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困境与解决路径

2023-06-04 17:05周飞李文强王雪红
国际公关 2023年7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解决路径

周飞 李文强 王雪红

摘要:“三孩生育”政策是为改善我国人口现状、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提出的重要人口政策,对于我国实现适度人口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对济南市历城区部分社区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整合宏观政策设计与微观个体意愿,对影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影响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找准适龄生育人群生育意愿与三孩生育政策之间的契合点,为政策落地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困境;解决路径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人口问题和生育问题一直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从“计划生育” 到“放开二孩” 再到“全面三孩”,我国生育政策举措发生了重大变革。2021年5月31日,为了解决我国现存人口结构性矛盾,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以达到健全重大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的目的。

自进入21世纪起,低自然增长率的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人口形势和之前相比,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随着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平衡日益严重等问题的出现,我国出台了三孩生育政策。这对于改善我国当前人口现状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在政策伊始,政策调整与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国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存在较大阻力。经初步了解发现,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推测三孩生育政策的生育率提升效果也可能较为有限。因此,为有效推进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亟须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目标群体与三孩生育政策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某些社区的部分目标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调研。在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将宏观政策与微观个体并重,分析了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现状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对该地区生活中存在的影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现实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为政策的完善与改进助力。

二、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计划行为理论(TPB)最早可追溯于心理学家Fishbein提出的由態度属性、属性权重和属性的信念强度3个部分构成的多属性态度理论,后经Ajzen和Fishbein发展与完善,共同提出了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意愿、行为决策4个部分组成的理性行为理论。1991年,Ajzen研究发现,人的行为除出于自愿外,也有出于非自愿的可能性,于是Ajzen便将知觉行为控制引入理性行为理论,最终发展出了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为:行为意愿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决策,与此同时,行为意愿又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部分的影响。[1]

计划行为理论是对人的行为模式研究的一种经典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目标群体经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后其行为决策最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为研究适龄生育人群的生育态度、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关系提供了思路。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再次赋予了适龄生育人群生育的权利,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架构目标群体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适龄生育人群的生育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最终观察其生育行为。

经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在我国的政策实施研究中的应用层次和范围尚不广泛,三孩生育政策作为近年的“新” 政策,学者关注度尚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对三孩生育政策从宏观政策和微观个体两个层面,分析研究影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因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创新研究思路和论证方法,在理论和现实方面都有较重要的意义。

三、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情况调研结果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等方式,对济南市历城区的4个街道12个社区的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线上问卷面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从不同维度设计了问题,主要针对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对适龄生育人群对三孩生育政策持有的态度、影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因素等做了相关分析,以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

(二)调研总结

1.三孩生育政策执行成果

总体上,多数街道和社区开展政策落实范围内的工作,对三孩生育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宣传落实。政策执行机构人员是推进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重要力量,政策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现存问题总结

大部分社区三孩生育政策宣传落实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三孩生育政策知晓率,有助于社区居民对于三孩生育政策更深入了解。政策落实过程中,政策充分性得到充分体现,但仍存在着教育内卷、政策执行机构人员专业素质欠缺、社区居民生育意愿低等问题,需在今后的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推进过程中加以重视。

总之,绝大部分被调研社区适龄生育人群对三孩生育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三孩生育政策执行机构人员对本辖区三孩生育政策比较重视,落实较为认真,为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成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三孩生育政策分析

(一)宏观政策层面:三孩生育政策

1.住房负担沉重

有相关研究显示,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每上涨1 %,人们生孩子的意愿就下降0.2 %,进而表明住房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2019年央行公布的有关城镇家庭资产负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负债率为56.5 %,有相关专家表示家庭负债率50 %是个警戒线,超过50 %就要加以注意并且重视了;而在这一比例包含的群体中又有76.8 %的人有住房贷款,住房贷款占家庭资产负债总比的75.9 %,近八成的负债只为买房,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住房方面的压力之大。家庭负债的增加导致家庭生活成本的增加,最终会对家庭生育决策产生影响。[2]

2.教育内卷现象严重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加之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公立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許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学区房,造成家庭经济压力沉重。[3]除此之外,“双减” 政策的推行不仅没有降低学生的学业压力而且催生了很多课外辅导机构。2019年发布的儿童蓝皮书指出,有六成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每人每年平均费用为9211元。校外辅导机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4]

