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探究

2023-06-28 16:12张怡馨陈华丽
艺术评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张怡馨 陈华丽

摘要:粤语童谣作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融合点,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粤语童谣的音乐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究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语言认同和文化融合,提出如何有效推广传承粤语童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粤语童谣  大湾区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

随着人工智能和各类媒体蓬勃发展,粤语童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传播上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影响力从广府地区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全区,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受众群体从孩童延伸到各个年龄段人民,如何促进粤语童谣与民族文化融合,实现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内涵升华,从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感,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的概况

粤港澳三地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交通条件便利,除此之外,粤港澳三地在文化上有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居民日常交流以粤语为主。2017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订《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①,这标志着粤港澳走向聚合。正是因为粤港澳三地有着共同的母语体系——粤语,所以粤语童谣才能在大湾区勾起人们的共同情怀。

粤语童谣是中国传统民谣的一个分支,是岭南地区文化体系分支,隶属于广府文化,它源于当地人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习惯,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所以通过粤语童谣来传承传播广府文化乃至岭南文化,具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近30年来粤语童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粤语童谣几乎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并未引起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开始逐渐重视粤语童谣,都在为拯救这一优秀岭南文化做出一些努力。例如: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发起广、佛、肇三地的“同根同声、广府情怀”的粤语新童谣大赛,2015年—2022年广东省成功举办六届“岭南童谣节”。尤其是2015年“首届岭南童谣节”举办成功后,在岭南地区刮起了“童谣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都积极参与童谣比赛,且获得一些成就。其中2016年“中华情·岭南韵”第二届“岭南童谣节”共有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及省内各地级市的20支优秀队伍参赛,最后,广州市荔湾区上九路幼儿园将两首香港儿歌《小明爱刷牙》和《小明爱洗手》融合改编为《豆丁爱清洁》,斩获一等奖。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幼儿园更增设了童谣课程,教授童谣歌曲,还在社会上开展童谣相关知识讲座。目前来看,即使这些做法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依然遇到了难题,比如:没有足够的配套教学资料,缺乏教学参考书、相关教学音像材料等,增加了传授难度;也存在缺少粤语童谣的相关人才,不能避免相关课外活动受众群体范围小、阶段强、时效短的缺陷,粤语童谣的长远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粤港澳大湾区粤语童谣的分析与探究

(一)粤语童谣的音乐分析

在中国知网以“粤语童谣”为关键词检索的40余篇文章中,不难发现对于粤语童谣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几篇知名度高的粤语童谣,如《月光光》《落雨大》等,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补充空白。下面,笔者从项目团队调查收集的粤语童谣集中具体分析以下两首:

1.《一支竹仔》(周聪词曲)谱例1:

《一支竹仔》是一首b小调、4/4拍的单三部曲式粤语童谣,是播音员、作曲家、填词人周聪为电影《家和万事兴》作曲填词的电影歌曲。全曲共分为12个乐句,节奏简单规整,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大附点节奏为主,旋律呈波浪形上下起伏,围绕主音运用同头异尾的手法展开,并运用倚音增强旋律性。歌词内容写到一枝竹子容易折弯,但几枝竹子就难以折断,通过竹子让孩童明白童谣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团结就是力量。

2.《有只雀仔跌落水》(佚名)谱例2:

《有只雀仔跌落水》是一首4/4拍、一段体的粤语童谣。全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8个小节,旋律以级进为主,没有大跳音程,非常适合低龄孩子学唱。这首童谣借鉴了英国的传统童谣《London bridge》经典曲调,并重新填词而来。全曲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意味深长,引人思考。雀仔会飞,它为什么会掉進水里,还会被冲走呢?告诫孩子们在水边行走时要小心。像这样借鉴外国曲调的粤语童谣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走在前沿、与世界接轨的特点。

(二)粤语童谣的文化内涵探究

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口口相传”的形式下发展至今,流传下来的粤语童谣数不胜数,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形式导致粤语童谣缺乏书面材料,许多粤语童谣没有曲谱,只有词句。

其一,按歌曲形式划分,形成了普通童谣、拗口令、问答歌、颠倒歌等,因此韵律简单、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童真童趣。

拗口令:纠正字音,锻炼口齿。例如《树上训只猴》:“树上训只猴,树下踎只狗,猴跳下来撞着狗,狗跳起身咬住猴,唔知系,猴咬狗,仲系狗咬猴。”此类童谣旨在帮助孩子锻炼语言能力,分辨、纠正发音,对锻炼孩子反应敏捷、用气自如、吐字清晰自如等起到重要作用。《树上训只猴》讲述一个猴子与狗的故事,使孩子分辨“猴”字“hau4”和“狗”字“gau2”的发音,从而延伸到“h”和“g”的发音。

