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7-25 19:32郄瑞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

摘要:本研究构建了“二维四阶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实践流程,并将该流程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通过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程度发现,混合式教学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論文编号:1674-2117(2023)14-0109-04

引言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新的学习革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1]何克抗教授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需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与E-Learning(数字教学)模式的优势。[2]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3]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增加课程教学成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4]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合式教学的理论、教学设计和模式上,并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在不同的学科课程中,但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则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在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策略。

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以及主动学习理论,笔者构建了“二维四阶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下表)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

1.二维—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

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为传统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保证混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就必须以智慧教学环境为基础。智慧教学环境包括网络教学环境和校园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包括网络硬件、电脑硬件、网络带宽、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等,校园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多媒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等适合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的活动场所。

2.四阶段—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教师发布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完成作业

在众多的网络平台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便学生学习的平台,将课程教学资源发布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视频课程、案例库等,视频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多个短视频组成,方便学生学习。

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动机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最根本动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个人责任感高,学习自主性也会越高。观看教学视频的前提是教师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再结合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完成作业。

(2)第二阶段: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析问题,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初步了解,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应满足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以探究的学习形式与同伴一起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创新和反思建立动态的集体知识,完成作业设计。

(3)第三阶段:教师答疑,各小组展示,学生自评与互评

这一阶段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交互的积极程度也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业展示后进行的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是小组内成员对作业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生互评是小组外成员对展示的作业进行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教师主要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主导整个展示过程。

(4)第四阶段:教师总结,学生完成测试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做总结性陈述,分析各组的优势与不足,并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依据教师的重点难点复习所学知识点,最后通过做测试题完成终结性评价。

混合式教学效果检验

1.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研究背景展开混合式教学,该课程是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公共必修课,研究对象为大一不同专业的6个班的学生。笔者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02份,回收问卷402份,回收率达到100%。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的标准形式,共10题,每题有5个选项,Alpha系数为0.876,进行KMO和Batlett球形度检验,KMO值为0.91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课程结束后,在讨论区中设置两个主题,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上大学”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2.数据分析

该问卷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态度四个方面来考查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满意度情况,通过SPSS相关分析,笔者发现这四个方面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性。调查发现,对于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86.25%的学生认为非常好,13.75%的学生认为较好;对于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78.7%的学生认为非常好,21.3%的学生认为较好;在师生互动方面,74%的学生认为很活跃,26%的学生认为较活跃;在教学态度方面,88.9%的学生认为非常好,11.1%的学生认为较好。总之,总体满意度为4.84(满分为5),可见学生对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是比较满意的。

研究结论及建议

1.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①混合式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构成、兴趣爱好,把高校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②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可以实现课下观看网络教学视频、课上进行讨论交流的翻转教学。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学生。智慧化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网络学习成果,为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供保证。基于上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

2.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有了较明确的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了解自己性格、兴趣、价值观的基础上,评估自己的能力、优点和不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实现自我价值。当前,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想在就业时有择业的自主权,就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跨专业、跨学科型人才,不能单一地只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很重要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學习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力。在大一入学之初,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大学生具有很重要的人生意义。

课程开始之初,很多大学生对未来都很迷茫,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是听取家长的意见,自己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进入大学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不进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晰地剖析自己,与自己和解,正确看待所选专业,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先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充分地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我,了解外在世界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并进行实践。在课程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有能力做更多事情,并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更高的自控性,执行力也大大提高。同时,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提升大学教师专业素养

大学教师专业素养是大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服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能力、服务效果、科研水平、自我学术水平的提高,对学生个体发展及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总和。[5]作为大学教师,要让学生信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尊重学生,尽职尽责,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地从情感上爱学生。在学校层面,要尽量完善教师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教师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历教育,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

教师专业化发展涵盖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谊,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高校教师要有对本专业强烈的热爱之情感,有愿意投身教学与科研的热情,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备课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授课的过程中讲解清晰透彻,并将学科动态、新理论教授给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维,尤其是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课堂氛围良好,师生互动良好,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也会很好。而师生互动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针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线上直接展示、线下教师回顾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师生可以通过线上讨论区探讨不同主题的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研讨,头脑风暴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无论是现场教学还是混合式教学,最终目的都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挥巨大的优势,并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终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度,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实现自己价值、自信乐观、学习效率高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亚沁.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117-122.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19.

[3]余胜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5-56.

[4]翁克山.Web3.0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聚合—基于云服务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9(03):73-78.

[5]叶澜.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1):41-46+72.

作者简介:郄瑞丽(1983—),女,山西晋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为太原学院教育系,研究方向为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SPOC的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GH-220484)、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创新课题“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2022121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