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雷波县筇竹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2023-05-15 17:45巫登峰巫玲琳沈俊华邓福相王鹏飞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雷波县筇竹竹笋

巫登峰 杨 梅 巫玲琳 沈俊华 邓福相 王鹏飞

(1 凉山州林业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西昌 615000;2 凉山州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 四川西昌 615000;3 雷波县林业和草原局 四川雷波 616550)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为禾本科竹亚科筇竹属竹种, 属中小型混生竹类, 是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濒危竹种之一, 为我国西南地区所特有[1-2]。 筇竹具有重要的经济、 生态、 观光价值。雷波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 金沙江北岸。县域最低海拔325 m, 最高海拔4 076.5 m, 地型地貌由高山峡谷、 大江大湖、 森林草原、 瀑布溶洞组成, 年均降雨量900 mm, 无霜期270 d, 全年日照时数1 250 h, 年平均气温13 ℃。 筇竹作为当地重要的森林资源, 在维系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 雷波县委县政府已将筇竹产业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之一, 投入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 以发展壮大筇竹产业。 本文通过走访雷波县筇竹重点乡镇, 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 咨询雷波县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的林业专家, 深入了解雷波县筇竹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以促进雷波县筇竹产业发展。

1 雷波县筇竹资源现状

雷波县拥有丰富的筇竹资源, 是我国天然筇竹的基因库。 目前我国已知有筇竹属植物8 种、 1个变种, 其中7 个模式标本采自四川, 而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 细 秆 筇 竹 (Q.intermedia)、 大叶筇竹(Q.macrophylla)、 雷波大叶筇竹(Q.macrophyllavar.leiboensis) 4 个模式标本均采自雷波县。 全县现有筇竹林面积2.98万hm2, 其中包括成片竹林0.31 万hm2, 林下筇竹2.67 万hm2。

雷波县筇竹林由于长期经营管理不当, 使得竹龄结构不合理、 林分密度过大, 造成高质量林分少, 主要表现为竹秆细弱, 竹材径级小、 竹材难以利用; 竹笋产量低、 品质差, 售价低, 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 雷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 加大了竹产业建设投入, 2020 年建成筇竹产业基地666.67 hm2, 建设了66.67 hm2的产业示范园(核心区)。 但要做大做强筇竹产业, 发挥其巨大潜力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 筇竹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2.1 优势

1) 资源优势。 雷波县筇竹资源主要分布在黄琅镇后海村、 箐口乡罗汉沟村等13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 涉及雷波县50%以上的农村人口。 据统计, 2022 年全县筇竹单位面积笋产量约50 kg/667 m2,筇竹鲜笋总产量约2.23 万t, 平均收购价10.0 元/kg左右, 产值约为2.4 亿元。 根据筇竹的生物学特性和雷波县筇竹分布的立地条件, 如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 筇竹鲜笋产量可达200 kg/667 m2,米径大于2.0 cm 的竹材200 根以上(市场价格10元/根), 由此推算筇竹潜在综合产值至少可达17亿元/年。

2) 政策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2 月来四川视察时强调, 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 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同年12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 2022 年3 月凉山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 为推进凉山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促进农民增收和绿色崛起、 强化“十四五” 时期竹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雷波县委县政府把高质量发展竹产业和建设竹林风景线列为“十四五” 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并与实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统筹谋划, 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比较优势。 筇竹笋是一种天然、 绿色的健康食品。 其肉壁厚、 空心小, 鲜嫩可口, 清香脆美;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糖、 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被誉为“蔬中熊掌”。 筇竹笋中含有特殊的抗氧化酶, 不易被氧化, 便于贮藏与运输; 筇竹笋市场价格较其他竹种偏高。 此外, 筇竹管理相对容易, 采笋季集中, 竹材砍伐主要在秋冬季,错开了农忙时节, 若管理得当、 技术措施合理,林区人口年平均收入至少可增加3 000 元以上。

2.2 机遇

1) 国家帮扶力度大。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5 年衔接过渡期, 雷波县作为中央纪委、 四川省纪委、 凉山州纪委“三级纪委” 定点帮扶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将获得更大的帮扶力度。 其中包括人才和资金的大量聚集, 这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2)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雷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 对全县林业项目移交管护, 明确责任, 督促乡镇监督管护, 按照“谁受益、 谁管护” 的原则加强管护力度。 雷波县林业和草原局发函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对已移交的林业项目进行后续管护, 确保林业产业项目建设成效。

