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避风港也是育人湾

2023-08-09 22:48沈知琳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幼儿

沈知琳

摘 要: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不仅能让人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还能使人接受教育。家长要学会利用家庭实施教育和引导,助力幼儿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升幼儿语言、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能力与素质,塑造幼儿健康、个性、积极的人格,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生活。针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笔者的些许拙见可以给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学前阶段;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048-03

3~6岁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各种知识、能力受启蒙的重要阶段。利用好这一阶段,對幼儿实施必要的家庭教育,将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如今有部分家长对如何科学育儿,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孩子淘气任性的问题等,多有迷茫,运用了不当的教育观念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譬如,有的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仅不加指责和纠正,反而鼓励和助长,导致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给自己和其他的家庭造成麻烦和困扰。本文将针对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问题展开相关分析,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1.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精准把握学前教育阶段的有利契机,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

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3~6岁是孩子学习知识和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阶段,将很难再寻找到更加合适的家庭教育契机。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没有被太多复杂问题所包围,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探索兴趣较重。因此,建议广大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工作。比如,多和孩子玩玩篮球、足球或者丢沙包等游戏,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强健幼儿的身心,让幼儿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又如,可以拿出一些画笔、画板,或者陪伴孩子直接在墙壁上涂鸦,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和美术表现力;再如,经常陪伴孩子做亲子阅读,并在阅读绘本故事书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提问,就绘本的人物、故事和形象等展开探讨,这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也将为孩子学习小学、中学阶段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未断绝,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以“家庭”为单位,也涌现出了一些好故事。而这些关于家庭的好故事,就体现了好家风、好家训的主题。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对儿子说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阐明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其次,古代的帝王汉文帝,更以实际的行为“亲尝汤药”,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好家风。再如,《傅雷家书》之中,就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妇的一些建议和忠告,其中也洋溢着满满的爱。因此,实施幼儿家庭教育,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家人的素质、品德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会得到提升。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不再是困难。

(3)有助于构建家园合作教育的新模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单独依靠家庭教育或者幼儿园教育任何其中一方,都并非明智的选择。最佳的方式是家庭和幼儿园建立教育合作的关系,形成家园教育新模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今,已经有不少的幼儿园已经在着手建设“家长学校”或者“家长课堂”,这个活动不会花费家长过多的时间,但能够通过该活动让很多幼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比如,在“家长课堂”上,会由幼儿教师向众位家长普及素质教育以及“双减”的相关内容,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过分追求超前教育将严重损害幼儿的思维创造性,无异于“揠苗助长”。另外,在家长改变错误教育看法同时,幼儿教师还会给家长实施正确教育献计献策,比如,发挥以身作则积极效能、通过故事启发孩子以及多陪伴孩子做亲子游戏等。在这样的氛围下,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形成,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2.给幼儿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亲子观

第一,家长要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如今,依旧有部分家长持有“让孩子考第一”的想法,其根本的出发点都是围绕“今后找工作”而展开的。但较少家长耐心思考,孩子才3~6岁,找工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也正是在家长这些不必要的“担心”,导致一些期望被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对幼儿来说,更是不符合现阶段年龄特点的超前教育。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建议家长要适当放下自己的想法,多利用业余时间看一看国际上知名的教育学理论和观点,树立新时代的育儿观念和亲子观念,做孩子的好老师。比如,当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朋友对自己疏远的问题,家长应指导孩子正确交友;或者,当孩子在野外观察泥土里的爬虫或者树木上的昆虫时,家长应懂得适时做科普教育等,而不再是单一地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着急。对家长的认知看法,可以借鉴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关于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并不是简单的单元化评定,因此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因成绩而评定个人,应从多方面出发,发掘幼儿的更多智能。

第二,家长要尊重孩子想法,平等对待孩子。孩子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即使孩子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自我分析和判断能力,但他们依然应当享受自己做主的权利,就著名教育家尼尔先生在《夏山学校》一书中所说的“自由教育”观点来看,只要孩子的选择和判断不干扰到其他人,那么孩子的选择、判断就应当得到尊重。如有些孩子经常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拒绝吃讨厌的食物,这是孩子自己对食物喜好的判断,并没有干扰到其他人,但在很多家长眼中,这就是挑食的行为,因为家长持有的观点是“挑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于是孩子就连“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这一点权利都被剥夺。这对幼儿来说,首先一定程度上来说,剥夺了喜好自由,其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想法。其实,真正的家庭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真正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正确处理孩子与自己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号令。比如,平时可以多与孩子商量一些事情,告诉孩子“已知条件”,让孩子自己做判断和选择。具体来讲,如某一天的周六,孩子今天要做的事情有:去动物园、去朋友家做客、去接爸爸下班。显然“去接爸爸下班”是今天最后一个事情,那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去动物园”和“去做客”哪个先,哪个后,妈妈可以给孩子分析一下每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先去动物园,早晨去的话,一般动物园没有多少人,游园时间比较宽松,且没有那么拥挤、而如果下午去,气温最为合适,所以也会遇到更多的人,场面会比较拥挤。而对“去朋友家做客”,早晨去朋友家做客,可能会遇到朋友一家没来得及早起的尴尬情况。因此,在综合这些情况下,家长可以请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的选择、判断能力就会得到发挥,并且他们也会意识到做出某种行为的判断、选择,也将意味着承受某种行为的后果,这对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感很有帮助。

