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冰雪景观设计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2023-06-04 03:19付振宇王馨雨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付振宇 王馨雨

摘要:随着吉林省冰雪经济的快速增长,冰雪景观设计在文化输出与打造城市名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实践总结,冰雪景观发展低效,设计工作不能满足创新需求,造成冰雪景观发展创新不足、产品单一、文化属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社会要求冰雪景观尽快消除发展阻碍,寻找创新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冰雪景观设计现状和吉林省冰雪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更好打造吉林冰雪特色,走好冰雪发展道路。

关键词:冰雪景观;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冰雪景观作为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寒地城市冬季景观的重要构成。随着冰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冰雪景观设计产品形式单一、设计同质化严重、文化内容深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市考察时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因此,冰雪景观设计需快速解决发展阻力,找准文化赋予冰雪景观的意义,立足核心,通过旅游向外辐射,辅助冰雪经济发展,助跑当地旅游经济。

一、冰雪景观与冰雪景观设计

(一)冰雪景观缘起与分类

1.缘起

冰雪景观指冰雪艺术作品或冰雪景观项目,此类景观是为特定城市或特定公共区域设计,以改善城市景观,强调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历史或文化价值。另外可引导人们认识、思考设计,实施“介入式” 美学教育,使旅客在观赏游玩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增进受众对景观艺术表达、审美形态的了解,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途径,对具有相应条件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冰雪景观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起初以普通民众为主体,仅使用简单工具对冰雪进行加工。后国家重视冰雪文化发展,倡导冰雪文化传播,哈尔滨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市冰灯游园会。连年举办的游园会给冰雪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平台,座座冰雕雪雕拔地而起,扩大了我国的冰雪文化影响。1985年,我国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冰雪游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宣告我国冰雪景观的全新形态,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1]

2.分类

2.1天然的冰雪景观

天然冰雪景观是指由生态系统循环构成、不受人为影响形成的自然景观。如雪乡、冰海、雾凇等,其中雾凇负有盛名,雾凇是由于饱和水汽遇冷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现象。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的便是雾凇的形成过程。天然风貌汇聚的冰雪奇观,是自然的画作,世界的馈赠。“玉山亘野,琼林分道”,冰雪带给人们宽广与浓厚,琼花和瑞雪皆为巧夺天工。

2.2人工设计的冰雪景观

2.2.1冰雪雕塑

冰雪雕塑常在已成型的体块上进行设计雕刻,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材质表达、艺术审美、呈现效果等问题。由于空间体块的制约因素,多以减法作为制作手段,提供修改的空间较小,进而要求设计师要有扎实的设计功底、空间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2.2.2冰雪建筑

冰雪建筑细分为冰建筑和雪建筑。冰建筑以天然“冰砖” 作为构成材料,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搭建砌筑,后添加内设灯具实现白天观“形”、晚间观“灯” 的特色观赏方式。雪建筑则先制作木制框架作为建筑的骨体,其后将夯实的雪填充其中,待到雪质坚固拆除框架,对建筑体块进行雕刻完成雪建筑。

2.2.3冰挂

冰挂制作主要以树枝、草绳作为材料,搭建成墙面或洞穴式样,再用冷却水在零摄氏度以下对搭建物品进行浇筑。浇筑时冷却水偶然的挂冰构成了冰挂变化莫测、形态各异的特点。

(二)冰雪景观设计

1.概念

冰雪景观设计是以打造冰雪景观为中心、强化冰雪文化输出、突出冰雪特色的设计方法。结合景观设计审美、功能、生态、心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给现有的设计提供基础知识和发展依据。要正确站在设计角度解决冰雪景观的发展问题,完善冰雪景观设计体系。