3) 百姓“菜篮子” 品质日益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尤其是“新冠疫情” 发生后, 人们对健康及食品安全尤为关注[3]。 筇竹笋为天然绿色食品[4], 质地好, 是笋中极品; 作为原生态林产品, 其味甘鲜嫩, 笋体脆爽, 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倍受市场青睐。

3 筇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筇竹采笋无序, 竹林退化严重

雷波县筇竹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没有进行人为管理, 没有限制采笋时间, 受利益驱使,每年4 月出笋盛期每天进山采笋的人流量大, 采笋演变为掠夺性采伐, 严重破坏了竹鞭(根) 生长, 损伤了筇竹的再生能力[5]。

目前, 竹笋采集处于无序状态, 采笋人见笋就采, 缺乏可持续利用意识, 甚至低于10 cm 以下的竹笋和高达40 cm 以上的竹笋尖端(俗称“摇尖笋” ) 都被采收, 致使筇竹林持续破坏,退化严重。

3.2 林区基础设施落后

雷波县的筇竹主要分布在黄琅镇、 箐口乡、渡口镇等13 个乡镇, 筇竹林区山高坡陡、 地形复杂, 大部分地区没有道路, 只能徒步穿越。 受传统自然采笋模式和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 雷波县筇竹林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使得鲜笋外运困难, 运输成本高、 效率低。

3.3 筇竹精深加工产业链缺失

雷波县筇竹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筇竹生产经营管理粗放; 全县没有筇竹精深加工的企业,只能通过直接销售鲜笋获取经济效益; 缺少生产筇竹家具和工艺品的企业, 筇竹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全县未建立起针对筇竹产品相关的品牌。

3.4 筇竹科技创新不足

筇竹林区所在的乡镇地理位置大都比较偏远,信息较为闭塞, 专业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 缺乏规范的科学管理技术以及良好的推广服务体系,生产效率低下, 筇竹林提质增效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难以满足筇竹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 筇竹相关科技攻关滞后, 尚未系统开展良种快繁、 造林、 低质低效竹林改造、 竹笋采收与保鲜、 高效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以及专用机械的研发与引进工作, 竹产业科技含量低。 此外, 四川目前尚未制定针对筇竹的地方标准, 使得产业发展缺乏科学指导和标准规范。

4 筇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凉山州委“一区一核一域” 新发展格局的要求[6], 按照政府引导、 企业带动、 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 做好顶层谋划, 明确竹林权益, 加强人才培养和资金支持,推动雷波县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4.1 做好顶层谋划, 编制实施好筇竹产业发展规划

2021 年11 月18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0 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全国竹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 2022 年3 月凉山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 筇竹是雷波县的特色稀缺资源, 有望发展为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各级政府、 部门应高度重视筇竹产业发展, 加强宣传和引导, 坚持顶层谋划, 一张蓝图绘到底, 编制实施好《雷波县竹产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效能,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 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和发展路径, 配套编制并实施好筇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方案。

4.2 明确各类竹林权益, 规范采笋管理

1) 以确权颁证明晰集体林经营权和收益权。集体林以林改确权颁证为基础, 进一步明确笋竹生产经营管理权及受益权。 各乡镇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 制定乡规、 村规民约, 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并引导林农自觉遵守采笋伐竹各项技术规定, 做到农户自己的竹山自己管、 竹笋自己采, 不越界采笋伐竹,搞好护笋养竹、 科学采伐。 针对连年采笋的天然竹林, 针对其新竹高度趋矮、 种群退化加速的情况, 应采取轮闲制采笋, 以改良筇竹无性系分株的个体大小, 提高子代分株质量, 促进种群稳定发展[7]。 具体措施为: 一是适当封山护竹, 在采笋2 年后, 停止采笋1 年, 护笋养竹、 封山护竹[8]; 二是适时调控采笋强度, 在每年3 月中下旬竹笋开始出土时, 在发笋初期推迟入山时间1周, 保留初期健壮竹笋, 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的发笋末期, 提前1 周结束采笋, 护笋成竹; 三是严禁采“摇尖笋”, 每年4 月1—20 日发笋盛期, 特别是后期要严禁采“摇尖笋”。 政府要加强宣传, 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2) 通过公开招标明确国有林经营权和收益权。 可通过政府招标, 明确国有林的经营权。 根据筇竹笋出土数量动态变化规律, 采取“三笋采二, 五笋留三” 及“采密留稀、 采弱留强、 采小留大” 的采笋强度控制模式, 笋保留密度为第1、2 批健壮竹笋2~3 株/m2。 整体调控采笋强度, 确保留笋数量, 保障筇竹林健康发展。