另外,为培养幼儿的学习个性,让幼儿学会自己做分析、判断。家长还可以结合绘本,实施亲子阅读。绘本,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阅读的故事书,它之所以被公认为是孩子启蒙教育的最佳读本,是因为它的内容中多图片,而少文字,幼儿很容易通过图片而知晓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家长可以利用茶余饭后或者节假日休息时间陪孩子阅读,如《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就是一本不错的读本,它主要讲述了“小鼹鼠寻找随地大小便的罪魁祸首”的故事,最终找到了“凶手”是大黄狗。家长就可以对此进行提问,“宝贝,你认为随地大小便这个行为好吗?为什么呢?”“那我们今后该怎么办呢?”进而让孩子意识到,想大小便的时候要去厕所,并且上完厕所要洗手……这样原本枯燥的阅读过程,就变成了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亲密交流的过程,而从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看出孩子对待“个人卫生”“知错就改”问题的看法,从而进行适当的教育。

(2)要多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亮点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鼓励、表扬是温和的阳光,可以照亮孩子的心田,让幼儿如沐春风。但鼓励和表扬要用在孩子行为对的地方。比如,孩子摔倒了,但又凭借自己的坚强重新站了起来,这种自强的性格值得家长表扬。又如,孩子学会自己收拾屋子,将自己的床铺和玩具整理得非常有条理,这种生活独立的能力也值得家长赞美。再如,孩子在小区的广场玩耍,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摔倒了,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同样是家长应该表扬的地方。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幼儿家长同样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微弱的善意而点赞,为孩子的不当恶习、拙劣品行而为耻,多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亮点,这样孩子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身上富有的正能量也就越来越充足。

(3)广大家长要以身作则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充分诠释了家庭成员中父代对子代的影响之重要性。因此,建议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各个方面的标杆,促进幼儿在“五大领域”获得相应的提升和发展。比如,在“语言”方面,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多读书看报,多和人交际,让孩子变得开朗,机智、善辩,在这样氛围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艺术”方面,家长可以多在家中听听歌,悬挂一些中西方的知名画作,如《向日葵》《八骏图》等,这样艺术的氛围可以逐渐让孩子获得熏陶;针对“科学”方面,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野外、公园,探寻自然的奥秘,当发现有不知名的花、草或者小动物时,可以先将其拍摄下来,然后通过文字描述其特征的方式,到网络中寻找答案,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時,也会让幼儿对自然科学有更强烈的兴趣。而家长的这些行为、表现,以及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求知,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在道德标准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比如,说到做到、不迟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孝敬父母、说话要文明,等等。这些都可以给孩子以正确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自然也会成长为独立、健全、个性和开朗的人。

(4)放下繁重工作负担,深切回应幼儿期望

大量的教育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在3~6岁时期,对父母的家庭情感渴望是十分强烈的。在这一时期,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切回应幼儿的监护和亲子期望,多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哪怕只是摆弄一些简单的玩具和幼儿一起玩,或者陪伴孩子做绘本的亲子阅读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比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它的颜色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幼儿将会对身边物体的形状、性质、功能和颜色等特点深入了解,并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实现交际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又如,以陪伴孩子读绘本为例,家长可以在绘本中寻找精美的插图,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图片是谁?他的样子是怎样的?”或者“这个动物你认识吗?它是哪种昆虫?另外一个动物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尝试用一些简单的修饰词、量词,如“一只”“两匹”“高高的”“红红的”“长长的”等表达,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绘本中的精美插图对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针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问题,本文笔者给出了几点建议和方法,旨在促进家园共育模式形成,为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爱琴.代币奖励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尝试与运用[J].儿童与健康,2021(09).

[2]史会玲.改变幼儿问题行为要从改变不良家风开始[J].清风,2021(16).

[3]刘星妤.社区支持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21(24).

[4]郭雄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原因及路径[J].黑龙江粮食,2021(08).

[5]纪俊杰.借助互联网资源实现幼儿自主游戏家庭教育指导[J].中国新通信,2021(16).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