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的园本化实践研究

2023-07-12 13:29桂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自主游戏实践研究

桂荣

摘 要: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特有方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游戏;低结构材料;幼儿园;投放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12-03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生活即教育”,倡导让幼儿通过实践和生活获得经验,形成能力。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美的音符,自主是孩子对美好世界的积极探索,随着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需要的低结构游戏材料不断增多,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投放这些材料,让低结构材料真正助力幼儿的发展也成为自主游戏研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何为自主游戏

董旭花教授指出:“自主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发起的游戏,幼儿自选游戏材料和伙伴,自己调控游戏的进程和结果。”“自主游戏涉及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教师在放手的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引导幼儿更多地进行自我选择和决策、自我计划和设计、自我反思和调控、自我规范和负责,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自我成长的力量。”由此可见,自主游戏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通过游戏将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及简单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尝试,重新建构以形成新的经验,逐渐获得能力、规则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及行为规范。在自主游戏中游戏方案不再由教师事先制订、规定,而是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游戏要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方案,有效满足儿童的愿望和需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2.何为低结构材料

《指南》在“教育建议”中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低结构材料是指所有可以由幼儿自由移动、重新组合、搭建或摆弄的材料。它没有特定的玩法,幼儿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大胆创造探索。低结构材料收集的方便性、投放的多变性、玩法的多样性和创造的多维性,也有效避免了高结构材料适用区域单一、幼儿容易在短时间内失去游戏兴趣的情况,幼儿在与低结构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更自由自主,探究的欲望与探究的能力也会更加相互助长提升。

3.在自主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是幼儿探索世界、积累经验的桥梁,也是教师观察幼儿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经验的重要媒介。适宜的材料投放可以有效构建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框架”。特别是对游戏经验丰富、自主性强的幼儿来说,低结构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探究行为,支持幼儿玩出不一样的游戏。例如,在交通游戏中,幼儿可以用纸盒自制刷卡机、可以变成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还可以稍加装饰,变成小汽车。再如奶粉罐,在表演区它可以是孩子们敲敲打打的玩具鼓,在建构区它可以是孩子们搭建的活动材料,在美工区它可以用于各种形式的绘画、装饰,在花店它又可以成为盛放花束的器皿,在娃娃家它又是宝宝的奶粉罐,一物多玩,创意无限。

4.当前在自主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投放低结构材料越多越好

在一线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往往认为在自主游戏中投放低结构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他们认为种类和数量多的低结构材料可以满足班级所有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在拓展游戏情节时幼儿可以随意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不用在花费时间到处找材料。而在实际的游戏中,我们注意到由于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过多,孩子们在游戏中玩玩这个、拿拿那个,或者有的幼儿半天都选择不出自己要玩的材料和游戏,影响了幼儿自主游戏的进程,也不利于幼儿坚持性和专注性等学习品质的培养,而且由于材料过多,存放的空间过大,也间接占据了孩子们游戏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朱若华的研究也表明:“游戏材料是否丰富,应以幼儿游戏中的积极和消极的行为表现为标准,而不是以材料数量上的简单累积为标准。”

误区二:看到好的拿来就用

随着自主游戏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们自学和参加各种形式教研的机会增多,在学习中,教师们也不断发现其他幼儿园和教师一些好的做法,于是他们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和有价值的一股脑照搬到自己的班级里,却不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时机是否成熟、幼儿是否需要等,这就导致有的低结构材料投放后,孩子们由于没有相应的前期经验铺垫,感受不到这个游戏和材料的神奇和有趣,有的材料甚至无人问津,投放的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三:随意投放,别的班放什么我就放什么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反映周围环境,呈现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这种反映不是镜子似的反映,而是主观能动地反映在游戏中。在實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时随意性太强,没有考虑小、中、大班幼儿在生活经验上的差异,在投放材料时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导致教师所投放的低结构材料偏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此类材料投放到游戏中后,并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更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乐趣。

误区四:大、中、小班同质化投放

大、中、小班幼儿在年龄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其在游戏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说量上的差异,而是三个年龄段在所投放材料的质上存在一定差异。而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所投放材料质的差异却很难找到。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表演区为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中,除了低结构材料数量上有所差别外,表演区中的低结构材料投放的种类、方式等并没有多少差别。

误区五:想起来就换换

低结构材料缺乏更新或者更新速度慢是很多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对游戏区域材料的投放往往集中在学期初,在学期初把材料一股脑投放到区域中后,就任由幼儿自由发展,很难再看到教师会根据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者游戏发展要继续投入新的低结构材料。

