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2023-06-08 07:53李宛蓉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文化建设

李宛蓉

摘 要:具体落实产业集群建设任务时,如果要使用科学技术应提高创新意识及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创新发展战略方向,同时编制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后续工作的着力点。同时,结合了我国各个地区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工作的优势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战略目标。只有通过调整战略方案、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观念及技术方法进行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才能为打造科技型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真正依托科技的力量解决各个产业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平台;文化建设;科技服务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这是时代发展向各个产业发起的挑战。围绕着产业集群情况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应当先分析出产业集群的特点,将特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区域中,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有序开展相关的供应商、服务商基地的建设工作,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这就需要经营者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通过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来调整经营策略。

一、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联性

在决定基于产业集群建设及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战略时,需要找出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工作之间的联系,明确工作的侧重点。

1.产业集群能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载体

与传统的产业经营方式相比,采用集群化的发展方案可以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因为产业集群后所有相关的企业都会建设在同一个区域,方便企业之间相互沟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有助于解决信息滞后的问题,能方便人才共同探究工作难题,启发创新思维,进行知识成果的有效转化,以此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要求。另外,产业集群化发展后能形成清晰的产业结构关系,可以用于构建科技创新的网络结构体系,便于实时传递工作信息,解决创新发展阶段遇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降低科技创新的难度。所以,为了满足国家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各个行业的经营者都在尝试建设产业集群。

2.产业集群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产业集群化建设工作能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因为产业集群使得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人际关系更加密切。当区域内有高水平的人才时,其他人才也会积极向这名人才学习,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此时,如果进行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宣传并为人才提供培训渠道,就可以提高人才的工作能力,调动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为有效提升创新发展质量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说明产业集群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3.产业集群能扩大科技创新发展空间

与传统的产业经营方式相比,投入资金、技术和精力进行产业集群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扩大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因为产业集群的经营模式更有助于进行模块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一个区域中大规模的经营同一个行业时,可以为新技术研发、引进新设备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所以很多企业都在积极主动地优化产业集群建设思路,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战略。据了解,科技创新可以为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解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关键所在,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的健康发展需求。这就是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联性,需企业自身、当地市场管理部门及社会群体都要引起重视。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分布位置有区域化差异

基于产业集群模式,選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战略时要总结发展经验,并对国内的产业集群形势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科技创新工作的优点及缺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对策。实际上,目前我国各个区域的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效果越好。这是因为产业发展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持,因此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集群建设效果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产业集群的数量多、集约化发展能力高,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经常会因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这也是当地科技水平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另外,在产品的性能验证和市场推广方面,同国外企业相比尚有不足,在全球标准制定领域缺少话语权。对于大部分传统中小企业来说,受限于人力、资金等条件的约束,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科学技术的升级。而且产业配套分工不够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部分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产品单一、高端产品占比少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节能环保常规技术产品产业链已相对成熟,但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仍较为欠缺。

2.部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效果不理想

不同产业之间发展动力不同,发展重心和方向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传统产业总体上看仍属于粗放式的发展,普遍存在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化水平低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对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较大。多数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区域同构化现象严重。企业科技创新总体上还呈现出“小”而“散”的状态,创新多以单一产品或技术工艺为主,缺乏协同创新合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进行整合。同时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低,产学研合作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企业普遍难以接受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

比如,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时,很多农民都没有产业集群的意识,仍然在采用个体经营的方式,无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目标。因此,产业集群工作大多都是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其时旨在将粗放型产业转变成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由于当时很多产业经营者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创新研究,没有专项招聘创新型的人才,也没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持,出现了科技创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也与经营者所选择的创新方案不科学、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

3.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有待提升

虽然产业集群发展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工作问题,但基础性工作仍然需要由专业人才来完成。如果人才的工作素质、能力得不到提升,缺少创新意识又不愿意参与科技研发工作,就会制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的发展步伐。高科技人才供给不足、高层次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就会导致传统产业升级困难、产业链竞争力不强,所以人才匮乏成为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的难点之一,也是传统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障碍之一,影响着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链的稳定性。但由于很多地区的管理部门在进行产业经营管理时没有重视人才的地位,没有进行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宣传,这些都会对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方案

