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

2023-07-04 07:09杨玉颖张芬芳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杨玉颖 张芬芳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要培育时代新人。教师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优秀人物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素材,历史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德育资源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时代新人;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立项号:ZJKTY21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玉颖(1987—),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學。

张芬芳(1969—),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

一、培养什么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突出历史课的时代特色,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引路,为国家培育时代新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

第一,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参加过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很有限。因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是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接续拼搏、勇毅前行,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1]。

第三,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我国周朝的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可谓文理兼备。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写入其中。在培养什么人的内容上增加了“劳”。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怎样培养人

教师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班级管理上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在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始终站在历史教学的第一线,接下来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几点尝试。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者,历史课堂和班会活动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阵地。笔者遵循“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注重“社会即课堂”的现实观照,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和时政新闻,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设计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课程内容。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成就”一课为例,介绍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人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

为了把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笔者以“理想照耀中国”为主线,巧妙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介绍一个个鲜活的科学家的故事,用故事真正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片段。

过渡语:科技的力量如此强大,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同学们来感谢三位为中国的崛起、强大,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不应该被遗忘,因为他们的理想照耀了中国。

教学设计1:展示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谜语的形式来让学生猜一猜这三位科学家是谁,开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别展示三位科学家的理想(图1),让学生感受他们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伟大理想。该设计涵养大情怀,展现大担当,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设计2:利用时间轴展示袁隆平科技之路的艰辛(图2),生动讲述三位科学家的故事,与学生密切互动,用故事真正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这一设计既能让学生学习中国科技事业的成就,理解科技的重要性,又能引导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学设计3:让学生说一说最佩服哪个人,促使学生主动发言。

总结语:英雄是民族闪亮的坐标,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在该课例中,笔者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正确引导新时代初中生深刻认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内涵,激励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和担当之中。

(二)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立志,既是信念,也是目标,更是毅力和勇气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人生路上,只有不断奋勇前进,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永不气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要想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笔者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曾说:“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设计本课时,以问题“长征,是庆祝,还是纪念?”作为切入点,用学生熟悉的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来再现长征的过程,让课堂富有趣味性,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接着,笔者讲授红军长征的故事,用历史人物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温度,在课堂上展示如下材料。

【故事1】当时只有19岁的红军战士郝毅回忆说,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包袱放在上面,想靠着休息一下,谁知道刚坐下来,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这是前面已经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故事2】103岁的红军郝毅说:“草地,什么是草地?草地就是方圆几百公里无人区,除了红军队伍,再也看不到一个老百姓和一只鸡鸭,我三次过草地,没看到天上一只飞鸟,连一只麻雀也没有。”“草地上没有吃的。饿了,我们就拔草吃,那草太难吃了,实在咽不下去……就这样,我们靠着吃草填饱肚子。草地上没有村庄,没有人烟,晚上睡觉就是走到哪睡哪。经常半夜下雨,我们被泡醒了。”

笔者讲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回忆,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情景交融、启思明礼的作用,很好地完成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2]”的内容要求。该课以“立德树人”为主旨,情感的熏陶贯穿了整节课。笔者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长征精神,努力学习,让学生学习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歷史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素材。

(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工夫

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历史课堂上,还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二单元“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商鞅变法”这一重点内容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告知学生商鞅是解决了秦国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来帮助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代入商鞅的角色来说明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积极地动手翻书,踊跃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课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课内外历史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心目中的他(她)请到历史舞台的中央,完成画历史漫画这一特殊的历史作业。这份作业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呈现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来选择内容。历史漫画以画的形式呈现,学生在画之前得先了解相关知识,并加以概括、归纳、总结,这既是对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训练,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将历史与美术融合,能够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

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历史教师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始终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做“授业”“解惑”的“经师”,又做“传道”的“人师”,在教育教学上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贺军科.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N].人民日报,2022-1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