问答歌:认识事物,引发思考。例如《乜嘢昆虫最辛勤》:“乜嘢昆虫最辛勤?百花园里忙不停,唔怕辛苦唔怕累,采花酿蜜为别人。小蜜蜂,最辛勤,百花园里忙不停,唔怕辛苦唔怕累,采花酿蜜为别人。”这首粤语童谣的第一段先提出疑问:什么昆虫最辛勤?第二段回答道:小蜜蜂,最辛勤。百花园里忙不停,不怕辛苦不怕累,采花酿蜜为别人。通过小蜜蜂,发现它不怕辛苦不怕累的特点,从而思考它带给人们的人生哲理——做人要有奉献精神。

颠倒歌:古怪诙谐,妙趣横生。例如《颠倒话》:“颠倒话,话颠倒,禾苗上边结杨桃。兔仔枕住狗髀训,老鼠担住大花猫。东西大路南北走,划船出海稳黄牛。”这首童谣用脑洞大开的颠倒话来创作,把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不可能说成可能,打破常规,诙谐怪诞,深受孩子喜爱。

其二,按照内容划分,粤语童谣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主题,如摇篮曲、游戏歌、数字歌、食物歌、动物歌、风俗歌等。

摇篮曲:悠扬婉转,伴儿入睡。例如《儿安眠》:“成夜安睡到天明,妈妈爱儿快入梦,儿要妈妈看月儿,云盖月光难望见。乖乖呀,快睡眠。”这首童谣充分展现了夜晚云彩遮住月光后的朦胧景象,描述了母亲歌唱陪伴孩子入睡的安逸情景。

游戏歌:娱乐相伴,童趣十足。例如《捉大贼》:“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这首童谣是与多年以前广东的孩子们玩的一个名叫《点指兵兵》游戏相配合的。参与游戏的孩子一人出一只手,把手握起伸出拇指,一个手一个手叠起来,由一人随便从其中一个手指开始按叠好的顺序数“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到谁人做大兵”,每一个字都要移动一个手指,点到“大兵”的“兵”对应手指时,那人就是兵,同样的办法确定“大贼”,然后循环这个过程,把所有人分成兵和贼,然后贼开始跑,兵要想办法把贼全部抓回来。

数字歌:数学启蒙,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数字歌》:“一二三,着新衫;四五六,去睇鹿;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童谣是教孩子进行最基础的十以内的数数,是为了方便记忆而创作的顺口溜。

食物歌:教育认知,建立事物形象。例如《大西瓜》:“大西瓜,多好哇,个个都想食。大家分,切开它,味道顶呱呱。唔小心,吞左啦,圆圆几粒核,唉呀呀!问妈妈,点算啊,头顶长西瓜。妈妈笑住话,长左多瓜食。由春天,到冬天,时时有西瓜。”这首童谣充满童趣,讲述了孩子在吃西瓜时不小心把西瓜籽吃进肚子里,内心非常着急,向妈妈求助,妈妈风趣地回答道,头顶会长出西瓜,天天都能吃到西瓜了,营造了母子之间和谐风趣的氛围。

动物歌: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例如《齐齐望过去》:“齐齐望过去,清溪里有只青蛙想跳水,齐齐望过去,小屋里有只猪仔真风趣,有只鹤哥吱吱喳喳想驳嘴,齐齐望过去,山窿里有只狮子竟饮醉。”这首童谣描述的是小动物们一起玩耍时有趣的画面,有淘气的青蛙、风趣的小猪,还有爱顶嘴的小鸟,这一玩耍画面把大家吸引过去,原来山洞里还藏着一只喝醉酒的狮子。经典的韵律,趣味十足的填词,深受大家喜爱,并广泛传唱。

风俗歌:源于生活,地域特色。例如《九月九》:“九月九,系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纸鹞飞得高,个个乐洋洋。”这首童谣描述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人们在这一天要进行风俗活动放风筝,风筝在天上高高地飞着,表达对家中過世老人的思念之情。

三、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价值

(一)母语文化带来民族文化认同感

母语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开始接触的语言,通常也是一个人学会的第一门语言。母语文化即以母语为载体的伦理、艺术、风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产力总和,是民族文化的主心骨。粤语童谣作为粤语文化的重要形式,在粤语文化的传承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这些朗朗上口的粤语童谣随着时代慢慢消失,但并不能否定粤语童谣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对于粤港澳大湾区70后、60后,甚至年龄更大的人来说,在当时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生活里,粤语童谣带给他们很多快乐。现在,粤语童谣是他们童年珍贵的回忆,从这些耳熟能详的粤语童谣中,可以找到儿时的记忆与自己的乡愁,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大湾区人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粤语童谣助力粤语发展

