日常生活自理障碍;97.4%有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疼痛排首位。曾长佑等人[22]报道丽水市山区56.79%非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明显低于73.46%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都是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排名前3位的慢性疾病,由此可见丽水市山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总体比非空巢老人差。刘莎等人[23]报道苏北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患病率高,健康自评为“差”和“一般”的空巢老人占52.8%,慢性病患病率为59.9%,高于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38.9%,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是苏北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而且还发现该地区空巢老人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是男性的1.14倍,提示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女性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白洋[24]等人报道甘肃省天水地区79.33%农村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病为排名前5位慢性疾病。马文杰等人[25]报道循化县77.6%少数民族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胃肠道系统疾病、糖尿病、颈腰椎体为排名前5位慢性疾病,而且高血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有高龄化趋势。

另外,任晓婷等人[26]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农村空巢老人。温小飘等人[27]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运用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得出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于无配偶者。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丧偶、独居等特殊老年人群。

2.我国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空巢易产生孤独感,加上躯体健康、生活状态欠佳等原因,城市空巢老人感觉与社会脱节,缺乏情感依托,导致无法获得社会认同感,久而久之,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4]。钟晓利等人[28]报道国内60%的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已到需要治疗的程度约有10%~20%;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夫妻关系、配偶是否尚在有相关性,患慢性病时间越长,空巢老人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也和空巢老人抑郁程度相关。研究表明[29],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相较于正常老年人,空巢老人在这些心理问题上症状更加明显且幸福指数更低,而且由于城乡生活环境等差异,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易受到是否空巢的差异影响。李建团等人[30]发现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婚姻状态、经济情况、有无子女、躯体健康、体育运动等因素均间接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这些会导致其社会支持程度降低,幸福感降低,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时将出现自杀倾向。董黎等人[31]调查孝感地区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03%,主要受是否丧偶、经济情况、躯体健康、孤独心态、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韩桂花等人[32]通过心理健康总评分和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发现浙江丽水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评分明显降低;由于空巢老人生活状态单一,又缺乏子女的照顾陪伴和精神慰藉,经常感到孤独,感情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这易导致其产生孤单失落、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心理问题较非空巢老人更为严重;同时,疾病状态更易加剧空巢老人的心理紧张状态;还因操劳子女的生活状态问题,也易加剧焦虑情绪;如此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雷颜瑛等人[33]报道邵阳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责任感缺失,愉快体验不佳,情绪反映不佳以及自信与自尊缺失是排名靠前的邵阳市社区空巢老人严重性心理问题。

由于孤独、缺乏关爱等各种因素,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陈瑜[13]通过调查发现独居老人的抑郁和孤独程度更为严重。黄加成[11]报道丧偶是老年人沉重的精神打击,配偶离世,缺乏陪伴,情感缺乏支持,长期情绪低落,独居老人成为最孤独的群体,爱与归属是社区独居老人最强烈的心理需求;独居老人不仅有老龄相关的常见健康问题,而且还会出现与独居有关的心理问题,例如:脑衰弱综合征、抑郁症、空巢综合征、住宅综合征等;还有各种负面情绪问题,例如:自卑自闭、孤独失望、闷闷不乐等,最终导致这一群体老年人性格孤僻,难以相处。失眠是独居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其次是焦虑和抑郁。

3.我国空巢老人社会健康状况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4]。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人际圈也随之变小。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尚待完善,养老资源储备不足、处于未富先老的社会状态,这使得空巢老人会得到社会支持较少,最终限制了空巢老人活动的社会空间[28]。王敏等人[8]研究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社会健康的优良率相对较低,社会支持状况较差也是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问题的因素。曾长佑等人[22]报道丽水山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客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这表明空巢老人缺乏长期支持的内心体验,社会支持满意度低。

4.小结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空巢老人无论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健康都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有地区、城乡等差异,这提醒我们要规范社区老年人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医疗干预,根据地域差异制定合适的健康管理方案。此外,空巢老人大多都缺乏子女的关爱,孤独、抑郁等情绪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加强空巢老人的心理干预,增加老年教育投资,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34]。提升社会支持方面,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活动,增加社区娱乐设施等。针对独居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应更加重视,这不仅需要社区的参与,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及关注。

猜你喜欢
空巢健康状况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