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音乐艺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2023-07-12 21:49倪晓云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音乐

【摘 要】本论文主要以我国音乐的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对中国音乐文化自信的保护与增强进行讨论。优秀的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同时期民族发展、社会背景等条件与音乐相结合的结晶。而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对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应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所以文化自信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音乐;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39—03

一、音乐与文化自信

音乐作为一个国家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将其传承与发展是当下重中之重。中国的音乐文化根深蒂固,所包含的形式也极其丰富,这对于我国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一)音乐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本、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而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不仅是帮助其民族建立起文化自信,更能通过世界的平台更有效的去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音乐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下,各国的文化呈现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人民思想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各国的文明与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却又各司其职。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辩证与把握各种不同的文化,对于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国传统音乐在未来也不断的得以传承和发展[1]。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提高国际认可的出发点。因为国家的强大,使得我们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得以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世界,并提高我们对于音乐方面的文化自信。

(三)传统音乐与文化自信关系的思考

我们要全面认识和了解本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入手,如历史背景、流派传承等。要加强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利用现在互联网普及的趋势,将音乐文化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抓好非物质文化音乐遗产的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发挥传统音乐在优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计算机音乐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乐器的改良与革新,以前无法实现音乐效果纷纷呈现,带给世人前所未有的听觉空间,音乐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已经渗透到音乐的每一个细节,成为音乐制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视角去了解传统音乐。

例如,朱载堉万历十二年完成的《律学新说》《律吕精义》等书,详细阐述了关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过程。朱载堉算过程中精确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当时居于世界律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音乐文化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一)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古典音乐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将从西方学习到的音乐知识与理论运用到我国的音乐当中,其中利弊都各占一半。在中国的管弦乐中有很多都借鉴了西方的元素,在和声和调式上也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产生变革。就连我国现代的流行音乐都与西方音乐有所联系。例如《中国话》,虽然歌名及歌词都是富有浓浓的中国味,但它在旋律上引用了莫扎特的旋律。在西方音乐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传统音乐是高雅且耐人寻味的,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作品。而西方音乐相比起中国的传统音乐少了那么点恬淡祥和。在其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大胆,更富有激情。

(二)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在20世纪80年代末,部分歌星的出现开启了中国摇滚的热潮。因为流行音乐通俗、参与性强,使得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近几年来的歌唱类节目虽然也广泛流行,但歌手们大多是将现有的歌曲翻唱或是改编拿上舞台,很少会有原唱歌曲。

三、如何增强中国音乐的文化自信

本文將主要针对如何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升中国音乐文化自信进行讨论。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公民应尽的职责,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渠道进行传播。

(一)改善传统音乐的生态环境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加强对于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将传统音乐引入校园课堂,利用互联网对当下社会的普及,将传统音乐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传播面广的优势,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更多进入大众视野的可能性。

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美称的南音,也称“泉州南音”,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其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传统的唱法。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闽南地区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2]。在宋元以来,在浙江、福建流行的南戏对南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南音中保留了南戏《荆钗记》《杀狗记》等剧目。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等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传到菲律宾、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戏曲音乐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它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戏曲音乐一般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他不仅仅包含有各种各类的唱腔,也与演员在舞台上的基本功展现,情感的表达,戏曲音乐是一种融合各地特色所形成的唱腔和演员自身内涵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瑰宝。据报道,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淼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等作品在国内外引起的特别关注,这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戏曲的根本来源。这些例子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们,若想在世界戏曲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就要创造出彰显中国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

(二)搭建多种平台进行传播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代替了报纸、广播和电视,成为音乐传播的一种新的途径,并逐渐成为了音乐传播的主力军,而互联网也成为人们发现新知识或是了解新领域的重要途径,媒体自然而然成为了传播传统音乐的最佳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形式将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放到网络上,进入大众的视野,通过网络的大力宣传,搭建一个平台去传播传统音乐文化。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戏曲大会》等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深入人心,极大地提升了国民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3]。

(三)突破跨学科在中国音乐研究的困境

在文化的差异下,各个国家对于其自身的音乐体系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把音乐和其他不同学科领域的技术相结合也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

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中长期遵循、参照学科在发展中已形成的研究对象、领域、发展等,在目前的中国音乐研究中,有不少人开始抵制对于音乐学跨学科领域发展产生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要将音乐的根本理论和体系了解透彻,从而将音乐运用到其他的学科领域,在不丢失中国音乐其本身的体系和研究方向的情况下,为其他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对于攻破这些难题,我们可以对比其他学科理论,借鉴它们的方法并运用到音乐学中。将中国音乐与不同学科领域结合,创新出音乐和其他领域的新发展趋势,让音乐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其本身的价值。跨文化的交流既可以深入研究其他国家的音乐体系,也可以将其研究成果与中国音乐体系相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如何保护好中国的文化自信底气

音乐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可以共存的,它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坚持民族性,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第二层级是在坚持其民族性的基础上去延伸它的世界性。

(一)建立音乐的文化自信,保留自身的民族性

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很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展去创新传统音乐,通过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去推动其他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的文化实力,进而为我们的文化强国的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音乐文化自信[4]。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并在加以运用到本民族音乐的基础,让其与民族的固有文化融合为一体。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运用了西方的乐器小提琴,将中国民间的爱情故事表演出来。《梁祝》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小提琴和大提琴相互“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梁祝相爱”[5]。

(二)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延伸其世界性

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但也不能简单的说世界性包括民族性,而民族性从属于世界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紧密相连,互相交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今天,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就是世界音乐的发展[6]。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异,正是因为这些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人类共同情感的音乐文化,让人们享受到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同时,又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让我国音乐的民族性得到世界的认可,进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平台,才能实现其世界性这是当下中国传统音乐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传统音乐非常丰富,有戏曲、民歌、曲艺、说唱等艺术形式,在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紧密联系。我们应当立足于我们民族的丰富音乐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不斷借鉴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吸收其精华,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上发挥极致,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能成为世界音乐中无可挑剔的文化瑰宝。

综上所述,保护好我国传统音乐是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自信心对于我国的重要性,其次是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最后思考传统音乐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培养新一代的传统音乐接班人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目标,重建中国音乐的文化自信,首先要改善传统音乐的生态环境,让传统音乐有赖以生存的一个发展的条件。其次利用互联网普及的趋势,搭建多种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建立起我国的文化自信是当下我国文化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我们要熟悉并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将它进行攻破,这对于我国建立文化自信有更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静.大众文化视域下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7(Z2).

[2]栗冰.闽南民间音乐示范点的现状与作用[J].福建歌声,2014(1).

[3]薛宇宁.浅议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J].华章,2008(15).

[4]刘金玲,崔学荣.文化自信视野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J].东岳论丛,2016(2).

[5]李勤慧.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J].大观,2016(11).

[6]罗宏宇.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大众文艺,2011(17).

作者简介:倪晓云(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音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