粤语童谣历经时代考验,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社会中,粤语童谣的发展依靠人们的口口相传,不过在传播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也说明了现代流传的粤语童谣并不是以具体的某个人为创作者,而是一种集体智慧结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外来人口增多,新一代对粤语的适用度不高。通过粤语童谣在新生一代普及粤语文化,依靠粤语童谣曲调简单、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并深受男女老少(尤其是孩童群体)喜爱的特点,可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粤语,并使粤港澳大湾区新生一代在语言和音乐素养两方面同时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也能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如今,人工智能和各类媒体蓬勃发展,粤语童谣作为大湾区多代人的精神载体,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性保护,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大湾区内引起多代人的情感共鸣,更好满足大湾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四、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承发展实践探究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文化的“软对接”,增强粤港澳地区文化认同感,并带动全国更多区域音乐教育发展模式革新,焕发国家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增强粤港澳三地文化紧密融合。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影响力从广府地区延伸到粤港澳大湾区全区,如何将粤语童谣的受众群体从孩童延伸到各个年龄段人民,如何促进粤语童谣的民族认同感,需要从政府到社会到学校再到个人,全体一条心,共同努力奋斗。

(一)在学生群体中,推动粤语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思想建设,将粤语童谣融入课程体系。将带有积极向上乐观、朗朗上口的粤语童谣编入音乐教材中,如《三元里抗英》《董存瑞》等,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达到民族认同目的。把粤语童谣作为辅助教学材料,融入其他学科课堂,例如在历史课上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用《林则徐销烟》这首粤语童谣作为课堂导入,开门见山地点出该节课学习重点。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趋势来看,各高校集群合作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要注重以创新驱动文化培育,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播。对于音乐专业或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粤语童谣创编课,开设深层次的粤语童谣赏析课程,还可以进行红色粤语童谣专项学习。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粤语童谣相关的公共音乐课程,做好粤语童谣普及,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依靠多种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将粤语童谣融入校园活动。2020年,广州市教育局曾回复一位网友关于广州市学校使用国语教学导致年轻一代不会讲粤语,影响正常家庭氛围的留言,字里行间体现着广州市政府对粤语保护的新措施,其中提及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积极开展粤语童谣、粤剧、粤曲等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广州市越秀区已经在积极落实将粤语童谣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东风东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铁一小学、大南路小学等多所小学在课间操时间给粤语童谣编配相应的活力操动作,既起到传播和发扬粤语童谣文化的意义,又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此外,随着合唱越来越大众化,有些中小学合唱团或社会合唱团积极运用粤语童谣合唱资源进行编排、演出或比赛,例如《落雨大》《月光光》,以及《一文一只鸡》等都有合唱版本流行于中小学合唱团,这些中小学的做法也在进一步影响着其他中小学效仿,发展形势稳中向好。

(二)在社会群体中,辐射认同粤语童谣文化的受众群体

依托网络媒体,高质量传承传播粤语童谣。大湾区各级政府要重视粤语童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2021年,佛山电视台推出一档以“访谈+朗读+轻解析”为架构的节目——《粤读时光》,第二季第六期嘉宾钟媚让人们了解到粤语童谣的发展现状,认识到了粤语童谣传承困境,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粤语童谣的无限魅力,但因传统电视媒体自身时效性较弱、播出时间固定、互动性差的缺陷,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广传播效果。因此,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增强粤语童谣价值,创办并运营粤语童谣相关资讯公众号、视频号,在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台进行粤语童谣相关视频剪辑与直播,扩大粤语童谣推广范围,增强粤语童谣的社会影响力,传承传播粤语童谣,重建大湾区广府记忆。

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新时代粤语童谣创作。现在流传的经典粤语童谣旋律单一,曲调陈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粤语童谣的传承发展。因此,大湾区各级政府要推动粤语童谣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国家重大节庆节日或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举办粤语童谣命题创作大赛,或引导广大社会群体创作富有爱国、爱党、爱社会、爱自己,积极向上的粤语童谣。在传唱经典粤语童谣的同时,将新时代中国精神面貌融入粤语童谣中,创作贴合时代发展且具有时代内涵的粤语童谣,双线助力粤语童谣传播与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五、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粤语童谣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之作为媒介在大湾区人们的心中种下粤语联结的种子,有利于增强大湾区的文化“软对接”。但传承和发扬粤语童谣任重而道远,这是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位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婷.泛娱乐视阈下粤语童谣多感官文创产品的感知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2]万珊珊.浅谈粤语童谣的发展及其歌曲化历程[J].艺术评鉴,2019(19):81-82.

[3]刘蕾.粤语童谣的修辞语用特色[J].东莞理工学院报,2008(06):59-63.

[4]李俏.教育人类学视角下广府童谣的儿童美育价值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年.

[5]许星雅.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年.

[6]马荣超.粤语童谣的音乐特性及其创作路径探赜[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四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21:647-651.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