(二)微观个体层面:计划行为理论

1.适龄生育人群

(1)生育观念改变

时代不断变迁,社会飞速发展,观念亦不断更新。我国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已与之前大不相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等为主流的传统生育观念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以“少生、优生、优育” 为主流的生育观念,并且不婚族、丁克族等类的群体也越来越多。我们父辈大多追求“早婚早育”,甚至很多只追求传宗接代而“重男轻女”,忽视了子女社会价值;而现代年轻人追求更多的是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即子女的培养问题,更多考虑到其社会价值,综合性强。

(2)女性的生育意愿低

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不景气,处于下行阶段,疫情的暴发也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停工停产导致失业率上升,加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生存压力均不同程度加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成本增加,相应地,生育三孩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受职位晋升、周围环境、制度政策等因素影响,并且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间来回切换,其生育意愿也相应地受到影响。

2.政策执行机构人员

(1)政策执行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执行机构人员在落实政策时要有从管理工作向服务方式转变的意识。在当前形势下,政策执行机构人员有极大的可能性并非三孩生育政策的专业业务部门人员,容易出现对三孩生育政策的解读不到位、生育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生育观念阶段、具体落实工作做不到全面了解、开展工作的方法一如既往笼统地进行做不到因人而异等现象,进而导致群众对三孩生育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使得三孩生育政策面临困境。

(2)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间的协调性较差

从政策的制定、出台到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多方力量、多个主体,这就需要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但因政策执行机构各个部门的办事方式、办事风格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分歧,严重时则会激发矛盾。此外,政策执行机构人员个人经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也极容易引发个人主义,进而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五、促进三孩生育政策更好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层面:三孩生育政策

1.调控房价,保障住房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住房方面相关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等多种手段,控制房价涨幅,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每个人安居乐业。可以通过减少房产税税收来保障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还可以出台与生育三孩相挂钩的优惠配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租房、购房、住房压力。

2.落实“双减” 政策,均衡教育资源

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要严格规范、从严治理校外培训类机构,整顿校外辅导乱象,严格落实“双减” 政策。针对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政府应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均衡化分布,避免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微观个体层面:计划行为理论

1.适龄生育人群

(1)加强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

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要各司其职,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采用多种媒介培养新型婚育观,并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宣传,特别是要对适婚群体、适龄生育人群的婚恋观、生育观加强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三孩生育政策工作落到实处。

(2)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我国社会生育保险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保障女性能够平等择业、就业与发展,使女性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要有侧重、有意识地将生育保障向农村女性、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等的女性倾斜,保障其生育权的实现。[5]

2.政策执行机构人员

(1)提高政策执行机构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政策执行机构人员应充分解读三孩生育政策,转变传统生育观念,做到对具体落实工作的全面了解,秉持因人而异的原则有序开展工作。要坚持向居民宣传三孩生育政策,尤其要对适龄生育人群做好政策宣传与政策解释工作,并就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解释与说明,使适龄生育人群做好充分地生育前准备工作。

(2)增强政策执行机构及人员的沟通能力与协调性

政策执行机构及其人员之间要统一思想、加强合作、协调配合。政策执行机构各个部门间要达成共识、统一战线,避免产生分歧、引发矛盾。政策执行机构人员要经常性地沟通与交流,避免个人主义倾向。同时,政策执行机构还要加强与群众的积极联系与信息交流,提升公众满意度,从而强化政策执行效果、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六、结束语

三孩生育政策是为了改善我国人口现状、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提出的政策举措,要想促进适龄生育人群释放其生育意愿、做出生育行为,实现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必须提供全面多元的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因此,三孩生育政策既要从上层建筑上构建体系,更要靠政策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效互动。通过对济南市历城区部分社区的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完成对政策实施影响因素评价角度中的探索,同时针对某些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与建议的提出提供事实依据,加快推进我国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实,从而更好地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我国人口规模优势。

参考文献:

[1]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8(02):315-320.

[2] 杨克文.高房价影响生育意愿吗:基于房价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经验分析[J].南方人口,2019,34(05):69-80.

[3] 聂建亮,董子越.“三孩”政策:积极影响、多重障碍与因应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6):77-84.

[4] 苑立新,寇虎平,王秀江.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76-79.

[5] 王军,李向梅.中国三孩政策下的低生育形势、人口政策困境与出路[J].青年探索,2021,(04):50-61.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解决路径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高中语文散文审美性阅读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奢侈品意愿的研究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