2.冰雪景观设计的绿色理念

冰雪景观发展高度契合当下环保理念、绿色循环理念,倡导在冰雪景观制作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依照取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和制作匠人对“天然冰+人造雪” 进行二次加工,最后建造为成型的艺术景观。冰雪景观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冰雪景观陈列的过程当中,景观在陈列时会产生不同的物理现象,整个冰雪景观的形成与消融,全部是水的三种形态的转变及循环发展的过程。[2]待到天气转暖,冰逐渐融化回归地表,雪升华转为水汽融入空气,全面诠释了自然系统没有废止、没有尽头的动态平衡,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冰雪景观设计发展的现状

(一)国外情况

冰雪景观在国际范围内主要包括加拿大魁北克、中國哈尔滨、日本札幌和北欧挪威四大冰雪景观产地。除此之外,美国、法国、芬兰等具有客观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每年都会举办不同风格的冰雪节,涉及内容丰富多元。国外的冰雪景观大多在公共区域,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工程。专门的冰雪景观设计研究较少,多数是以单独的个体案例分析论证。总的来说,国外发展优于国内。除了设计作品创新意识突出、设计内容表现充足外,国外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对冰雪景观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书面研究上,国外对于冰雪景观设计研究较为欠缺,冰雪景观定位于园林景观或城市景观等主题景观下的从属景观。在整体研究中,冰雪景观不作为独立的景观类型设计课题开展研究,更多是以旅游开发的视角,辅助旅游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情况

在我国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 战略后,以东北地区为龙头,包括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冰雪旅游发展出现上升趋势。北京和河北省成为冰雪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山东、山西等省份也是冰雪产业重要的客源地。新疆、内蒙古等地依附于自然风貌与民俗文化,夏旅游冬滑雪形成优势互补吸引游客。在冰雪景观设计方面,哈尔滨、吉林、沈阳地区的特色冰雪景观形成三足鼎立的势头,为冰雪景观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冰雪景观创新发展。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和牡丹江雪乡是现代冰雪活动举办的杰出代表。冰雪雕作为开发最早最成熟的表现形式,成为国内冰雪景观设计的优秀参考案例。

在近年的冰雪景观发展中,吉林省不仅坚持宣传本地特色与历史文化,激发游客探索热情,还着眼于长远发展问题,不断提升吉林省冰雪景观设计水平,推出的“一山二城” 系列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金色名片。[3]在国内,吉林雾凇岛、净月潭森林公园始终是旅客冰雪旅游的首選项。白山黑土的自然引力,城市乡村的全新生机,映射着吉林省冰雪产业带来的大好光景。冰雪景观为吉林省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冰雪景观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景观设计发展问题

(一)同质化严重,创新形式不够

随着冰雪景观加速发展,大量设计作品围绕相似主题延伸,核心内涵表现涣散。作品为求话题度,推崇“大”“高”“最” 的形式效果,导致作品表达毫无艺术感染力。景观设计创新不足,不能根据自身依托旅游产业推陈出新,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乏力。

从吉林省历届冰雪艺术展中不难发现,许多景观设计照本宣科,作品采用相似主体展现相同主题,同质化严重。致使设计创新大环境消沉,创新设计逐渐成为“空口白话”。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普遍未对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冰雪景观艺术表达形式理解不够,鲜少产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此外,景观设计形式发展缓慢、设计方案可塑性较弱,不足以展现时代特征创造新的冰雪文化景观内容。

(二)商业属性强于文化属性

冰雪景观多置于景区环境内,景区从商业利益出发,对展览精品冰雪雕塑的景区推行收费机制,以赚取更多经济利益。此举降低了人们对于冰雪景观的了解深度,减少了人们的参与感。虽将冰雪景观作为商业宣传,但多数都立足在经济开发的基础上,并不能为冰雪景观设计提供有效的创新价值。在设计内容里,文化嵌入程度不足,不能完全表达地区民俗风俗和习惯。主要表现为设计理解不深刻、颠倒发展顺序、不明确冰雪景观是冰雪文化的具体展现等问题,缺乏现实意义。