5.如何进一步优化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1)多元引领,学习提升

针对我园年轻教师较多,对低结构材料投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储备不足的现实情况,我们引领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公众号文章和优质的自主游戏案例,并借助当下多元丰富的APP软件和网络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让教师对如何投放低结构材料,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设想和规划。

(2)智慧共享,凸显班本特色

通过教师的集智共研、走班互动,教师共享了自己班在低结构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和“收纳金点子”,并对一些收纳好物进行了重点推荐和分享,再结合各自班级的不同班情,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融合和创新,让这些投放策略更加接地气,进一步凸显班本特色。

(3)敢于给教室做减法,给思维做加法

针对我园空间小,布局不合理的前天不足,我们首先调整了区域的布局,撤除多余的地垫,调整橱柜位置,打通相邻区域,进一步拓展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也让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有了更多的空间。

(4)树立“大区域观”,建立材料超市

树立“大区域观”,每个班级根据各个班级的亮点特色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精选2~3种主要的低结构材料,建立班本化的材料超市,让孩子们突破活动区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自主取放、选择材料,实现真正的自主。

(5)结合园本实际,巧用“三步走”

第一步:小空间、大利用:随着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对自主游戏的热情愈加高涨,对游戏材料的自主探索愈加深入,而我园教室空间小、走廊多、墙角多的前天不足也愈加凸显,再加上幼儿收纳、整理的自主性不高,让原本有限的空间和繁多的材料显得更加紧促杂乱。因此,我园以此为切入点,引领教师进行问题教研,通过丰富多彩的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引导教师敢于给教室做减法,通过撤除多余的地垫,调整橱柜位置,级部间共用走廊和公共处室等方法,进一步拓展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

第二步:小空间、高收纳:巧用壁挂式、桌面式、可移动式收纳等居家化、生活化的收纳方式,让小物品彰显大智慧。每一个收纳金点子的背后,都浸润着教师们满满的教育智慧。低结构高密度材料的分层提供、及时更新,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永葆探索和游戏的热情。

第三步:让分享交流更有深度:通过对学习通相关专家讲座的学习领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分享交流在自主游戏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角度深入解读幼儿游戏,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和迁移,引导幼儿在深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6)收纳方式的多元化

针对材料多、幼儿取放不便的问题,教师们群策群力,集智教研,探索出具有海逸特色的壁掛式收纳、桌面式收纳、可移动式收纳等收纳新方式,巧用壁挂式收纳,充分利用墙面空间。如,壁挂式收纳架、墙面收纳袋、洞洞墙、网格收纳等;巧用桌面式收纳,变废为宝实用美观。如:一次性餐盒、雨伞、鞋盒、纸筒、牛皮纸袋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在教师的手中变废为宝,成为精美使用的收纳好物。巧用可移动式收纳架,方便幼儿随取随放。如,小书架、移动置物架等,让孩子们在自由灵活的取放中,畅享游戏的快乐。

(7)果断断舍离,定期更新材料

低结构材料的分层提供、及时更新,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永葆探索和游戏的热情。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易收集的东西,随用随收,处理掉堆放在区域中多年不用、孩子不爱玩的材料,冲破束缚,让孩子在游戏中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8)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针对在自主游戏中幼儿收纳、整理低结构材料的自主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们为之提供分格、易分类摆放的收纳用具,便于幼儿收纳和整理;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收纳、取放图标,提升幼儿收纳整理的积极性;通过视频录像、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共享自己的收纳整理小妙招;发动值日生、小小带头人的榜样示范带动作用,让“老师要我做”变为“我自己想做”,进一步提高幼儿收纳整理自主材料的积极性。

在开放的理念下,幼儿不受场地、材料的局限,创造性的游戏,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使幼儿共享自主自由的游戏乐趣。当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放手、理解和支持、倾听与尊重,这些观察指导策略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这一系列的改变和调整,我园各班级自主游戏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变得更加科学高效,按需取用、自主取放、有序整理、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常态,同时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专注性、坚持性也显著提升,自信心、耐心、责任心及合作意识、整理意识等优良的学习品质也在自主游戏中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教师无论是在环境创设、低结构材料投放还是在自主游戏中,都应时刻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调整、研究、实践、反思,要坚定地相信每一个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要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在孩子的世界里,追随孩子们的目光,追随孩子们的喜好,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地从心里看见孩子、感受孩子、成就孩子,和孩子们一起自“游”成长,悦享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董旭花,韩冰川,阎丽,等.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3]许吴越.优化区域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收集与投放的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2(09).

猜你喜欢
低结构材料自主游戏实践研究
起思维之源,活创新之水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基于多元方式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幼儿个别化学习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
自主性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