3) 协调各方, 形成联动。 筇竹分布区域多数位于县与县, 乡与乡的交界地带, 单靠一个乡、一个县进行管理, 无法落实。 建议协调县与县、乡与乡、 村与村之间联合行动, 共同管理, 全方位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对低改竹林定时封山、 定时开山。 在发笋期禁止牲畜进入践踏, 防止无序乱采。 采笋期结束, 立即封山育竹, 优化林分结构[9]。

4.3 积极培养人才,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积极与西昌学院、 凉山州林业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 提升筇竹产业科技创新力度,并加大成果转化。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以引进人才, 地方政府应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 吸引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到雷波县安家工作;另一方面应大量培养本地筇竹“土专家”, 县级层面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会。 建立、 健全一套完整的筇竹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能力, 丰富服务领域, 促进筇竹产业发展。

2) 加强筇竹相关标准制定。 按照《标准化法》 《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根据雷波县筇竹产业发展具体情况, 制定筇竹地方标准。 积极与凉山州林业草原科学研究院对接, 争取尽快完成《育苗技术规程》 《笋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低质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4 个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3) 加强竹类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 坚持市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引进精深竹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开发竹类产品, 研发以竹笋为主的竹笋系列食品, 加快竹纤维、 竹家具、 竹质功能饮料、 竹工艺品、 保健竹碳等新型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10]。 引进一批重点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予以重点扶持,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带动竹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品牌和商标意识, 在品牌创建和无公害、 绿色认证、 有机认证上下功夫, 落实好“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工作。 制定雷波县筇竹产业发展的各项标准, 严格执行标准化种植和加工, 培育无公害、 绿色、 有机筇竹产品品牌, 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筇竹产品品牌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筇竹产品服务平台、 品牌制度规范化、 筇竹产品生产规范、 品牌价值评估、 商标注册等同步发展。 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讲好民族故事, 增加品牌文化内涵。

4) 加强高效筇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雷波县筇竹林普遍退化严重, 持续推动筇竹低质低效林改造已刻不容缓。 开展筇竹低质低效林改造及示范推广, 是彻底改变雷波县“大资源、 小产业、 低效益” 现状的重要途径。 目前, 凉山州林业草原科学研究院、 雷波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雷波县永才林业有限公司在黄琅镇大海村开展了46.67 hm2筇竹低效林改造技术示范与推广, 很好地带动了周边筇竹低效林的改造。 全县需要统一协调和部署, 进一步加强高效筇竹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4.4 一二三产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政府引导、 企业带动、 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 加强现代筇竹产业基地建设, 发挥放大筇竹经济、 生态、 观光等效益, 引进现代加工新装备新技术, 培育发展产品深加工、 文旅康养等业态, 推动现代筇竹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筇竹力量。

依托旅游产业, 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态景观、 有文化创意的美丽乡村, 着重发展休闲观光筇竹产业。 比如, 以雷波马湖省级地质公园、 马湖省级风景名胜区、 马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中心,结合周边苗族村寨等特色, 打造筇竹旅游环线。将筇竹系列产品生产、 销售、 旅游观光、 休闲度假等结合于一体, 推动休闲观光、 乡村旅游、 民俗风情传承等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实现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道路运输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 让更多新鲜的筇竹笋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市场。 放活笋竹生产经营, 对县内生产、 加工、 销售的笋竹产品免收规费, 放开对笋竹产品生产、 加工及流通限制。 对商品竹林, 可由辖区乡镇林业站实行即申即批、 据实办理采伐放行; 对公益林内的筇竹, 可由县林草局按采伐量不超过新增立竹量原则, 据实办理采伐证。

4.6 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产业发展投入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筇竹人工林培育, 明确产权、 经营权、 收益权, 利用各种造林项目资金开展筇竹人工造林, 积极争取国家、 地方财政投入,加强筇竹科研、 成果推广、 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9]; 整合资金、 政策和项目, 县财政每年应整合安排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竹产业项目前期、 新型主体奖补及县乡单位年度考核奖励, 调动各方积极性, 扶持竹产业发展。 研究整合涉农政策,项目优先倾斜支持发展竹产业, 扶持竹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

放宽竹产业投融资管理, 对从事竹产业生产、经营和加工的企业、 竹农及专业合作社, 鼓励和支持县农行、 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 允许以山林林权作抵押, 简化贷款担保相关手续, 优先给予贷款。 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投资竹产业开发、 竹林培育,简化竹产业项目申报立项、 工商登记、 行政审批手续, 积极鼓励及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竹产业, 发展民营竹业经济。

猜你喜欢
雷波县筇竹竹笋
筇竹寺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竹笋
雷波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浅析
竹笋
四川雷波山歌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初探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关于木杆镇大力发展筇竹产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