(三)文创产业链尚未形成

吉林省每年固定举办的冰雪节作为冰雪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缺少对景观的多维形态转换。长久沉淀的人文历史未能在创新形式中呈现,造成冰雪景观产品内容不丰富。在扩大冰雪景观传播面时,没有深度运用新技术手段予以支撑,没有认识到文创产品线上数字化运营的宣传方式和多元化营销给冰雪文化带来的便利。冰雪景观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文创产业链,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展。

(四)冰雪设计人才短缺

冰雪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具备优良的美术功底和整体设计意识,还要求内容展现有深度、雕刻技艺有质量、文化输出有影响等。快速发展的冰雪经济使成熟的设计师成为稀缺资源,多数非专业人员没有美术功底,作品设计可采纳度不高,景观设计投入产出比不升反降。作品粗糙简陋、空乏无力,景观作品艺术价值缺失导致文化传播力下降,严重影响冰雪景观的长远发展。

四、吉林省冰雪景观设计发展对策

(一)创新设计形式

要深入研究吉林省冰雪产业,依据资源优势联动冰雪产业集聚区,将吉林省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自然与人文高度粘连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冰雪景观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创新为手段,将冰雪景观特色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当中,丰富冰雪景观产品样式。提升人们参加冰雪景观积极性,拓宽冰雪景观传播范围,为冰雪景观建立良好社会形象,侧向助力吉林省冰雪项目发展进程。

(二)挖掘地域文化,加强推广

挖掘吉林省地域文化,积极研究本土文化特性,不断开发蕴含吉林特色的冰雪景观作品。依托本土地域文化如抽冰猴、马拉爬犁、滑雪圈等活动产出与吉林地区有情感联系的特色景观。绵延文化传播深度,反映吉林省多彩的文化生活。要多方联系,融入商业价值、开拓发展方向,全方位宣传吉林冰雪景观、打造吉林特色名片,加深社会认知。加速推进吉林省冰雪景观进程,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快速发展,助推吉林省从冰雪大省向冰雪强省转变。

(三)延长产业链条

冰雪景观作为联系地域多种文化发展传统的冰雪产业,除了要注重发展质量,还要关注产业发展前景、提升产业能力、延续项目发展。冰雪景观是冰雪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快速发展冰雪景观就要完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行业布局。应与相关产业部门如冰雪运动、冰雪娱乐等行业集群建立纽带,合成产业链点,加强上中下游经济交流互通,培育接续产业集群,缩短开发产品周期,加速产业集群化,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四)科技辅助延长设计时效

北方的冬季没有冰雪是遗憾的。运用科技手段制造人工降雪,模拟冰雪环境,感受北风呼啸千里冰封的自然环境,理解诠释冰雪文化。此外,科技手段辅助冰雪景观全时段分布,减少间断,延长设计时效,不断促进景观设计创新开发,既能防止优质冰雪景观艺术品成为“消融的光芒”“遗憾的艺术”,还能降低部分作品制作成本,减少运输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战略。

(五)人才培养紧跟时代需求

面对冰雪景观设计市场的巨大需求,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应引导地方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健全冰雪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链条。深入冰雪产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紧跟时代需求,扩大人才群体的选择范围,连接社会资源和社会供给。构建分类培养冰雪人才的系统模式,为高速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人才支持。

五、结束语

吉林省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已经在冰雪景观领域占据先机,应抓紧机会更好发展创新。冰雪景观作为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修正景观设计发展问题,填补不足之处,提升文化内涵,创新设计形式,完善全产业链。冰雪景观加速冰雪文化输出、弘扬冰雪文化,为吉林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加快建设冰雪产业集群,创新冰雪景观发展方向,才能进一步促进冰雪文化输出,推动吉林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顺辉.试论当代冰雪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2):45-50.

[2] 孟献国.浅谈冰雪雕塑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03):209.

[3] 蒋抒博.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9(01):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