1.增加科技创新产业的比重

由于产业集群发展中可以选择的科技创新战略有很多,不同的战略方案有不同的应用优势和适用条件,因而也会影响创新创业效果。应要求产业经营者结合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环境,分析适宜在当地启动的项目类型,并对比各种战略方案的特点从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常用的创新方法中,最简单、快捷的一种创新思路是调整工作重心,适当增加各个项目中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频率,并关注当地的产业结构比例,尝试专项设置科技创新产业,并增加相应产业的比重。比较常见的有生物制药行业、智能家电及汽车产业、IT产业等,这些都可以凸显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的产业。如果所在区域内具备资金雄厚、高新技术人才储备量多等方面的特点,就可以尝试启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设工作,当然还要确保经营者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产业集群分布位置的区域差异问题,让各地区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2.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解决创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应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公开进行创新研究。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了科技信息化时代,产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不断增多,合理收集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对产业发展情况的纵向及横向对比,方便找出现阶段经营策略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以确定后续的发展侧重点。而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信息的实时传递,发挥信息数据的使用价值,就是目前应解决的一大难题。这需要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人才之间提供互动交流的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关键要将现阶段国内的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并建立数据库,以信息共享的方式让人才随时可以调用相关信息用于新技术研发的参考,以提升技术研发工作的成功率。除此之外,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需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而网络技术就为获取国外前沿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说明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要求产业经营者在调整工作战略时,也要及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做好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

3.开展新时代产业集群文化建设工作

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在掌握了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摸清行业发展规律后,才能从众多战略中选出最具有适应性的战略计划。基于此,产业经营者大多会在设置统一的管理机制时同步开展对产业集群文化的建设,通过渗透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组织人才学习专业知识来端正人才的工作态度、提升其工作能力。这需要先进行思想宣传教育,让人才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对自身发展以及行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找到提高文化建设工作吸引力的方法。比如,组织趣味性的文化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拉近人才之间的距离,以顺利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集群文化建设工作还要从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着手,让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增加联系,共同为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工作贡献力量。

4.尝试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由于本次研究的重心是处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问题,因此,应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思维,以便于理清战略计划的优化及创新思路。比如,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落实产业集群建设任务,渗透先进的工作观念及技术方法时,应关注市场外部环境的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并考虑开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因为外部大环境将决定行业的发展方向,如果经营者制定的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要求,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基于此,参与到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构建任务中,是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通常由市场管理部门负责完成,产业经营者应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并监督是否有其他经营者违反了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交易情况,评估产业集群发展的风险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关键要在现阶段市场交易中及时找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方法,以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1.设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针对产业集群情况展开科技创新工作时,应当在战略计划中设置具体的工作目标,通常包括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目标这两种,短期目标应当服务于长期目标,并确保产业经营者在短期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工作动力。同时,基于国家比較重视产业集群建设和科技创新行业的发展情况,在编制工作计划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现状和国家给出的管理规定不断调整工作目标,让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此外,由于创新发展需要依托人才的力量,在设定产业总体经营目标后应与基层员工沟通,引导人才树立与产业目标一致的个人工作目标,以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针对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发展问题而言,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密切关注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是否遇到了难题,积极帮助产业经营者处理难题,迎接时代发起的挑战。一般政府对产业给予的支持主要包括:①提供技术指导,让人才具备对科学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助推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②提供资金支持,合理调整新兴产业的税率,提供税费的减免措施并适当提供无息贷款,减轻产业经营者的经济支出压力,调动经营者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和科技创新研究工作的积极性;③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引导产业经营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新时期的产业建设方案具有合理合法的特点;④加大政府对科技产品的采购力度,政府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采购物资时,应优先选购产业集群下科技研发的新产品,政府的态度将会影响受众群体对待相关产品的态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产品的宣传范围,让各地区、各部门都能提高对此类产品的关注度。

3.提升科技服务质量

在转变经营思维、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时,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技术,还要意识到提升科技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积极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专项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并定期组织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有天赋或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研发事业中。同时,在使用科学技术生产加工产品时,应提供产品的使用指导和售后管理服务,这样才能提高受众群体对新产品的使用满意度,使得受众愿意主动购买相应的产品,有效拉动供需平衡,最终合理提升产业经营建设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将工作上有交集的企业基地建设在同一个区域中,积极营造和谐的企业合作关系并让人才之间可以随时互动交流,以此来完成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由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为了在产业集群中融入科技创新理念,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资金、政策、技术的支持,还应当调动人才的学习积极性,组建创新型的工作团队。最后,应从文化建设、网络沟通渠道建设等环节着手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顺利解决产业集群的发展难题,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郝茜.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策略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8(8):2.

[2]杨倩倩.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J].商展经济,2022(1):4.

[3]黄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培育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1(12):9.

[4]孙学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4):84-87.

[5]伍先福,黄骁,钟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模式研究综述[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33(1):8.

猜你喜欢
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文化建设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新兴服务模式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